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個“地方劇種”數字博物館上線
中新網福州3月12日電 (記者 林春茵)12日,福建省首個(ge) 地方劇種資源數據庫——閩劇數字博物館在福建省福州市宣告上線。
閩劇數字博物館由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聯合福建省、福州市專(zhuan) 業(ye) 藝術院團,民間職業(ye) 劇團等多方力量,收集閩劇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搭建了含有曆史起源、產(chan) 業(ye) 發展、劇目薈萃、名家名段視頻、閩劇劇本、閩劇音樂(le) 、電視節目及新聞等11個(ge) 模塊的數字化閩劇資源平台,珍藏了鄭奕奏、洪琛、林芝芳等眾(zhong) 多名家經典唱段音視頻。
“我們(men) 致力於(yu) 推動非遺活態化傳(chuan) 承體(ti) 係的建立。”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相關(guan) 負責人說,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播閩劇文化,吸引更多年輕力量投入戲曲學習(xi) 中,閩劇數字博物館上線後,學校將對外開放,與(yu) 社會(hui) 共享閩劇資源,以培養(yang) 更多戲曲的學習(xi) 者、傳(chuan) 播者、傳(chuan) 承者。
據知,閩劇數字博物館於(yu) 2020年入選福建省文藝發展專(zhuan) 項資金資助項目。目前可通過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官方網站、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公眾(zhong) 號訪問瀏覽。
當天,由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hui) 、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理事會(hui) 聯合舉(ju) 辦的“閩劇文化日係列活動”在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閩劇實訓基地(文創孵化基地)閩劇大觀園舉(ju) 行。福建閩劇老藝術家之家、福州閩劇藝術傳(chuan) 承發展中心、福州市閩侯閩劇藝術傳(chuan) 承發展中心等10餘(yu) 家閩劇院(團)及社會(hui) 團體(ti) 齊聚一堂,開展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hui) 年會(hui) 暨第二屆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理事會(hui) 、閩劇數字博物館啟動儀(yi) 式及閩劇名家經典折子戲專(zhuan) 場演出等活動。
當天,閩劇界五朵梅花陳洪翔、陳瓊、吳則文、周虹、陳乃春先後上台,演出《馬鐸一日君》《杜十娘》《林則徐複出》《雙蝶扇》《趙氏孤兒(er) 》等精彩選段,老中閩劇名家同台飆戲,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的風采。國家級閩劇非遺傳(chuan) 承人林瑛和曆年省戲劇會(hui) 演表演一等獎(金獎)獲得者朱善根、林夢萍、倪愛民、楊帥、遊斌、林宇輝、林青霞等人也登台演出,讓觀眾(zhong) 在低吟淺唱間,體(ti) 會(hui) 古建築的靜態之美和戲曲、曲藝的活態傳(chuan) 承。
本次“閩劇文化日係列活動”還舉(ju) 行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hui) 年會(hui) 暨第二屆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理事會(hui) 。閩劇名家、專(zhuan) 家學者共同研討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視域下閩劇藝術傳(chuan) 承發展現狀、問題及路徑,探索閩劇文化傳(chuan) 承與(yu) 振興(xing)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