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和諧 文質融合——北京雙奧圖標中熠熠生輝的漢字文化
作者:張海燕(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尹靜(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ti) 與(yu) 表征。基於(yu) 象形文字,曆經幾千年發展演變的漢字不僅(jin) 是人們(men) 交流信息、傳(chuan) 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國人對經驗世界認知的獨特呈現,凝結了深邃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哲思。在人類文字發展的長河中,中國古漢字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yu) 活力,使其能夠遊刃有餘(yu) 、恰到好處地展露於(yu) 現代生活:從(cong) 服飾裝扮、篆刻藝術到建築設計、體(ti) 育圖標等。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項目圖標設計沿襲了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項目圖標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了漢字中的篆刻、金文、剪紙等元素。在雙奧“篆書(shu) 之美”與(yu) “漢印”風格的圖標中,漢字大放異彩,成功將其獨特架構及哲學思想與(yu) 人類對競技體(ti) 育的闡釋在外形呈現、詩意聯想、精神內(nei) 涵三個(ge) 維度達到完美融合。
外形統一
北京雙奧圖標有機融合了漢字線條架構與(yu) 競技運動的動態肢體(ti) ,實現了外形呈現上的具象統一。在隸變為(wei) 成熟的符號係統之前,漢字從(cong) 甲骨文、金文發展演變到篆體(ti) ,也逐漸從(cong) 象形文字抽象為(wei) 具有表現力的線條勾勒,使具有一定形象表意的文字平添了溫潤、柔媚、流暢的動感與(yu) 節奏。
與(yu) 此同時,人是競技體(ti) 育的主體(ti) ,其肢體(ti) 動作是構成運動變化的基本行為(wei) ,而線條最能直觀表現肢體(ti) 動作的變化。運動中的速度、力量、動感等肢體(ti) 特質,都可淋漓盡致地再現於(yu) 篆體(ti) 中的線條與(yu) 圖案,達到漢字線條結構與(yu) 肢體(ti) 動作呈現的完美結合。如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的田徑項目圖標、跆拳道項目圖標,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花樣滑冰項目圖標、高台跳雪項目圖標。
詩意聯想
古漢字具象呈現與(yu) 詩意聯想相統一的特質使得雙奧篆體(ti) 圖標完美再現了體(ti) 育運動的“文質”之美。儒家審美中有“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思想。文質彬彬強調外在的“文”與(yu) 內(nei) 在的“質”應達到和諧統一。就體(ti) 育審美而言,競技體(ti) 育提倡“運動美、體(ti) 型美、姿態美”等“文”美應與(yu) “心靈美、風格美、氣質美”等“質”美達到和諧統一。按照黑格爾對美的自然美與(yu) 藝術美劃分,體(ti) 育運動源於(yu) 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實踐,是一種外在的自然美,而人類賦予其審美內(nei) 涵後,使其產(chan) 生了內(nei) 在藝術美。
兼具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特點的奧運篆體(ti) 圖標恰恰在“形”與(yu) “意”的和諧統一中實現了“文”“質”之美的融合。漢字的發展演變是具象與(yu) 抽象達到高度統一的過程,即使在甲骨文時期,漢字也是對事物概括性很強的模擬書(shu) 寫(xie) 。概括即抽象性類聚,這使得數量有限的漢字卻產(chan) 生了豐(feng) 富的內(nei) 容指涉與(yu) 聯想空間,在“形”與(yu) “意”的和諧統一中產(chan) 生了抽象意義(yi) 與(yu) 詩意聯想。這樣,體(ti) 育運動的文質之美就恰如其分地被兼有具象“形”美與(yu) 抽象“意”美的漢字,淋漓盡致地呈現於(yu) 眾(zhong) 。如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的自行車項目圖標、賽艇項目圖標、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冰壺項目圖標、單板滑雪項目圖標等。
精神相通
奧運圖標中漢字結構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與(yu) 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高度契合。漢字結構上的對稱均勻、中正平和、方正平穩的方塊布局,體(ti) 現了“形異”而“神合”、“和諧”且“中和”的儒家哲學思想,在體(ti) 現“和”而“不同”的基礎上,更凸顯了“不同”而“和”的包容、和諧、求同存異思想內(nei) 涵。如晏殊把“和”比作“剛柔清濁、急之徐之、抑之揚之”的和諧動聽音樂(le) ,“和”便是在不同中創造出相同。
此外,漢字結構形式多為(wei) 上下、內(nei) 外、左右,而上為(wei) 陽、下為(wei) 陰,左為(wei) 陽、右為(wei) 陰的組合技法,充分體(ti) 現了陰陽、虛實、剛柔的對立統一思想,這種對立統一進一步體(ti) 現了動態性的“和”。漢字結構所凝結的和諧、求同思想與(yu) 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友誼長久、團結一致、相互包容”從(cong) 而達到多元文化共存、彼此認同的時代意蘊高度契合。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yan) 峻的當下,具有“和合共生,不同而和”內(nei) 涵的冬奧會(hui) “漢印”篆體(ti) 圖標更加昭示了“更團結”的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格言。
北京雙奧圖標不僅(jin) 展現了中國古漢字文化對體(ti) 育運動在外形呈現、詩意聯想、精神內(nei) 涵維度的深刻解讀,而且還突破了傳(chuan) 統圖標的設計風格,最大限度地有機統一了奧運圖標的功能性與(yu) 藝術性,受到國內(nei) 外民眾(zhong) 、專(zhuan) 家、國際奧委會(hui) 官員的高度認可與(yu) 褒揚。雙奧圖標發行的官方性、規範性與(yu) 國際性無疑對漢字文化的海外傳(chuan) 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而這種傳(chuan) 播的根本原因在於(yu) 漢字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奧運圖標設計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靈感源泉,也使得古老的漢字依然靈動於(yu) 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hui) ,熠熠生輝。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