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永安棧房:工業遺產建築的百年之旅

發布時間:2022-03-04 14:37:00來源: 文匯報

  孫淼

  楊浦濱江地區,是近代上海棉紡織業(ye) 和物流業(ye) 的重要集聚地。187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開築楊樹浦路,中外商行隨之紛紛沿路開辦工廠,僅(jin) 棉紡織廠就有十餘(yu) 家,其中較大的有英商怡和紗廠和老公茂紗廠,日商裕豐(feng) 紗廠和大康紗廠,德商瑞記紗廠,洋務派開設的上海機器織布局和華新紡織局,以及由旅澳華僑(qiao) 創辦的永安第一棉紡織廠。後者,正是永安棧房的所在地。

  讓我們(men) 回到一個(ge) 世紀前,通過永安棧房來回顧上海底蘊深厚的工業(ye) 文明。

  振興(xing) 實業(ye)

  永安初生

  永安,是一個(ge) 牽動國人百年記憶的工商業(ye) 品牌,也是近代中國民族企業(ye) 的縮影。這不能不提到在悉尼經營水果批發生意的華僑(qiao) 商人郭樂(le) 和郭泉兄弟。長於(yu) 進出口貿易的郭氏兄弟,於(yu) 1907年在香港創辦了永安公司。1918年9月5日,永安公司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635號開辦永安百貨,下設40個(ge) 商業(ye) 部,出售其時全球最高端的各類商品,並兼營旅行社、遊樂(le) 場和酒店等附屬事業(ye) 。永安,成為(wei) 舊上海灘時尚潮流的代名詞。

  1920年代的中國民族工業(ye) ,進入了一個(ge) 蓬勃發展的時期,其中棉紡織業(ye) 利潤尤為(wei) 豐(feng) 厚。加之受到“振興(xing) 實業(ye) ,挽回利權”的號召影響,郭氏兄弟決(jue) 定於(yu) 海外籌款,在上海創辦永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wei) “永安紡織印染公司”)。永安紡織公司共建五廠,分設於(yu) 楊樹浦、吳淞和麥根路(今淮安路)三地,成為(wei) 中國唯一一家由華僑(qiao) 投資的近代棉紡織企業(ye) ,規模僅(jin) 次於(yu) 榮氏家族的申新公司。永安集團也成為(wei) 其時中國最大的民族商業(ye) 資本,實現了工商業(ye) 及金融資本一體(ti) 化的戰略格局。

  “從(cong) 商業(ye) 向實業(ye) 轉型,杜塞漏危,使國家逐漸走向富強道路”。這正是郭氏兄弟振興(xing) 實業(ye) 的初衷。在這一曆史背景下,永安第一棉紡廠於(yu) 1921年在楊浦濱江應運而生。工廠由英商洋行設計,並引入德國最先進的車間調溫和調濕控製係統,百年之旅邁出第一步。一年後落成的永安棧房,則位於(yu) 寧國南路和安浦路交界處,今楊浦大橋以西,距黃浦江岸僅(jin) 數丈之遙,由2棟4層倉(cang) 庫組成。作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永安棧房見證了百年中國棉紡織業(ye) 和物流業(ye) 的榮辱興(xing) 衰、和上海國際都市發展的日新月異。認識它、認知它、認同它,將為(wei) 今人提供一麵“以古為(wei) 新”的曆史明鏡。

  永安的百年掠影

  永安第一棉紡織廠竣工於(yu) 1922年,占地麵積約4公頃,擁有3萬(wan) 紗錠,700台織機,在棉紡廠眾(zhong) 多的楊浦濱江占據一席之地。這一時期的永安棧房,兼具存儲(chu) 進口百貨和棉紡原料的功能。每天進港貨船川流不息,一批批商品從(cong) 這裏上岸並被運往南京路,支撐著永安百貨的興(xing) 盛繁華。直到1937年,棉紡廠被日軍(jun) 占領,實施所謂“軍(jun) 事管理”,建築和設備遭到破壞,生產(chan) 活動日漸萎縮。

