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藝術創作要跳出劇場思維
作者:思齊
舞台藝術的重要展現平台是劇場。舞台藝術創作的專(zhuan) 業(ye) 化,細分出了編劇、作曲、導演、表演、燈光、音響、服裝、化妝、道具等多個(ge) 門類,每個(ge) 門類在不斷提升各自精細度的同時,也在不斷加深彼此的關(guan) 聯度,共同形成了一套係統的劇場思維。長期以來,“舞台藝術”與(yu) “劇場藝術”幾乎成為(wei) 一對同義(yi) 詞。
然而,從(cong) 發展規律看,藝術創作萌芽於(yu) 日常生活。舞台藝術創作不是一開始就有“登台”的說法,劇場的形成與(yu) 發展,雖然是舞台藝術創作走向專(zhuan) 業(ye) 化的重要標誌,但也隻是舞台藝術發展曆程中一個(ge) 重要階段的主要載體(ti) 。基於(yu) 劇場空間形成的劇場思維,不能看作是舞台藝術創作的本質屬性,劇場思維伴隨舞台藝術發展而生,也要隨舞台藝術發展而變。
服務人民是一切舞台藝術創作的出發點與(yu) 落腳點。人民在哪裏,舞台藝術就應該在哪裏。目前,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yi) ,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信息獲取路徑與(yu) 審美欣賞習(xi) 慣,這一變化要求舞台藝術創作主動突破原有的劇場思維。
萬(wan) 物互聯是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征,科技進步是推動萬(wan) 物互聯的技術支撐。舞台藝術創作借助科技的翅膀,既可以豐(feng) 富舞台表現形式,又能激發出更多奇思妙想,催生出新的藝術樣態,實現跟不同藝術形式的跨界融合。
一是舞台藝術與(yu) 影視在劇場內(nei) 融合。為(wei) 了突破固定的舞台場地與(yu) 觀演距離帶來的視聽覺感受局限,舞台藝術創作開始越來越多地將影視呈現方式引入場內(nei)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上,主創團隊在國家體(ti) 育場1萬(wan) 平方米的主表演區內(nei) ,動用了近8000名演員,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光榮曆程。為(wei) 了在這個(ge) 龐大視覺域內(nei) 細膩地塑造出豐(feng) 富的藝術形象,主創團隊通過即時拍攝、瞬間剪輯、“5G+4K”超高清視頻實時投屏的方法,將場內(nei) 戲劇演員的表演同步投放到長174米、高29.5米、總麵積5133平方米的LED主屏幕上,實現了恢宏氣勢與(yu) 細節刻畫的同場域存在,極大地增強了舞台演出的感染力。
二是舞台藝術借助技術進行網絡傳(chuan) 播。一段時間以來,受版權保護、收益轉化、技術條件等因素製約,舞台藝術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網絡傳(chuan) 播態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線下演出受到明顯衝(chong) 擊,倒逼院團謀求線上發展。可喜的是,一些院團管理者和藝術創作者深刻認識到,疫情終會(hui) 結束,舞台藝術的互聯網傳(chuan) 播卻不會(hui) 停止。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未來,已經呼嘯而來。誰能更迅速、更靈活地運用互聯網思維、運營方式、技術手段,誰就能更主動、更長遠地把握住時代發展的方向。網絡傳(chuan) 播不僅(jin) 是一場傳(chuan) 播領域的革命,更是一場影響舞台藝術創作全域的革新。在複合型人才資源、網絡技術前沿領域發現製高點、下好先手棋,將為(wei) 院團長足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比如,位於(yu) 北京東(dong) 單的國話先鋒劇場正在進行一場“智慧改造”,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中國聯通、華為(wei) 公司,將劇場與(yu) 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高新視頻等新技術深度融合,讓觀眾(zhong) 在家中就能欣賞到8K超高清電視直播的話劇演出,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觀看視角,觸屏放大觀賞畫麵,帶上VR眼鏡在虛擬劇院裏沉浸式觀看表演。
三是舞台藝術與(yu) 電視/網絡節目融合。舞台藝術在博采眾(zhong) 長、豐(feng) 富本體(ti) 的同時,也開始融入電視節目、網絡綜藝,通過多樣化的傳(chuan) 播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國家寶藏》《故事裏的中國》《典籍裏的中國》三檔央視文化類節目,將舞台表演與(yu) 人物訪談、影像剪輯等多種形式融為(wei) 一體(ti) ,在舞台表演區域采取“1+N”多舞台、多時空並行等樣式,融入話劇、音樂(le) 、舞蹈等舞台表演形式,生動立體(ti) 地展現出蘊藏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曆史精華、湧動在中國革命紅色血脈裏的英雄精神,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的先進楷模樹碑立傳(chuan) ,為(wei) 奮進拚搏新時代的同路人加油助威。河南衛視的“奇妙遊”係列節目,帶觀眾(zhong) 回到七夕、端午、重陽等傳(chuan) 統節日的古時場景,用“遊園”的方式串聯起一個(ge) 個(ge) 既有傳(chuan) 統意蘊、又富於(yu) 時尚表達的舞蹈音樂(le) 作品。B站與(yu) 河南衛視聯合推出《舞千年》,以“綜藝時間、影視流程”為(wei) 製作標準,通過高超的舞技與(yu) 唯美的拍攝,不但加深了觀眾(zhong) 對舞蹈本體(ti) 的認識,更在潛移默化間增強了觀眾(zhong) 的文化自信。
舞台藝術創作要跳出劇場思維,不是理論層麵的命題,而是來自實踐發展的總結。一方麵,劇場獨特的沉浸氛圍、審美享受與(yu) 社交功能,為(wei) 舞台藝術帶來不可替代的劇場魅力,劇場內(nei) 的舞台藝術會(hui) 吸收更多更新的表現手段,滿足觀眾(zhong) 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麵,舞台藝術將走向熒幕、走上網絡,以開放融合的姿態展現豐(feng) 富多元的樣貌。未來,舞台藝術作品也許不需要觀眾(zhong) 到劇場現場觀看,而通過視聽傳(chuan) 輸設備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這就要求舞台藝術從(cong) 文本創作、音樂(le) 創作到表導演、服化道在內(nei) 的一係列環節,根據新的傳(chuan) 播環境和傳(chuan) 播要求進行調整匹配。所有這些都對舞台藝術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