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握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體係

發布時間:2022-03-09 17:28:00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黃承梁(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li) ”,“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係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

  這是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五次來到內(nei) 蒙古代表團,第五次就建設生態文明發表重要講話,體(ti) 現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理念和情懷。可以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連續5年來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生態文明建設所作出的係列重要論述,是海內(nei) 外各界人士觀察、理解和把握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隻有完整準確理解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體(ti) 係,才能夠更好理解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獨特意義(yi) 和曆史貢獻。

  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是我們(men)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確定發展思路、製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發展。”“經濟、社會(hui) 、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ti) 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就是從(cong) 全局的、戰略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高度,就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生態文明經濟體(ti) 係、加快高質量發展所進行的深刻闡述和戰略要求。深刻揭示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的顯著標誌所在,充分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基本方略。

  僅(jin) 就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而言,2019年的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指出,不能因為(wei) 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guan) 口。要探索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今年3月5日又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都表明,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談高質量發展、談新時代中國的經濟建設,在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談綠色發展、談生態文明建設,其內(nei) 在邏輯是一致的。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學說,對當代中國而言,是關(guan) 於(yu) “什麽(me) 是綠色發展、為(wei) 什麽(me) 要綠色發展、怎樣堅持綠色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將使中國美麗(li) 、美麗(li) 中國目標實現。

  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

  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戰略性論述。這其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既是重大政治責任,也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體(ti) 國家安全觀”重大戰略思想在生態文明領域的必然要求。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五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生態安全的要求從(cong) 未放鬆。2018年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就指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製度,加快呼倫(lun) 湖、烏(wu) 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wan) 裏綠色長城。2019年3月5日,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內(nei) 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jin) 關(guan) 係全區各族群眾(zhong) 生存和發展,而且關(guan) 係華北、東(dong) 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這都表明,在祖國北疆構築綠色萬(wan) 裏長城,既關(guan) 乎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也是整體(ti)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舉(ju) 措,意義(yi) 十分重大。

  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核心要義(yi) 就是加快構建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一是使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體(ti) 理念,堅持生態係統觀,堅持係統治理觀,積極探索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構築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重大生態修複以及國土空間治理、防災減災係統性工程,堅持更多強調以自然的辦法修複自然,以生態的理念維護生態。二是使環境風險有效防控。要深刻汲取近年來發生在騰格裏沙漠、祁連山、秦嶺等地的重大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經驗教訓,建立健全風險研判、風險防控協同和責任機製,係統梳理和掌握各類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更加注重源頭治理,不因小失大,有效防止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汙染預防和治理現代化水平。

  積極穩妥做好碳達峰碳中和這篇大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係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群眾(zhong) 正常生活,不能脫離實際、急於(yu) 求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這段重要論述,向外界釋放出極其重要的信號,就是必須完整準確、辯證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必須以更高的思維認知和更科學的實踐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zheng)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但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別人讓我們(men) 做,而是我們(men) 自己必須要做。“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一場廣泛而深刻的係統性、革命性變革。改變我國能源體(ti) 係高度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最大限度轉變過於(yu) 倚重化石能源的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和發展方式,是減汙降碳的重要路徑,但不等於(yu) 要使煤炭立即退出曆史舞台。煤炭作為(wei) 我國主體(ti) 能源,本身不是壞東(dong) 西,關(guan) 鍵是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wei) 最緊迫任務,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促進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近年來,特別是進入2021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地方曲解中央精神實質和真實意圖,盲目實行運動式減碳。各地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部分地區將“減碳”視為(wei) 短期內(nei) 必須優(you) 先完成的政治任務,用力過猛,一度刮起“拉閘限電”風暴,導致大宗商品價(jia) 格飆漲,給人民群眾(zhong) 的正常生產(chan) 生活造成重大困擾。

  因此,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層層加碼,簡單一關(guan) 了之,方法簡單“一刀切”,任性隨意“切一刀”,把長期問題短期化,甚至去做直接影響地方特別是基層最普通老百姓最基本民生福祉的事情。二是關(guan) 鍵在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堅持創新居首。要正確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ti) 和局部、長遠和短期、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兩(liang) 手發力,加強統籌協調,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創新體(ti) 係,發展現代能源經濟,著力推動能源革命,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三是以係統思維全麵推動“雙碳”工作。比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增加森林麵積、提高森林質量,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係統碳匯增量;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等。這些舉(ju) 措,也必將為(wei)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