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綿1600年古堡“蝶變”新生
中新網晉中3月14日電 題:延綿1600年古堡“蝶變”新生
作者 高瑞峰 範麗(li) 芳
時值驚蟄,張壁古堡內(nei) ,千年古槐懷抱中的柳樹,嫩芽鵝黃,春風吹拂,這座有著1600餘(yu) 年曆史的古堡,生機勃發。
張壁古堡位於(yu) 山西省介休市東(dong) 南綿山腳下,當代作家馮(feng) 驥才讚其為(wei) “遺落在民間的聚寶盆”“中國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因夏商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明清民居等諸多文物古跡,蜚聲海內(nei) 外。
中國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古堡占地0.12平方公裏,堡內(nei) 建築呈隋唐“裏坊”格局,古老的宅院、千年的廟宇散布其間。堡中興(xing) 隆寺山門前,千年古槐根部,長出一棵粗壯柳樹。古堡居民鄭廣根介紹,數十年前,古槐部分根部中空,形成坑洞,村民於(yu) 坑洞處植種柳樹,成就了“古槐抱柳”奇觀。
東(dong) 晉十六國至南北朝期間,中國北方動蕩不安,地方豪強築塢堡營壁自衛。專(zhuan) 家推測,張壁古堡為(wei) 十六國時期後趙豪強張平所建的眾(zhong) 多塢壁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
山西凱嘉張壁旅遊公司負責人路楊介紹,古堡地處秦晉古道,南依綿山,西、北、東(dong) 三麵皆有深溝,集軍(jun) 事、星象、宗教、民俗、農(nong) 耕等多元文化於(yu) 一體(ti) ,內(nei) 有可汗廟等廟殿22處、文物保護院落19處,是國內(nei) 僅(jin) 存、世界罕見、堪稱標本的完整古代設防村落文化遺存。
融合遊牧民族英雄崇拜和漢族建廟祭祀禮俗的可汗廟,成為(wei) 見證古代民族大融合的鮮活實例;燒造於(yu) 明萬(wan) 曆年間的孔雀藍琉璃碑,是中國古代琉璃燒造及配色藝術的民間瑰寶;開掘於(yu) 北朝的萬(wan) 米地道,是研究古代地道戰術的鮮活教材。張壁古堡以其完整性屹立於(yu) 世。
“袖珍城堡”重煥新生
門樓高聳,青磚斑駁,穿行其間,滄桑堡牆、廟宇祠堂……訴說著歲月滄桑。“早些時候,不少村民拆老宅建新屋,也有村民裝修時在古建民居貼上瓷磚,加之有些宅子年久失修、人為(wei) 破壞等,古堡原貌遭到嚴(yan) 重破壞。”鄭廣根說。
2009年,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接管張壁古堡,成立山西凱嘉張壁旅遊公司,聘請清華大學文化遺產(chan) 保護研究所製定《張壁古堡文物保護總體(ti) 規劃》,依“先建新村遷出居民保護曆史遺存,再吸納居民就業(ye) 和引入業(ye) 態活化古堡”路徑,恢複古堡原貌和當地自然生態。
“堅持突出古軍(jun) 堡、複興(xing) 古村落、營造原生態,最大限度保護和恢複古堡原始風貌。目前,保護修複文物建築30餘(yu) 處,其中民居院落17處;為(wei) 減少古堡居住性破壞,投資2.7億(yi) 元建成張壁新村,總建築麵積5.8萬(wan) 平方米,遷居村民。”路楊介紹。
經十餘(yu) 年持續保護修繕,累計投資達7億(yi) 多元,張壁古堡原始風貌基本恢複,一口氣摘下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chuan) 統古村落、中國特色旅遊景觀名村等諸多榮譽。
讓千年古堡鮮活生動起來
濃縮千百年時代變遷曆史記憶的古堡煥然一新。同時,張壁旅遊公司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連續舉(ju) 辦五屆“地道中國年”、四屆全國傳(chuan) 統射箭比賽、兩(liang) 屆漢服旅遊節、一屆國際圍棋大師賽等活動,推動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2022年春節期間,張壁古堡“地道中國年”活動累計接待遊客18萬(wan) 人次。路楊介紹,“旅遊公司吸納張壁村300餘(yu) 人就近就業(ye) ,從(cong) 事導遊、安保、綠化等工作,民宿、餐飲業(ye) 逐漸成形,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8000元,增加到目前的近30000元。”
此外,2011年成立的古堡文化研究院,目前已出版《張壁古堡曆史考察》《張壁史話》《張壁碑銘合集》等研究專(zhuan) 著;依托古堡曆史和人文價(jia) 值開發的係列特色研學活動,已累計接待中小學師生10餘(yu) 萬(wan) 人次。
登高眺望,古堡勝景盡收眼底。延綿千百年而不廢的古堡,濃縮著中國農(nong) 耕文化和傳(chuan) 統民間智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
“堅持文旅融合,以文化留人,讓張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xiang) 愁;讓曆史會(hui) ‘說話’,讓文物‘活’起來,講好張壁故事,喚醒曆史記憶。”路楊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