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發布時間:2022-03-02 16: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恩施3月2日電 (杜磊 梅珂 朱超)“我喜歡吊腳樓,所以想把這門技藝傳(chuan) 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它。”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的家中,黃俊一邊製作土家族吊腳樓模型,一邊說道。

  土家族吊腳樓為(wei) 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其曆史最早可追溯到東(dong) 漢時期,通常半立陸地、半靠山水建造,大多依山就勢呈虎坐形而建。2011年,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黃俊今年34歲,由於(yu) 父親(qin) 是根雕藝人,他還在讀小學時,就常常幫著父親(qin) 磨石頭、打下手。2007年從(cong) 部隊退伍後,黃俊正式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根雕技藝。3年後,黃俊的根雕作品已經能賣到2萬(wan) 多元一件。

  2017年,黃俊在父親(qin) 的帶領下見到了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萬(wan) 桃元。“當我看到土家吊腳樓還可以做成微縮模型後,就特別想學。”此後,黃俊就時常來看萬(wan) 桃元製作吊腳樓,遇到不懂的就問,再回家自己試著動手。

  3個(ge) 月後,黃俊把一個(ge) 長1.6米、寬80厘米的完整吊腳樓模型送到了萬(wan) 桃元麵前。隨後,萬(wan) 桃元正式收黃俊為(wei) 徒。“我的徒弟不止黃俊一個(ge) ,但能一直堅持做這個(ge) 手藝的不多。”萬(wan) 桃元說,這些年參加展會(hui) 、比賽等活動,他都帶著黃俊在身邊。

  黃俊介紹,每次製作吊腳樓模型,要經曆選料、切割、平刨、壓刨、鋸料、打孔、精修、組裝等工序,全程都要一絲(si) 不苟,“做吊腳樓不用釘子,全靠榫卯咬合加固,中間有一個(ge) 環節出了偏差,最後就無法成形。”

  2021年,在第七屆中俄線上“長江—伏爾加河”青年論壇、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hui) 等多個(ge) 展會(hui) 上,黃俊的作品讓土家傳(chuan) 統建築之美成為(wei) 亮點。此外,他的作品《金絲(si) 楠木吊腳樓》還被中南民族大學國家藝術基金組委會(hui) 評為(wei) 優(you) 秀藏品。

  如今,黃俊已是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為(wei) 傳(chuan) 承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他每年都會(hui) 去到恩施的一些學校講課,“過幾天我要去找師父請教,想開發一款可批量生產(chan) 的diy產(chan) 品,讓更多人了解土家傳(chuan) 統建築文化。”(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