  解放後,棉紡廠曆經了恢複生產(chan) 和公私合營,最終並入上海第二十九棉紡織廠,永安棧房也成為(wei) 單一棉紡原料的倉(cang) 儲(chu) 基地。1961年,為(wei) 了支持國家發展化工事業(ye) ,倉(cang) 庫西樓被劃撥給上海化工廠做原料倉(cang) 庫,而東(dong) 樓仍歸上棉二十九廠所有。1966年,工廠更名為(wei) 上海第二十九棉紡織印染廠。1990年,倉(cang) 庫東(dong) 樓成為(wei) 上海紡織原料楊浦倉(cang) 庫,後被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改建為(wei) 辦公樓對外出租。

  2015年,黃浦江楊浦段濱江綜合開發指揮部辦公室正式收儲(chu) 永安棧房,籌劃對其修繕再利用。2016年,永安棧房被列入楊浦區64個(ge) 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名錄,邁入工業(ye) 遺產(chan) 行列。2019年起,永安棧房開始改造,計劃作為(wei) 2022年10月在上海舉(ju) 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博物館使用。曆經百年,永安棧房即將迎來新生一刻。

  永安的現代主義(yi) 設計

  關(guan) 於(yu) 永安棧房,《上海工業(ye) 曆史建築》中有這樣的文字:“上海永安紡織公司棧房,英商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無梁樓蓋結構,立麵構圖整齊,1922年竣工。內(nei) 部空間為(wei) 八角形柱棱角鬥狀柱帽樓板,極有特色。”

  這座由英商洋行設計的棧房,是一座雙子樓形製的倉(cang) 庫建築,在楊浦濱江極具識別性。它所呈現出的,正是1920年代上海標準廠房的典型特征:簡潔厚重,結構理性。早年的上海倉(cang) 儲(chu) 建築,如湖絲(si) 棧、江南彈藥廠倉(cang) 庫等,多是1-2層的磚木結構排架建築,形式同民房相仿,布局缺少規劃,無論在結構還是造型上均沒有現代倉(cang) 儲(chu) 建築特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主義(yi) 的工業(ye) 建築技術被引入國內(nei) ,一批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大型現代倉(cang) 庫拔地而起,如蘇州河畔的四行倉(cang) 庫和新泰倉(cang) 庫,黃浦江畔的濱江五庫和永安棧房等。

  永安棧房雙子樓的主體(ti) 結構穩定,門窗和建築內(nei) 部空間等保存較完好,是反映其時物流業(ye) 特征的重要印證。曆史上的東(dong) 西樓形製相似,高度相仿,平麵對稱,立麵完全一致。具體(ti) 而言,2棟建築均為(wei) 4層,總高約19米,建築平麵接近一個(ge) 正方形,進深和開間均為(wei) 8跨,柱距6米,總邊長約48米。每層的建築麵積在2400平方米左右,空間均質靈活,適應性強。

  永安棧房的東(dong) 西樓之間,留出了一道9米見寬的縫隙,從(cong) 而為(wei) 整棟建築提供了一條視線通透的南北軸線,繪製了一幅完全對稱的古典主義(yi) 構圖。出於(yu) 節約交通空間的考慮,在間隙自南向北的第3-5跨內(nei) ,建造了一個(ge) 集約水平和垂直流線的交通樞紐,其中包括朝南的一座開敞式混凝土雙跑樓梯,朝北外掛的一部貨運電梯,以及連接東(dong) 西樓的主入口和二層過道平台。間隙上方是突起的屋頂水箱,通過斜向支撐架空在倉(cang) 庫頂部。工業(ye) 建築連續冗長的界麵由此被打破,陽光透過混凝土樓梯灑在北側(ce) 廣場上,塑造出極具雕塑感和朝聖感的空間形製,既強調了南北軸線的儀(yi) 式感,也通過虛實對比消解了厚重建築體(ti) 量引發的壓迫感。

