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專訪丨蔣勝男代表:確定網絡文藝為專門文藝類別,完善中國文藝發展格局

發布時間:2022-03-07 15:26:00來源: 光明網

  “當我們(men) 用網絡打車、吃飯、買(mai) 票、購物,也同時在網絡上看書(shu) 、聽音樂(le) 、看視頻。每一次載體(ti) 的變化都是人類曆史文明的大飛躍、大進步。”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網絡作家蔣勝男從(cong) 1997年開始在電腦上寫(xie) 作,陸續創作了《羋月傳(chuan) 》《燕雲(yun) 台》《天聖令》等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優(you) 秀作品。她親(qin) 曆並見證了以網絡文學為(wei) 起點的網絡文藝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今年兩(liang) 會(hui) ,蔣勝男的建議中就有一份與(yu) 網絡文藝密切相關(guan) 。中國文藝網獨家專(zhuan) 訪蔣勝男,看看作為(wei) 網絡文藝從(cong) 發端到繁榮的親(qin) 曆者,她對於(yu) 網絡文藝的發展有怎樣的見解?

  中國文藝網:今年兩(liang) 會(hui) ,您帶來的其中一份建議提出將網絡文藝確定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請談談您的想法?

  蔣勝男:網絡文藝作為(wei) 互聯網技術應用下催生的新興(xing) 文藝形態,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形成全新的、規模化的文藝生態景觀,且在國際傳(chuan) 播中展現出重大作為(wei) ,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時至今日,互聯網已成為(wei) 意識形態鬥爭(zheng) 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網絡空間已經成為(wei) 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有的精神家園,網絡文藝作為(wei) 網絡空間精神文化內(nei) 容重要主體(ti) ,理應受到高度重視、深入研究和大力引導扶持。但是,當下業(ye) 界、學界實際上依然將網絡文藝看做一般性的大眾(zhong) 娛樂(le) 範疇甚至年輕人的自娛自樂(le) ,視為(wei) “不登大雅之堂”的“流俗”,了解淺嚐輒止,言說隔靴搔癢。市場、產(chan) 業(ye) 主體(ti) 則擺脫不了逐利本能,本質上將其作為(wei) “搖錢樹”“流量收割機”進行培育,以文藝之名行賺錢之實。以致,對網絡文藝,關(guan) 注行為(wei) 功利化、研究探討碎片化、理論建設空白化、扶持引領低效化的情況普遍存在,這與(yu) 網絡文藝在當前中國文藝發展總體(ti) 格局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承擔的重要作用已經嚴(yan) 重不符,應予以盡快改變。

  

  中國文藝網:您認為(wei) 將網絡文藝作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對於(yu) 現在的網絡文化環境會(hui) 有怎樣的影響?

  蔣勝男:近幾年流量至上、畸形審美、價(jia) 值觀錯位等現象持續不斷發生,網絡文化環境對青少年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國家出台了相關(guan) 的治理政策法規,規範網絡文化,清朗網絡空間。我認為(wei) 從(cong) 持續發展的角度,正視網絡文藝發展現狀,規範網絡文藝發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隨著媒介融合、傳(chuan) 統文藝與(yu) 網絡文藝融合的不斷深入,既有藝術門類不同程度地觸網,新業(ye) 態新形態不斷湧現,網絡文藝包羅萬(wan) 象、創新發展,令人目不暇接,但在深度的、持續的、自覺的發展問題上,確實存在“眾(zhong) 人圍觀、無人過問”“眾(zhong) 人參與(yu) 、無人主持”“各行其是、各說各話”的尷尬局麵。從(cong) 野蠻生長一路走到今天,網絡文藝的文化自覺和審美自覺已經逐步覺醒,社會(hui) 責任感、曆史擔當精神和曆史主動精神已經初步具備,但生長過程中的過度商業(ye) 化、娛樂(le) 化、無序化等頑疾絕不可能一夜根除,導致在發展中的關(guan) 鍵期、瓶頸期,出現了一些亂(luan) 象。這個(ge) 時候如果不盡快將其作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組織專(zhuan) 門力量開展切實研究和有力引導,網絡文藝很難邁上新台階、打開新局麵、走進下一個(ge) 發展階段。

  

