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川壤塘:民眾喜迎藏曆新年 團圓飯裏話幸福

發布時間:2022-03-03 10: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3月2日電 題:四川壤塘:民眾(zhong) 喜迎藏曆新年 團圓飯裏話幸福生活

  作者 尼瑪初

  1日是藏曆大年二十九。在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尕多鄉(xiang) 邢木達村,格登特一家在做年夜飯。按當地習(xi) 俗,大年二十九這天,一家人要吃“古突”,寓意著新的一年平安順遂。

  古突是由肉、大棗、麵粉等9種材料製成的一種吃食,各家按各自的口味決(jue) 定材料,但唯一要遵守的是須湊夠9種材料。“以前窮,實在湊不夠9種材料,就勉強把水、調料算進去才湊得夠;現在家裏素菜、大棗、肉應有盡有,根本不用操心食材不夠。”格登特說。

  藏曆新年臨(lin) 近,在壤塘縣,大紅的燈籠、中國結布滿大街小巷,“祝全縣人民藏曆水虎年快樂(le) ”的字樣排列在壤塘縣政府廣場大型新春擺件上。在距離壤塘縣城30餘(yu) 公裏的尕多鄉(xiang) 邢木達村,連片的藏式新居整齊排列,格登特一家住在村裏一棟二層小樓,藏紅的軒窗、精致的木門、藏式風格的裝修以及現代化的家具和電器,散發著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感。

  格登特出生於(yu) 壤塘縣尕多鄉(xiang) 邢木達村一個(ge) 多子的牧民家庭,自小過著放牧生活,家裏生活拮據。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牧民子女生活、就業(ye) 等問題,2010年,壤塘縣立足非遺優(you) 勢建起唐卡傳(chuan) 習(xi) 所,吸納周邊農(nong) 牧民子女前往學習(xi) ,為(wei) 有藝術夢想的年輕人搭起圓夢舞台。借這股“東(dong) 風”,格登特走出一條“藝術人生”之路。

  “2013年,我進壤巴拉覺囊唐卡傳(chuan) 習(xi) 所學習(xi) 唐卡,一並學習(xi) 語文、數學、品德等文化課。”格登特接受采訪時表示,2016年,他開始學習(xi) 藏繡。經過5年多時間學習(xi) ,格登特成為(wei) 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憑借製作藏繡,格登特去年一年就掙了5萬(wan) 餘(yu) 元,這成為(wei) 格登特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1日晚,格登特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又開始為(wei) 藏曆新年做準備。油鍋裏,一個(ge) 個(ge) 新鮮的麵團被炸成金黃的油條。格登特拿起炸好的油條嚐了一小口說,以前家裏用當地小麥磨出的麵粉和酥油炸油條,炸出來的油條不僅(jin) 容易碎成小塊,顏色還發黑,口感也粗糙,“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裏能買(mai) 到質量更好的麵粉和清油,炸出的油條酥脆可口。”

  如今,不僅(jin) 格登特有了穩定收入,格登特父母的養(yang) 殖業(ye) 也大有起色,家中犛牛繁殖到100餘(yu) 頭。隨著犛牛價(jia) 格不斷上漲,格登特一家人生活逐漸好了起來,格登特的妹妹們(men) 也如願在外追求夢想。

  當盛在藏式托盤裏的水果、糖果、堅果等食物被擺上桌子,格登特家的新年氛圍愈發濃厚,“我今年想繼續努力,打磨技藝,爭(zheng) 取成為(wei) 州級藏繡非遺傳(chuan) 承人。”格登特說,製作藏繡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對藏族文化的追求。(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