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雙河早春圖

發布時間:2022-03-11 11: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元勝

  

  總覺得黔北民居有著某種特別的氣質。在我看來,特別之處就在於(yu) 它們(men) 是有倒影的山地建築。在溪邊或河邊自不用說,即使居於(yu) 半山,村民也會(hui) 在屋前掘一個(ge) 池塘,再用打通關(guan) 節的竹子,從(cong) 山裏引一股清泉過來。

  地處遵義(yi) 綏陽縣的雙河客棧,因為(wei) 黔北民居的元素明顯,這幾年聲名鵲起。清晨,從(cong) 我所在的房前平台看出去,薄霧裏錯落的建築各自抱著一片水光。仔細端詳,水光裏不僅(jin) 有建築的倒影,還有山的輪廓、雲(yun) 的影子。

  雙河是我在大婁山脈進行動植物田野調查的重要坐標,僅(jin) 蝴蝶就錄得60多種,其中有不少珍稀種類。我也習(xi) 慣了早春來這裏觀察野花。但這一次,是不是早得有點冒失?畢竟才三月初——從(cong) 重慶過來的路上,油菜花田才露出星星點點的黃色,野花們(men) 應該還在裹著泥土的被子呼呼熟睡。

  清涼的空氣中,我和夥(huo) 伴們(men) 聊著天散步。剛走過橫跨溪流的小橋,遠遠地就看到一樹繁花。此地一周前剛下過雪,連最性急的李花都隻有花苞,敢在早春裏搶先開放的隻能是本地的野櫻桃了,它正式的中文名是華中櫻桃。朝陽下,這株華中櫻桃一襲白衣,佇(zhu) 立於(yu) 荒野的邊緣,像一位傲視塵世的不凡劍客。它身後的山坡上,還有白花如雲(yun) ,堆積在樹冠之上。那是同樣驕傲的一種野生鐵線蓮——威靈仙。原來,春雪並未消失,隻是被它們(men) 悄悄收集到了自己的枝條上。

  匆匆路過的一位中年人,側(ce) 過臉看了一眼這株野櫻桃,臉上泛起一絲(si) 笑意。他是十二背後景區的員工老陳。

  老陳來自楊家溝溪河上遊的山上,是遠近聞名的種地好手,又有著強烈的勤勞致富的願望。那裏山勢陡峭,他在用亂(luan) 石隔開的破碎山地上種煙葉、養(yang) 羊、喂豬……他忙得起早貪黑,有時一連幾天顧不上睡覺。還好,溫泉鎮和雙河村的幹部都動員村民們(men) 生態移民,集中到山下的雙河村喬(qiao) 陽組居住,以保護楊家溝水源地。當地政府引進的旅遊項目,與(yu) 喬(qiao) 陽組僅(jin) 一牆之隔。生計不成問題。祖祖輩輩在山上單打獨鬥的村民,開始轉型融入需要互相配合的團隊。

  果實小而苦澀的野櫻桃曾被老陳這樣的山民嫌棄,若出現在屋前屋後,必定鏟除,換上李子樹或別的果樹。但野櫻桃生命力極強,此處滅,他處生,總能在密林和民居之間的縫隙裏紮下根來,開出一樹繁花。

  現在,作為(wei) 景區員工的老陳,再看這株野櫻桃,感受不一樣了。霜雪之後,園區裏種植的植物一片狼藉,芭蕉枯萎,三角梅葉子全黃,早春裏,還得靠野櫻桃這樣的本地原生植物撐起客棧戶外的顏值。

  

  我們(men) 由客棧徒步向雙河洞走去,任務是對天坑植物進行又一輪考察。天坑在雙河洞的另一端,四周皆為(wei) 千丈絕壁,是一個(ge) 極為(wei) 封閉的生態小環境。在雙河洞向遊客開放前,天坑幾無人跡,沒有被外界打擾。我們(men) 上一次考察,記錄220多種植物,其中以蕨類植物最為(wei) 豐(feng) 富,更有如寬闊水碎米薺之類的珍稀植物。有關(guan) 機構已決(jue) 定把天坑辟為(wei) 陰生植物苑保護起來,作為(wei) 未來雙河穀植物園的一部分。

  洞口前的一段路,幾乎貼著雙河穀的穀底,左邊溪水,右邊絕壁。這數十米絕壁底部,是觀賞野花的極佳地帶。剛走數十步,路邊草叢(cong) 裏就探出一些花球來,像一些滿臉喜悅的大頭娃娃,原來,裂葉蜂鬥菜這麽(me) 早就開花了。

  在它們(men) 身後的石壁上,簇簇管狀小白花,像精致的小號排列成陣,那是蛇根草。植物學者小王,仔細研究了一番,確定樂(le) 隊成員來自兩(liang) 個(ge) 家族——廣州蛇根草和日本蛇根草。上次考察,我們(men) 在天坑還發現了石阡蛇根草,那個(ge) 種僅(jin) 貴州有分布,保護價(jia) 值更大。

  如果要帶上家人特別是小朋友觀察春天的野花,這條路簡直妙不可言,舒適而又步步春色。路上有不可錯過的三大“明星”——卵葉銀蓮花、岩白翠、深圓齒堇菜。此時,隻有卵葉銀蓮花稀落初放。

