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財稅政策打出“組合拳” 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發布時間:2022-03-10 16:11:00來源: 人民網

  2021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回望過去一年,我國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際,人民網《兩(liang) 會(hui) “財經眼”》聚焦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的熱點話題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內(nei) 容,從(cong) 經濟目標、減稅降費、綠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數字經濟等角度,集中采訪一批代表委員、權威專(zhuan) 家、行業(ye) 領軍(jun) 者,為(wei)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wan) 億(yi) 元、規模近9.8萬(wan) 億(yi) 元;堅持階段性措施和製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yu) 退稅並舉(ju) ;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ye)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與(yu)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備受各界關(guan) 注。

  2022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隨著“國家賬本”再次徐徐翻開,今年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wei) 總要求,以“加大對衝(chong) 、提升效能”為(wei) 著力點,以“托住宏觀經濟大盤”為(wei) 落腳點的財政政策安排得以明確。

  多位代表委員、專(zhuan) 家學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我國財政政策提升效能,穩定了宏觀經濟大盤。今年的政策安排兼顧力度與(yu) 節奏、當前與(yu) 長遠、發展與(yu) 安全,財稅政策將通過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有機結合,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財稅政策持續發力 鞏固經濟恢複基礎

  在四川盆地西南部,隨著“中國綠色矽穀”的建設號角吹響,古老的樂(le) 山城正煥發新模樣。

  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hui) 明確提出,推動成(都)樂(le) (山)眉(山)晶矽光伏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建設樂(le) 山“中國綠色矽穀”。為(wei) 此,當地稅務部門出台“支持中國綠色矽穀發展十二條措施”,為(wei) “綠色矽穀”發展護航。政策扶持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資源與(yu) 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全國人大代表、樂(le) 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薑希猛表示,一係列政策出台得很及時,長遠來看可激勵企業(ye) 綠色轉型,為(wei) 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綠色矽穀”的發展,成為(wei) 見證我國財稅政策持續發力、助力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縮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在過去一年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針對性,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2021年,我國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將2.8萬(wan) 億(yi) 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範圍。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財稅政策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直達資金重點支持幫扶企業(ye) 保市場主體(ti) 、保障居民就業(ye) 和基本民生等,為(wei) 地方政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

  與(yu) 此同時,我國持續優(you) 化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李旭紅指出,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麵,通過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拉動資本投資意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麵,隨著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規模擴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新增隱性債(zhai) 務的動機,有助於(yu)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我國優(you) 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鞏固經濟恢複基礎,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wan) 億(yi) 元。

  回顧2021年,“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成為(wei) 我國涉稅政策的一大亮點。圍繞激發科技創新發展活力,受益於(yu) 兩(liang) 度“升級”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ye) 提前享受減免稅額3333億(yi) 元。

  “2021年,預計公司總部享受高新技術企業(ye) 15%企業(ye) 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費優(you) 惠將超過15億(yi) 元。”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稅收優(you) 惠政策在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科技創新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 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與(yu) 此同時,多項財政工作安排得以明確。其中,特別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有利於(yu) 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通過調整赤字率和赤字規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財政政策的力度。

  赤字率下調,財政支出能否得到保障?專(zhuan) 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指出,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這是在2020年3.6%、2021年3.2%之後確定的水平,有利於(yu) 增強財政可持續性。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ge) 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yi) 元。但通過跨年度調節,僅(jin) 中央本級財政調入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萬(wan) 億(yi) 元。這個(ge) 資金量,相當於(yu) 提高赤字率一個(ge) 百分點,財政支出強度是有保障的。

  李旭紅則表示,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的同時,今年中國還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65萬(wan) 億(yi) 元,與(yu) 去年持平。發行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不僅(jin) 有助於(yu) 滿足地方融資需求,保障重點項目、重大任務的完成,還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拉動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在財政部部長劉昆看來,財政政策是否提升了效能,要看是不是完整、準確、全麵貫徹落實了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是不是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是不是讓老百姓更多受益。

  “我們(men) 將精準研究每一項財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筆財政資金,早出台政策,早下撥資金,早落地見效。同時,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力度,支持經濟恢複發展;又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劉昆說。

  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將實施 大規模減稅增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製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yu) 退稅並舉(ju) 。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ye) 。

  張連起表示,今年的減稅降費呈現出四方麵特點:一是減稅降費規模是曆史上最高,達到2.5萬(wan) 億(yi) 元;二是支持方向聚焦在製造業(ye) 、小微企業(ye) 等6個(ge) 行業(ye) 進行退稅減稅,讓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受惠;三是減稅降費主要措施是增值稅留抵退稅,即提前退還企業(ye) 尚未抵扣的稅款,同時延續實施部分稅收優(you) 惠政策,堅決(jue) 打擊偷稅漏稅;四是幫助地方緩解減收壓力,通過政府轉移支付,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業(ye) 內(nei) 分析認為(wei) ,約2.5萬(wan) 億(yi) 元的退稅減稅規模將達曆史上最高,給廣大市場主體(ti) 再度注入一針“強心劑”。

  “我在大會(hui) 現場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當聽到新的減稅降費政策時,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沙河市欒卸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長庚表示,近年來,涉農(nong) 稅費優(you) 惠政策給力,稅務部門讓各項惠農(nong) 稅費政策落地落實,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綠色發展賦能。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遼源分公司高級技師丁照民表示,企業(ye) 所得稅的再次減半征收、留抵退稅力度大持續加大,為(wei) 創新方麵最為(wei) 活躍的製造業(ye) 搭建升級轉型的堅實梯子。稅收優(you) 惠政策帶來的紅利不僅(jin) 僅(jin) 是減輕稅費負擔,還能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資金難題,不斷增強企業(ye) 發展後勁,助力企業(ye) 煥發新生機。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財稅政策要發揮宏觀調節作用,助力經濟發展穩字當頭、穩中有進。一是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正確認識我國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緊密聯係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國內(nei) 改革發展情況,在“穩”的總基調下積極發揮調節作用;二是精準提升財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麵的效果,提高政策和資金的精準性、有效性。(車柯蒙)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