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裏的中文創意
作者:鄭夢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大舞台上,中國文化與(yu) 世界文化、傳(chuan) 統習(xi) 俗與(yu) 當代觀念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為(wei) 中外語言文化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與(yu) 互鑒提供了無限可能。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有很多匠心獨運的語言文化創意成果,靈動的冬奧會(hui) 徽、傳(chuan) 神的體(ti) 育圖標、吉祥的“福”字剪紙,等等。這裏僅(jin) 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幾個(ge) 加以解讀,希冀“處一隅而觀全局”。
冬夢、飛躍詮釋奧運精神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早在殷商時期就成為(wei) 推動社會(hui) 文化發展的基石。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hui) 的“中國印”會(hui) 徽曾讓漢字大放異彩,2022年冬奧會(hui) 會(hui) 徽“冬夢”和冬殘奧會(hui) 會(hui) 徽“飛躍”也因漢字元素而“如虎添翼”。
兩(liang) 幅會(hui) 徽均包括奧運標誌、運動項目及場景、城市、年份,層次清晰、互為(wei) 補充、寓意深遠。“冬”和“飛”的上半部分剛勁曲折,惟妙惟肖地呈現了向前滑行、衝(chong) 向勝利的冰雪運動員的矯健身姿;會(hui) 徽下半部分相對柔美圓潤,既有賽場、跳台、滑道的輪廓,又似重巒疊嶂、綿延起伏。在絢爛的“冬”“飛”與(yu) 抽象的奧運標識、殘奧標識的映襯下,黑色的“BEIJING 2022”印鑒如同“一錘定音”,表達了中國對世界的堅定承諾。
“冬夢”“飛躍”會(hui) 徽堪稱多種文化元素合璧的典範——行雲(yun) 流水的書(shu) 法字體(ti) 、蒼勁樸拙的中國剪紙與(yu) 現代藝術的抽象風格,互為(wei) 肌理,充滿動感、力度和人文關(guan) 懷,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2008年北京夏奧會(hui) 的文化“基因”,也踐行了奧運會(hui) 倡導的共築夢想、超越自身、激勵世界的精神。
青銅“何尊”彰顯中華曆史
奧運會(hui) 的開幕式等儀(yi) 式,常常是反映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濃縮版”。作為(wei) 這次冬奧會(hui) 儀(yi) 式的重要器物,火種台的設計采用了西周時期青銅禮器“何尊”的曲線造型,基座沉穩,象征“地載萬(wan) 物”,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頂部舒展開闊,意指迎接純潔的奧林匹克火種。
“尊”盛行於(yu) 商代和西周初期,後來泛稱一切酒器,在春秋戰國時期又引申出“尊崇”“尊重”等詞義(yi) ,如“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cong) 政矣”(《論語》),“子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墨子》)。
“何尊”大約鑄成於(yu) 3000年以前,現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其銘文雖僅(jin) 有12行、122字,卻記述了周武王舉(ju) 行祭祀時發表的禱辭,以及周成王在新都城舉(ju) 行祭祀、賞賜臣民的活動。根據銘文可推知,這件青銅器是名“何”的西周宗室貴族鑄造的,因而出土後被命名為(wei) “何尊”。
“尊”有多種形製,火種台設計主要參考“何尊”造型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其銘文含有“宅茲(zi) 中國,自之乂民”,這是目前所知最早將“中或”(即“中國”)二字連用的文獻。盡管“中或”在當時多指西周王朝的成周城地區,但也奠定了後世“中國”國家概念的基礎。“何尊”銘文對闡釋中華文明之源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yi) ,火種台整體(ti) 設計既暗含奧運元素,又彰顯了中國禮儀(yi) 之邦的厚重曆史。
場館命名擷取文化精華
《論語》雲(yun)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物命名是語言學、經濟學、心理學、廣告學等都十分關(guan) 注的領域。構思精妙的名稱不僅(jin) 能讓事物信息快速傳(chuan) 播,還能構建某種審美取向、價(jia) 值觀念。這次冬奧會(hui) 的五個(ge) 標誌性競賽場館的別名,簡潔曉暢、音義(yi) 皆佳又名副其實。
“雪遊龍”是中國第一座雪車雪橇場館,如一條巨龍蜿蜒於(yu) 崇山峻嶺之巔,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來形容恰到好處,而龍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興(xing) 旺和力量。“雪如意”即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造型神似中國傳(chuan) 統吉祥飾物“如意”,而“吉祥如意”“稱心如意”正是中國人常掛嘴邊兒(er) 的祝頌語。“雪飛天”是首鋼滑雪大跳台的別名,也是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的範本。其絢爛、扭轉的外形好似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飛天”靈動而飄逸的身形。“水立方”作為(wei) 國家遊泳中心早已聞名遐邇,其設計理念源自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今“水立方”華麗(li) 轉身“冰立方”,實現了兩(liang) 種運動的無縫銜接。“水”與(yu) “冰”的差異就在於(yu) 是否有表意符號“冫”,實物之間可以快速轉換,漢字名稱亦可自由切換,可謂神來之筆。“冰絲(si) 帶”是世界上首個(ge) 采用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的冬奧速滑場館,設計者受老北京傳(chuan) 統冬季遊戲“冰陀螺”啟發,用環繞於(yu) 外層的22條晶瑩“絲(si) 帶”狀曲麵玻璃幕牆來“描摹”運動員飛速滑過的影跡。
五大競賽場館的別名古樸典雅,除了將代表冬奧會(hui) 的“冰”“雪”與(yu) 蘊含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觀念的“遊龍”“如意”等融為(wei) 一體(ti) ,形成齊整的三字格,韻律和諧;還結合了現代科技、辦奧理念,寥寥數字卻表達了吉祥、美好、力量、尊貴等豐(feng) 富的文化意蘊。
北京冬奧會(hui) 給我們(men) 留下了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其中,漢語漢字成為(wei) 開啟奧運夢想的又一把鑰匙。如何將中國的文化智慧、發展理念、建設成就通過多樣又接地氣的文化產(chan) 品、文化習(xi) 俗等傳(chuan) 播得更廣,如何進一步豐(feng) 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文化寶藏,是下一步應著重研究的新課題。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