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08 11:44:00來源: 南方日報

  強國熱詞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深入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創新推進國際傳(chuan) 播,利用網上網下,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促進民心相通。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遊體(ti) 驗。深入發展大眾(zhong) 旅遊、智慧旅遊,創新旅遊產(chan) 品體(ti) 係,改善旅遊消費體(ti) 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會(hui) 場聲音

  如何用好數字化技術豐(feng) 富文化產(chan) 品供給?如何推動粵劇等嶺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傳(chuan) 承和“走出去”?連日來,圍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等內(nei) 容,廣東(dong) 代表委員展開熱議、積極建言獻策。

  “雙創”讓嶺南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2月11日,廣東(dong) 召開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hui) ,提出聚力實施文化強省建設“六大工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廣東(dong) 正在大力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構建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wan) 捷說,“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麵有突出優(you) 勢,為(wei) 文化企業(ye) 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企業(ye) 可以借助新技術走‘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之路,在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領域搶占先機。”他說。

  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能夠推動嶺南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粵劇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曾小敏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更加關(guan) 注粵劇,她認為(wei) 這與(yu) 大批廣東(dong) 戲曲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密不可分。

  作為(wei)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曾小敏長期帶領廣東(dong) 粵劇院在粵劇跨界融合方麵進行嚐試,對經典劇目進行全新演繹,備受觀眾(zhong) 喜愛。

  今年,她提出了成立全日製廣東(dong) 戲曲學院的建議,希望可以重點麵向粵港澳大灣區招生,對標中國戲曲學院或上海戲劇學院,加強戲曲人才培養(yang) ,讓文化傳(chuan) 承後繼有人。

  從(cong) 發展“水文化”的角度,全國人大代表、揭陽市水利水電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陳旭斌也強調了人才對於(yu) 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陳旭斌看來,水文化在促進廣東(dong)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麵有巨大潛力。他建議,一方麵要加強水利工程文化底蘊的挖掘力度,另一方麵要鼓勵高校等各方共同加強人才培養(yang) ,創作更多相關(guan) 文化作品。

  推動廣東(dong) 非遺“走出去”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之意。廣東(dong) 通過實施對外傳(chuan) 播工程,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dong) 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是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積極實踐者。2013年來,他帶著“肥女”係列作品走進法國、意大利、英國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在國內(nei) 外38座城市進行巡展。

  “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的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他們(men) 想了解今天的中國,也想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因此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積極主動作為(wei) 。”許鴻飛說。在他看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抗擊疫情、中國航天、北京冬奧會(hui) 等重大事件中湧現出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例都可以成為(wei) 藝術創作的素材。“要用文藝記錄時代故事,謳歌時代精神,讓藝術創作成為(wei) 傳(chuan) 遞中國新形象的強有力載體(ti) 。”他說。

  作為(wei) 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高州市果留香石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長溫錦玲在近年的履職過程中,對推動廣東(dong)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走出去”有了更多思考。以茂名為(wei) 例,她認為(wei) 當地的冼夫人信俗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仍有待深入挖掘。

  “冼夫人信俗在廣東(dong) 主要分布在粵西地區,但也流傳(chuan) 至海南,輻射到東(dong) 南亞(ya) 。”溫錦玲認為(wei) ,通過推動廣東(dong)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走出去”,可進一步促進廣東(dong) 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餘(yu) 嘉敏 王越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