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文化凝聚力量

發布時間:2022-03-08 11: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名家看兩(liang) 會(hui) 】

  作者:柳斌傑(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

  文化複興(xing) 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先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dang) 和國家把“建成文化強國”作為(wei) 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十分重視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增智啟慧、構築時代精神。國家還實施了一大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等重大項目,這些重大措施必定能激活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要素和生命,使其迸發出新的活力,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等作了部署。在複雜的內(nei) 外環境下,人們(men) 也更加重視堅定文化自信,用文化凝聚力量,讓中國精神更加強大,不斷克服和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也需要與(yu) 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nei) 在的強大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wei) 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強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chuan) 承和弘揚好。如何更好地將這些重要指示與(yu) 部署落實到文化建設實踐中,我有如下四點建議。

  其一,敬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嚴(yan) 格保護文化遺產(chan) 。在幾千年生生不息的奮鬥曆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舉(ju) 世罕見的文物、典籍等文化遺產(chan) 和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承載和延續著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這是我們(men) 的魂和根。我們(men) 每一代人都應當有敬畏之心,禮敬祖先的思想智慧、藝術表達和創造能力,要深悟曆史記憶和經典文獻,領會(hui) 其中蘊含的先進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和治國經驗。新中國成立之後,黨(dang) 和國家製定了保護文物、文化遺產(chan) 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實施了“保護第一”的相關(guan) 政策。無論何種方式的轉化、利用、創新,都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其二,始終堅持守正出新,重在培根鑄魂。作為(wei) 中華民族根和魂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係龐大,內(nei) 容精深,但其本身也存在曆史局限性,帶有曆史的烙印。我們(men) 必須堅持守正出新,弘揚精華,剔除糟粕,把能夠古為(wei) 今用、有生命力的正能量挖掘出來,凝聚民族共識,堅定文化自信,構建精神力量。尤其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人文觀念、倫(lun) 理道德、人格修養(yang) 、為(wei) 人處世、曆史經驗等,是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文化資源,必須有計劃、有選擇地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同時,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過程中出現的亂(luan) 象,必須及時整治。

  其三,推動文化與(yu) 科技融合,促進傳(chuan) 承轉化。科學技術和文化進步是相伴而行的,每個(ge) 時代的文化樣態都由生產(chan) 力和科學技術決(jue) 定。當今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打破了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的邊界,為(wei) 文化、經濟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二者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轉化、開發利用的重要支撐。如敦煌莫高窟藝術的3D展示、故宮文創產(chan) 品走向世界等,都有科學技術的力量支撐。我們(men) 要更加重視用現代科技激活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使其迸發出新的活力,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其四,堅持求真務實創新,確保工程質量。“十四五”期間,我國已經規劃了一些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大項目,這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大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幸事,要把這些大事辦好,幸事辦實。現在黨(dang) 和國家以項目化、工程化的方式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轉化,是一項重大決(jue) 策。機遇難得,時不我待。文化建設戰線工作者一定要精心策劃、科學論證、周密實施、嚴(yan) 格管理,確保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高質量完成,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8日 0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