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雪容融”譯名:漢語拚音的“融”創新
作者:張振達(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博士後、講師)
“冰墩墩”和“雪容融”兩(liang) 個(ge) 可愛的吉祥物以滿滿的“未來感”和“中國風”給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wei) 奧運會(hui) 的形象大使,奧運會(hui) 吉祥物擔負著體(ti) 現奧林匹克精神、傳(chuan) 播奧運辦會(hui) 理念、宣傳(chuan) 主辦城市曆史文化、營造盛會(hui) 氣氛的重要使命,其命名既要帶有舉(ju) 辦國特色、富有美好的象征意義(yi) ,也要考慮國際影響力和傳(chuan) 播性。與(yu)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福娃”不同,此次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外文名並未完全采用漢語拚音,而是寫(xie) 作了“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
外文名一出,瞬間引起民眾(zhong) 的極大興(xing) 趣,國內(nei) 外網友不約而同發起了“讀名字大挑戰”。憑借南腔北調、洋腔洋調的讀音,“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圈粉無數。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國內(nei) 不少民眾(zhong) 也關(guan) 注到了名字的特殊拚寫(xie) 形式,並圍繞命名理據與(yu) 漢語拚音規範開展了廣泛討論。有人稱外文名是參照了威妥瑪、郵政式等舊時的拚音方案。有人講這是仿造外國人名起的“洋名”;也有人指出這種外文名兼顧了漢語與(yu) 外語的發音習(xi) 慣,但沒有遵守人名專(zhuan) 名的漢語拚音拚寫(xie) 標準,會(hui) 讓國內(nei) 外民眾(zhong) 對漢語拚音的相關(guan) 法律規範產(chan) 生困惑。“Bing Dwen Dwen” 和“Shuey Rhon Rhon”不僅(jin) 為(wei) 冬奧會(hui) 增添了一份歡樂(le) ,更顯示出人們(men) 語言文字規範意識的提升。
“Bing Dwen Dwen”與(yu) “Shuey Rhon Rhon”是一種在羅馬字母拚寫(xie) 方式上融合創新的外文名。很顯然,“Bing Dwen Dwen”“Shuey Rhon Rhon”不完全是拚音,也不完全是“英文洋名”。不少學者通過比對,指出它們(men) 沒有按照漢語拚音拚寫(xie) 標準,也不完全符合網上熱議的威妥瑪、郵政式、國語羅馬字等早期拚音方案。從(cong) 拚寫(xie) 形式上看,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Bing”參照了《漢語拚音方案》,而“Dwen”“Shuey”“Rhon”,在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語言中,都可以見到相似讀音的姓名字母組合。此外,名字未按英文人名書(shu) 寫(xie) 習(xi) 慣實行分詞連寫(xie) ,而是照漢字音節逐一寫(xie) 出。可見,“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結合了漢字音節特征、《漢語拚音方案》以及外語發音習(xi) 慣,是一種擬音對應的外文名。類似的外文名在社會(hui) 生活中並不少見,例如“格力”外文名是“Gree”,“金龍”的外文名為(wei) “King Long”等。有學者認為(wei) ,這類名稱隻是給事物起的一種外文名字,不是中文名稱的注音和拚寫(xie) 方式。關(guan) 於(yu) 吉祥物外文名的理據,北京冬奧組委相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參與(yu) 此次冬奧會(hui) 吉祥物命名的,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主要考慮到要讓中國人和外國人讀起來都順口、能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商標查重。吉祥物是一種創想出來的“角色”,其名稱受商標法和知識產(chan) 權法保護,屬於(yu) 商標名稱的一種,原則上可以仿音創意。
從(cong) 曆屆奧運會(hui) 吉祥物命名來看,“Bing Dwen Dwen”“Shuey Rhon Rhon”這樣兼顧國內(nei) 外習(xi) 慣的名字也非首例。1988年卡爾加裏冬奧會(hui) 的吉祥物“Howdy”(豪迪)和“Hidy”(海迪),取自美洲、澳洲國家民眾(zhong) 常用的見麵問候語,意為(wei) “你好”。2020年東(dong) 京夏季殘奧會(hui) 吉祥物“ソメイティ”,源自一種櫻花品種“ソメイヨシノ”(“染井吉野”),日文訓令式羅馬字轉寫(xie) 方式為(wei) “Someiyoshino”,為(wei) 了結合英文單詞“So Mighty”及其含義(yi) (意為(wei) “無所不能”),將“yoshino”變為(wei) 詞綴“-ty”,形成了新的羅馬字母拚寫(xie) 形式“Someity”。可見,奧運會(hui) 吉祥物的名字(包括外文名)並不一定是按照語言學規則或特定規範標準擬定的。奧運會(hui) 吉祥物是主辦國為(wei) 了展現國家形象打造的文化名片,宣傳(chuan) 體(ti) 育運動精神,推廣舉(ju) 辦國的特色文化。奧運會(hui) 吉祥物的名字往往兼具民族文化、奧運精神和國際特色。當然,如一些學者所言,漢語拚音是溝通中外的文化津梁,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譯寫(xie) 方法,“Bingdundun”“Xuerongrong”亦能作為(wei) 很好的命名方案。
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作為(wei) “雙奧之城”的形象大使,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和全球華人的精神風貌。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Fuwa”讓世界了解了中國,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Bing Dwen Dwen”“Shuey Rhon Rhon”更體(ti) 現了中國敢於(yu) 創新的勇氣、共享包容的態度和向世界開放的決(jue) 心,符合冬奧會(hui) “一起向未來”的融合發展理念。“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既有中國漢語拚音的曆史沉澱,也提供了一個(ge) 良好的國際化“融”視角,它不僅(jin) 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彰顯著中國人走向國際的自信。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