  永安棧房的外立麵彰顯了現代主義(yi) 建築的結構理性一麵。磚牆被填充在結構柱之間的空隙裏,牆麵略微後退,從(cong) 而將外凸的框架結構體(ti) 係暴露在外。建築外立麵由此被梁柱分隔成一係列網格,其間是分隔牆和水平長窗,韻律感十足。隔牆高度與(yu) 長窗高度比例約為(wei) 1:2,兩(liang) 者由淺色混凝土窗間牆交叉分隔形成水平線條,並同豎向窗間牆連為(wei) 一體(ti) 。隔牆表麵采用灰色水泥拉毛處理,以低廉的成本創建出厚重樸實的質感。水平長條格式鋼製高窗的尺寸為(wei) 5.4米×1.2米,窗台高約2.4米,每扇窗由16片550毫米×500毫米的窗扇構成,窗扇上下開啟,充分考慮到物流產(chan) 業(ye) 對貨物隱私、避免強光和自然通風的複合要求。建築頂部於(yu) 女兒(er) 牆處施以簡潔流暢的橫向線腳,通過向內(nei) 層層收分過渡到外梁上端,點綴以略微高起的山花牆麵和細長的避雷針,以略顯活潑的天際線統領整棟建築的古樸和厚重。

  走進永安棧房,呈現出的是一派早期現代主義(yi) 風格的工業(ye) 建築場景。東(dong) 西樓層高一致,均是首層4.95米,2-3層3.65米,4層4.05米。1-3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選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無梁樓蓋的承重方式,柱頭側(ce) 向放寬約200毫米,從(cong) 而在八角形楞柱的頂端支起一個(ge) 棱角鬥狀柱帽托,撐起上方的天花板。其線腳流暢簡潔,受力均衡理性,在上海實屬罕見,更是鋼筋混凝土建造技術在我國的早期實踐,具有重要的曆史價(jia) 值、技術價(jia) 值和美學價(jia) 值,反映了建築師在受力合理和空間高效之間尋求最優(you) 解的聰明才智。這不由讓人聯想到美國工程師巴林格和佩羅特在20世紀初為(wei) 工業(ye) 建築發明的鋼筋混凝土蘑菇柱結構。值得一提的是,永安棧房的4層頂部選用的是井格梁,而結構柱截麵從(cong) 首層的650毫米×650毫米到4層逐層收縮到300毫米×300毫米,進一步強調了結構理性的設計初衷。

  永安的工業(ye) 遺產(chan) 價(jia) 值

  永安棧房在楊浦濱江眾(zhong) 多的工業(ye) 遺產(chan) 中低調卻不平凡。根據《下塔吉爾憲章》和《都柏林原則》,工業(ye) 遺產(chan) 蘊含著曆史價(jia) 值、科技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和經濟價(jia) 值,以及在曆史演變中保留下來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永安棧房並非普通的建成遺產(chan) ,它的價(jia) 值,源於(yu) 百年產(chan) 業(ye) 變遷中形成的曆史積澱。

  基於(yu) 曆史價(jia) 值,竣工於(yu) 1922年的永安棧房正值百年。它不僅(jin) 見證了楊浦濱江棉紡產(chan) 業(ye) 和物流產(chan) 業(ye) 的榮辱興(xing) 衰,也折射了中國近代最大的僑(qiao) 商企業(ye) 永安公司的風雲(yun) 變遷,是上海工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基於(yu) 科技價(jia) 值,永安棧房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八角形楞柱支起棱角鬥狀柱帽托天花板的方式,代表了其時技術的國際前沿。其形態優(you) 美,線條流暢簡潔,空間利用率高,標誌著上海倉(cang) 儲(chu) 建造技術邁上了一個(ge) 新的高度。

  基於(yu) 藝術價(jia) 值,永安棧房簡潔的建築形製呈現出的是一種工業(ye) 美學和結構美學,通過外露梁柱、建築比例、鋼製高窗和水平線條裝飾的天際線,極好反映了民族工業(ye) 大發展時期的工業(ye) 審美觀。

  基於(yu) 社會(hui) 價(jia) 值,永安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上海乃至國人的共同記憶,是一個(ge) 和百年國運休戚相關(guan) 的名字。從(cong) 利民到強國,永安棧房承載的企業(ye) 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實業(ye) 家,是如今“中國製造”享譽全球的精神源頭。

  基於(yu) 經濟價(jia) 值,永安棧房堅固的結構體(ti) 係和流動的空間形式,以及麵向黃浦江畔的優(you) 越區位,為(wei) 適應性再利用提供了無限想象空間。在後工業(ye) 時代的楊浦濱江,永安棧房必將成為(wei) 激發城市活力的催化劑。

  人民遺產(chan)

