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不下載APP無法看全文”該休矣

發布時間:2022-03-04 16:0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據工信部消息,近日,有網友和媒體(ti) 反映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麵信息時,強製要求下載APP問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核查,並於(yu) 日前召開行政指導會(hui) ,督促相關(guan) 互聯網企業(ye) 進行整改。會(hui) 議指出,在用戶瀏覽頁麵內(nei) 容時,未經用戶同意或主動選擇,不得自動或強製下載APP;無合理正當理由,不得要求用戶不下載APP就不給看,或者不讓看全文。

  在瀏覽器中一條信息剛看了一半,突然頁麵提示必須再次點擊或下載指定APP才能閱讀全文,這樣的場景,相信不少人在上網時都遇到過。去年還有媒體(ti) 專(zhuan) 門做過這方麵的調查,發現“打開APP,閱讀全文”已經成為(wei) 多數資訊類平台的慣用套路。平台為(wei) 了吸引新用戶“上鉤”,硬是閹割了原本能在瀏覽器上完整展現的信息,然後通過頁麵彈窗、突出顯示等方式布設“陷阱”引導下載APP,讓人防不勝防。

  客觀說,在平台競爭(zheng) 白熱化的今天,每家平台都想最大程度提升獲客效率,這是可以理解的。通過閱讀全文的方式來誘導用戶下載APP,就是一種看起來成本很低的捷徑。但是,這種“挖坑式”“勒索式”的獲客方式,帶給人的體(ti) 驗感著實很糟糕。一方麵有給用戶“下套”甚至是“勒索”之嫌,另一方麵也與(yu) 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相衝(chong) 突。所以,這樣的獲客方式,看似是成本低,但卻難言體(ti) 麵。退一步講,在這種方式下即使成功引導用戶下載了APP,估計平台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因此,此次相關(guan) 部門明確要求,無合理正當理由,不得要求用戶不下載APP就不給看,或者不讓看全文;不得以折疊顯示、主動彈窗、頻繁提示、降低體(ti) 驗等方式強迫、誤導用戶下載、打開APP,或跳轉至應用商店,影響用戶正常瀏覽信息,可謂直擊痛點。

  對此,相關(guan) 互聯網企業(ye) 表示,將認真落實有關(guan) 要求,全麵自查整改;相關(guan) 部門也強調將持續關(guan) 注用戶反映的問題,加強APP監測檢測,指導督促互聯網企業(ye) 切實維護好用戶權益。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是需要各平台,或者是整個(ge) 行業(ye) 重新看待不同信息發布渠道的定位。比如,不妨把APP與(yu) 網頁當作平行關(guan) 係來看待,而不是把網頁版純粹作為(wei) 給APP導流的一個(ge) 工具。其實,很多資訊類平台最早就是從(cong) 網頁版起家的,現在為(wei) 了給APP導流,就把網頁版當作了導流入口,這種完全不顧及消費者體(ti) 驗和使用習(xi) 慣,以及此前所積累的口碑與(yu) 公信力的方式,未嚐不是一種自我降格。

  因此,規範各種強製下載行為(wei) ,以及嚴(yan) 格限製“不下載APP就無法閱讀全文”的獲客套路,不應該僅(jin) 僅(jin) 隻有來自用戶的吐槽壓力和相關(guan) 部門的監管驅動,各平台以及整個(ge) 行業(ye) 也應該有更強的內(nei) 在驅動力。說到底,它檢驗的是平台對於(yu) 用戶權益的尊重程度,考驗的是平台在追求流量與(yu) 保障用戶體(ti) 驗方麵的平衡能力。

  事實上,當前各平台的獲客效率已經陷入瓶頸期,多偏重於(yu) 對存量用戶的爭(zheng) 奪,這個(ge) 時候,就更應該思考如何真正通過提升信息質量、提高服務體(ti) 驗等方式去提高用戶的忠誠度,而不應該還是習(xi) 慣於(yu) 依賴備受爭(zheng) 議的“老套路”去獲客。這種“內(nei) 卷”狀態,需要更多平台勇於(yu) 跳出來。(朱昌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