  我的一大驚喜,是看到了來江藤的花——它們(men) 像橙色的小火苗飄蕩在頭頂,十分搶眼。出發前,我就默念此行可能初見的野花,首先想到的就是來江藤。數次進山,總是與(yu) 它擦肩而過,隻見到它枯萎的花朵,這次總算如願。

  此次考察的向導兼助理小羅,和天坑的關(guan) 係非同尋常。天坑植被最茂盛的一側(ce) ,正是羅氏家族的自留山。羅家守護數十年,保全了叢(cong) 林的完整,功不可沒。除去入伍參軍(jun) 期間,小羅的經曆都和這裏連綿不絕的山峰難以分開。如果說雙河的群山是一本厚厚的大書(shu) ,那麽(me) 天坑就是其中最神秘的篇章。他為(wei) 學者們(men) 鑒定好的植物係上臨(lin) 時標牌,再拍照記錄,就像在書(shu) 裏圈圈點點,留下標記。

  在陰生植物如綠雲(yun) 堆砌的天坑中,驚歎聲不斷。連蕊茶、巴東(dong) 莢蒾、滇黔金腰……早開的野花如此多,遠遠超出我們(men) 的想象。

  這一天的高潮,是在山坡上,意外看到了長尾細辛的花朵。細辛喜蔭涼的山坡,它們(men) 的花朵貼近地麵,不為(wei) 路人所見。花多為(wei) 淡紫色或綠色,形狀略似大王花。長尾細辛的三裂花瓣各有一須,飛揚如飄帶,不似凡間之物。

  

  考察期間,十二背後景區的管理者之一老李,一定要拉著我看看客棧周邊的空地。其實已經不是空地,即使不顯眼的地方,也種上了園林植物,比如紅葉石楠、紅花繼木,地麵則由麥冬覆蓋。“醜(chou) !千篇一律。”他皺著眉頭。

  其實沒有醜(chou) 的植物,醜(chou) 的隻是千篇一律。不少城市的綠化,所選植物園藝品種大同小異,呈現方式機械生硬,就像把千姿百態的曠野,格式化成一個(ge) 模樣。怎麽(me) 會(hui) 不醜(chou) ?

  我非常同意老李的觀點,雙河穀的每一平方米土地,都應該成為(wei) 展示原生植物的窗口,成為(wei) 人們(men) 認識自然、愛上自然的窗口。

  雙河穀的未來是一個(ge) 保育、宣傳(chuan) 黔北山地植物的科普中心,要真正成為(wei) 植物園,還有一個(ge) 漫長的過程。而為(wei) 每一塊空地選定適合的原生物種,則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我們(men) 的另一個(ge) 考察目標楊家溝,也是非常理想的中小學生徒步的自然教育線路。

  剛穿過農(nong) 家的田地,來到進溝的小路上,就看見混在雜灌裏的華中櫻桃,正努力把開滿白花的枝條伸出來。當我們(men) 把視線移向對岸,才發現那些峭壁上、亂(luan) 石間,滿樹繁花的都是它們(men) 。

  和野櫻桃比起來,另外兩(liang) 種白花就低調得多,紅毛懸鉤子的花朵緊貼著長滿紅毛的枝條,圓苞金足草更是把花朵藏在雜草中。它們(men) 都是我熟悉的雙河優(you) 勢物種,前者的果實可食,後者為(wei) 馬藍屬。圓苞金足草在雙河穀四處可見,四季都有花朵,隻是冬天和早春的花朵為(wei) 白色,其他季節為(wei) 紫色。它還是雙河穀最容易見到的蝴蝶——枯葉蝶的寄主。枯葉蝶翅膀背麵鮮豔,收折後腹麵完美地擬態枯葉,是孩子們(men) 的最愛。我在雙河客棧附近一天之內(nei) 見到的枯葉蝶數量,超過一生中在其他地方見過的總和。

  經過漫長的進化,在雙河穀這樣的生境中,各種物種形成了複雜的相生相克的平衡。任何一個(ge) 魯莽的行為(wei) ,都有可能破壞這樣的平衡,從(cong) 而造成物種在此地的消失。隨著人類對地球的統治力不斷加強,自然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

  我們(men) 沿著溪流邊的小路繼續前行,記錄了很多物種,有開花的,也有帶果的。最為(wei) 驚喜的是,同行的女博士發現了正在開花的鏽毛鐵線蓮,它的筒形花朵金燦燦的,如一串銅鍾高掛在我們(men) 的頭頂。鏽毛鐵線蓮極有觀賞性,開花的時間也與(yu) 其他野花錯開了,多數在秋天開放,冬天也偶見開放。原來,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也有可能延遲到早春。

  這條路上,顏值不輸鏽毛鐵線蓮的植物還有很多,比如高挑的黃薑花,比如秋天連成片開的南川百合,比如精致的刺梨花……

  真沒想到,此次探春,驚喜如此密集,在大婁山脈已經有這麽(me) 多花朵登上枝頭——春天動身永遠比我們(men) 早。但願我們(men) 能保護好這些野花,留住大自然的斑斕。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1日 1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