  永安新生

  2015年起,永安棧房開始進入新生賽道。由於(yu) 曆史上的一些不當使用,永安棧房的改造麵臨(lin) 眾(zhong) 多挑戰,比如曾被改建為(wei) 辦公的東(dong) 樓,建築立麵遭到破壞,部分外牆被拆除改為(wei) 玻璃窗,水泥拉毛隔牆麵被重新粉刷,建築內(nei) 部的結構布局有較大變動。改動較小的西樓,其局部外牆麵粉刷已斑駁脫落,室內(nei) 地麵因長期儲(chu) 存貨物而出現不均勻沉降,加建簡易耳房,屋頂水箱被拆除等。這些都直接導致曆史建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出現了不可逆的破壞。

  同時,改造還麵臨(lin) 著倉(cang) 儲(chu) 建築再利用的一些常見難題,比如由於(yu) 建築進深過大導致室內(nei) 自然采光不足,開窗麵積過小無法形成有效的空氣對流和視線交流,外牆缺少保溫隔熱層導致熱工性能較差,以及不符合民用建築消防疏散要求等。此外還存在因年久失修出現的貫通裂縫、變形立柱、承載力薄弱的樓板和隔牆等安全隱患。因此,永安棧房的新生需要精細化的“診斷”、針灸式的“理療”和無微不至的“養(yang) 護”。

  根據同濟大學袁烽教授團隊發表在《建築遺產(chan) 》雜誌上的“新舊孿生——楊浦濱江永安棧房舊址修繕工程”一文,我們(men) 得以一窺建築改造策略。改造主要解決(jue) 兩(liang) 方麵的問題,一是設計幹預的程度,二是新與(yu) 舊的關(guan) 係。於(yu) 永安棧房,建築師聚焦在曆史上改動較大的東(dong) 樓,基於(yu) 對曆史原貌的尊重,通過“孿生”的策略回應上述問題。具體(ti) 而言,東(dong) 西樓的總建築麵積、建築外輪廓和建築高度基本保持不變,為(wei) 遠觀者提供真實完整的曆史風貌觀感;同時通過材料和細部的現代設計,為(wei) 近觀者提供一個(ge) 明辨新舊的可能性。

  首先是在東(dong) 樓立麵上,采用絲(si) 網印刷玻璃模擬水泥拉毛效果,營造出遠近不同的既視感。到了夜晚,永安棧房的雙子樓一明一暗,象征著曆史與(yu) 未來的孿生。同樣的設計手法也被應用在棧房西側(ce) 的貨道與(yu) 耳房,從(cong) 而將曆史原貌、改造痕跡、絲(si) 網印刷玻璃的新生所代表的三段曆程,壓縮並置在同一建築立麵上。

  其次是重新詮釋了屋頂水箱的空間統領地位。建築師根據史料複建了在2011年被拆除的屋頂水箱,作為(wei) 濱江觀景廳使用。使用鋼結構替代原鋼混結構,並增設斜向支撐呼應既有結構形式。借用現有的樓梯和電梯,從(cong) 而形成從(cong) 地麵至屋頂連續上升的觀景流線,成為(wei) 濱江觀覽的一個(ge) 好去處。

  在入口設計上,新的混凝土巨柱尤為(wei) 醒目。建築師分解了八角形棱柱形式,得到曲線形的結構符號,並以其誇張的尺度喚起人們(men) 對於(yu) 宏大工業(ye) 敘事的記憶和身份認同。設計擴展了二層平台以聯通兩(liang) 側(ce) 建造,重塑間隙空間作為(wei) 交通樞紐的曆史定位,並賦予其最好的景觀平台身份。

  此外,改善建築效能亦是設計重點之一。通過設置半開放的環廊緩衝(chong) 帶、使用相變材料外牆、利用屋麵布置光電和風電設備、增設地源新風係統,並運用數字技術對改造全過程予以監測。這些措施,為(wei) 永安棧房的新生綻放創造了條件。

  修繕後的永安棧房,將以世界技能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回歸城市。讓我們(men) 期待漫步楊浦濱江時,背倚滔滔黃浦江水,駐足凝視永安棧房,回憶百年來民族工業(ye) 的風風雨雨,展望下一個(ge) 百年人民遺產(chan) 的美好新生。

  (作者為(wei) 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