  中國文藝網:您是網絡作家,從(cong) 網絡文藝從(cong) 業(ye) 者的角度,您覺得成立網絡文藝專(zhuan) 門文藝類別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蔣勝男:回望來路,作為(wei) 親(qin) 曆者,網絡文學是我的情感所寄,它讓夢想照進了現實,它成就了我的人生,它承載了我所有的熱愛;而作為(wei) 見證者,它又像是我的孩子,我見證了它孩童時的懵懂,青春期的叛逆,青年人的活力,以及邁向成熟後的旺盛,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相信網絡文藝各門類的其他從(cong) 業(ye) 者們(men) 也有相同的感受。

  中國作協成立了網絡文學中心,給了網絡作家歸屬感,也讓網絡文學的發展更加繁榮。相較而言,還有更龐大的、各類網絡文藝群體(ti) 缺乏歸屬。網絡文藝數以億(yi) 計的從(cong) 業(ye) 者與(yu) 活躍用戶,特別是青年群體(ti) ,對網絡文藝有特殊的親(qin) 近感和認同感,他們(men) 既是網絡文藝創作的參與(yu) 者、生產(chan) 者,也是欣賞者、消費者,“文藝兩(liang) 新”群體(ti) 絕大多數也是通過互聯網投身於(yu) 文藝創作、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對網絡文藝的身份定位以及由此開展的研究、采取的措施、扶持的力度,是否清晰、明確、精準、到位,直接關(guan) 聯著這一廣大群體(ti) 的情感歸屬、創新驅動,關(guan) 乎“文藝網軍(jun) ”創作活力、精品化生產(chan) 潛力的激發和全社會(hui) 文化文藝創造力的進一步迸發。將網絡文藝設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是時代需求,是民之所向,是文藝戰線在新時代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審美需求、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網絡文藝已成為(wei) 了影響人們(men) 娛樂(le) 生活和價(jia) 值理念的重要文化產(chan) 業(ye) ,甚至是彰顯民族文化、凸顯社會(hui) 風貌的“中國文化新名片”。我想,這是跨越幾代的網絡文藝從(cong) 業(ye) 者夜以繼日孜孜不輟的回報,這更是新時代科技、文化等社會(hui) 全方位高速發展的縮影。網絡文藝確立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將更大地發揮它的自身的特點和優(you) 勢,傳(chuan) 遞新時代的文化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也將凝聚更團結的力量,發出網絡文藝的時代最強音!(李想)

  

   附:

  關(guan) 於(yu) 將網絡文藝確定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加快推動發展的建議

  蔣勝男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網絡作家

  網絡文藝作為(wei) 互聯網技術應用下催生的新興(xing) 文藝形態,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形成全新的、規模化的文藝生態景觀,且在國際傳(chuan) 播中展現出重大作為(wei) ,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時至今日,互聯網已成為(wei) 意識形態鬥爭(zheng) 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網絡空間已經成為(wei) 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有的精神家園,網絡文藝作為(wei) 網絡空間精神文化內(nei) 容重要主體(ti) ,理應受到高度重視、深入研究和大力引導扶持。但是,當下業(ye) 界、學界實際上依然將網絡文藝看做一般性的大眾(zhong) 娛樂(le) 範疇甚至年輕人的自娛自樂(le) ,視為(wei) “不登大雅之堂”的“流俗”,了解淺嚐輒止,言說隔靴搔癢。市場、產(chan) 業(ye) 主體(ti) 則擺脫不了逐利本能,本質上將其作為(wei) “搖錢樹”“流量收割機”進行培育,以文藝之名行賺錢之實。以致,對網絡文藝,關(guan) 注行為(wei) 功利化、研究探討碎片化、理論建設空白化、扶持引領低效化的情況普遍存在,這與(yu) 網絡文藝在當前中國文藝發展總體(ti) 格局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承擔的重要作用已經嚴(yan) 重不符,應予以盡快改變。

  一、網絡文藝在門類上歸屬不清,不利於(yu) 研究深入和精準施策,不利於(yu) 這一新興(xing) 文藝形態的長遠發展和作用發揮。隨著媒介融合、傳(chuan) 統文藝與(yu) 網絡文藝融合的不斷深入,既有藝術門類不同程度地觸網,新業(ye) 態新形態不斷湧現,網絡文藝包羅萬(wan) 象、創新發展,令人目不暇接,但在深度的、持續的、自覺的發展問題上,確實存在“眾(zhong) 人圍觀、無人過問”“眾(zhong) 人參與(yu) 、無人主持”“各行其是、各說各話”的尷尬局麵。從(cong) 野蠻生長一路走到今天,網絡文藝的文化自覺和審美自覺已經逐步覺醒,社會(hui) 責任感、曆史擔當精神和曆史主動精神已經初步具備,但生長過程中的過度商業(ye) 化、娛樂(le) 化、無序化等頑疾絕不可能一夜根除,流量至上、畸形審美、價(jia) 值觀錯位等現象持續不斷發生,已經到了發展中的關(guan) 鍵期、瓶頸期,這個(ge) 時候如果不盡快將其作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組織專(zhuan) 門力量開展切實研究和有力引導,網絡文藝很難邁上新台階、打開新局麵、走進下一個(ge) 發展階段。

  二、網絡文藝研究碎片化嚴(yan) 重,不利於(yu) 準確全麵把握網絡文藝的藝術規律和發展現狀,不利於(yu) 遵循藝術規律提升引導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當下關(guan) 於(yu) 網絡文藝的相關(guan) 學術研究、理論探討,表麵豐(feng) 富多樣,但實際上主要分散在各既有的傳(chuan) 統文藝門類體(ti) 係之中,甚至分散在傳(chuan) 播、媒體(ti) 、產(chan) 業(ye) 、技術、管理等偏離文藝更遠的既有研究之中,研究工作碎片化、淺表化、片麵化嚴(yan) 重,缺乏全業(ye) 態的、體(ti) 係化的本體(ti) 性研究和係統認識。這種情況,與(yu) 網絡文藝門類歸屬不清、獨立屬性不明確、獨立地位不被承認直接相關(guan) ,其過度分散的研究成果對整個(ge) 網絡文藝發展起不到整體(ti) 性、根本性的指導作用。

  三、網絡文藝群體(ti) 缺乏歸屬感,不利於(yu) 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不利於(yu) “文藝網軍(jun) ”進一步發揮文藝宣傳(chuan) 重要作用。網絡文藝數以億(yi) 計的從(cong) 業(ye) 者與(yu) 活躍用戶,特別是青年群體(ti) ,對網絡文藝有特殊的親(qin) 近感和認同感,他們(men) 既是網絡文藝創作的參與(yu) 者、生產(chan) 者,也是欣賞者、消費者,“文藝兩(liang) 新”群體(ti) 絕大多數也是通過互聯網投身於(yu) 文藝創作、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對網絡文藝的身份定位以及由此開展的研究、采取的措施、扶持的力度,是否清晰、明確、精準、到位,直接關(guan) 聯著這一廣大群體(ti) 的情感歸屬、創新驅動,關(guan) 乎“文藝網軍(jun) ”創作活力、精品化生產(chan) 潛力的激發和全社會(hui) 文化文藝創造力的進一步迸發。這是文藝戰線在新時代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審美需求、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因此,從(cong) 長遠著眼,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網絡文藝發展瓶頸問題,解決(jue) 網絡文娛領域治理難題,更好對社會(hui) 尤其是青少年產(chan) 生良好影響,應盡快把網絡文藝確定為(wei)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開展工作,以推動其加快發展,更加有效發揮網絡文藝影響力。

  相關(guan) 建議如下:

  一、建議在工作開展中將網絡文藝確定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門文藝類別。具體(ti) 可從(cong) 提倡和加強網絡文藝專(zhuan) 門性的創作、傳(chuan) 播、評價(jia) 、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ang) 等各類活動的組織、策劃、開展和宣傳(chuan) ,提升規格、擴大規模、加大支持力度方麵著手。在網絡文藝創作上開展高規格的評獎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和激勵措施實施。在學術研究上加強對網絡文藝基礎理論、藝術規律的體(ti) 係化研究。在網絡文藝人才培養(yang) 上深化調研,增強針對性、專(zhuan) 業(ye) 性、規模體(ti) 量。

  二、建議由相關(guan) 部門牽頭,設立網絡文藝的專(zhuan) 門聯係服務機構。加強和完善聯係網絡文藝工作者、引導網絡文藝發展的工作機製,確立團結凝聚網絡文藝工作者的有效抓手,對行業(ye) 內(nei) 重要平台、骨幹人才、基本數據、優(you) 質資源等探索出聯係、服務、掌握、應用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三、建議在網絡文藝創作上進一步加強精品化生產(chan) 的組織和引導力度。市場進行的生產(chan) 服從(cong) 於(yu) 逐利需要,存在著內(nei) 容同質、類型跟風和模式複製等難以克服的問題,造成行業(ye) 資源的大量浪費,對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和精品化生產(chan) 難以形成助力。網絡文藝要突破瓶頸,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作品勢在必行,在嚴(yan) 格遵循藝術規律前提下的組織引導力度就亟需加強,以切實推動網絡文藝向好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