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畫卷繪寫新時代氣象

發布時間:2022-03-17 11:0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賴 睿

  畫卷銘記曆史、鐫刻時代。

  為(wei) 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從(cong) 中國美術館館藏中精選近300件作品,以中國畫、油畫、版畫、漆畫、農(nong) 民畫、連環畫、雕塑、影像等藝術形式,盡情抒寫(xie) 新時代的偉(wei) 大成就,彰顯時代精神。

  經典與(yu) 新創同場亮相

  本次展覽分為(wei) “以美表現新時代”“以美獻給新時代”兩(liang) 個(ge) 篇章。第一篇章展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新創作的表現生態文明、脫貧攻堅、抗擊疫情以及教育、科技、體(ti) 育等內(nei) 容的優(you) 秀作品;第二篇章展出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現代大師的作品。

  走進中國美術館的一層展廳,齊白石的《櫻桃》、吳冠中的《太湖鵝群》、林風眠的《秋》、潘天壽的《雨後千山鐵鑄成》、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李可染的《山靜瀑聲喧》、劉開渠的《踢毽子》等經典名作漸次呈現,令人目不暇接。緊接著進入圓廳,展示的則是新時代新佳作,大部分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推出的現實題材作品。例如“中國夢”主題的中國畫《放飛夢想》、以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為(wei) 題材的版畫《鳳凰展翅》、表現雄安新區建設的油畫《唱響明天——打造千年雄安》、展現中國科研團隊工作場景的油畫《呦呦鹿鳴》、以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召開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hui) 為(wei) 切入點的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hui) 》等。

  北京冬奧會(hui) 的舉(ju) 行,點燃了大眾(zhong) 的冰雪熱情。展覽遴選了一批體(ti) 育題材的新作,如高毅、黃華三的中國畫《巔峰舞雪》、鄭建輝的版畫《相約冬奧盛會(hui) 》、李烜峰的雕塑《超越》等。此外,吳昌碩的《書(shu) 畫合璧冊(ce) 頁十二開》,齊白石的《草蟲冊(ce) 頁八開》,潘天壽的《記寫(xie) 雁蕩山花》等重量級作品也在展覽中亮相。

  經典與(yu) 新創同場展出,是“筆墨當隨時代”、守正創新的藝術精神接續傳(chuan) 承的寫(xie) 照,折射出中國藝術家對民族審美的不斷探索。

  寫(xie) 實與(yu) 寫(xie) 意兼收並蓄

  展出作品既有寫(xie) 實風格,也有寫(xie) 意風格,還有作品將寫(xie) 實性與(yu) 抒情性相結合,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藝術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會(hui) 采用寫(xie) 實手法。方增先1955年創作的《粒粒皆辛苦》描繪了一位老農(nong) 停下滿載麥子的驢車,返回俯身,撿起幾穗散落麥子的情景。劉文西的《祖孫四代》以黃土高原上祖孫四代人雙腳融入泥土的造型,表現了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焦興(xing) 濤的雕塑《烈焰青春》用紀念碑式的手法,通過刻畫消防員堅毅、執著,甚至冷靜的表情,寫(xie) 實而傳(chuan) 神地塑造了一名普通消防隊員的青春形象。

  此外,還有作品以寫(xie) 實手法記錄社會(hui) 發展、國家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比如表現中國科技發展成就的版畫《中國“天眼”》,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油畫《最美太湖水》,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成就的中國畫《中國夢——天軍(jun) 》等。

  一些作品在寫(xie) 實中融入詩意,呈現出抒情性的表達。比如田黎明的中國畫《窗外》以淡淡的墨韻描繪了清潔城市大樓的勞動者形象,畫麵在淡彩和淡墨的大片渲染下表現出逆光之感,構成了作品特殊的抒情性和詩意,表達出對美好、寧靜、詩意的期待。曾春平的中國畫《我把春天帶回家》中,兩(liang) 堆高摞的竹筐沉甸甸地壓在自行車上,畫麵並沒有給騎車的主人翁鏡頭,卻用高高冒出的一叢(cong) 桃花,透露出主人翁以及每個(ge) 人對春天的向往,對生活和美的追求。

  還有作品托物言誌,成為(wei) 時代乃至當下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比如徐悲鴻的《奔馬》將堅實的造型與(yu) 中國畫的筆墨韻味相融合,在寫(xie) 實主義(yi) 追求中融入浪漫氣質和象征意味,馬兒(er) 四足淩空,昂揚馳騁,予人以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

  美術與(yu) 影像有機融合

  “美在新時代”是中國美術館係列展覽的重要品牌之一。2017年11月,“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展出時,日參觀量突破2萬(wan) 人次,成為(wei) 現象級大展。此次“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不僅(jin) 再次拿出眾(zhong) 多館藏精品,還從(cong)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調出很多記錄老一輩藝術大師創作經曆的珍貴典藏影像,讓展覽更富曆史深度與(yu) 厚度,是影像藝術與(yu) 美術展覽的一次有機融合。

  “當清晨的陽光剛剛照到北京城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家每天在這個(ge) 時候開始畫畫、工作,他就是95歲高齡的畫家齊白石。”6號展廳裏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1955年的紀錄片《畫家齊白石》。紀錄片細致地展現了白石老人的創作過程:他寥寥幾筆便勾勒出輕盈靈動的蟲魚花草,令現場觀眾(zhong) 為(wei) 之叫絕。

  和普通的美術展不同,本次展覽特別設置了幾個(ge) 放映廳,滾動播放《畫家齊白石》《畫中山水》《藝術家影像集錦》三部藝術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展現了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關(guan) 山月、李可染、錢鬆嵒、賀天健等近現代大師名家思考美、追尋美、凝固美的吉光片羽,讓觀眾(zhong) 跨越時空與(yu) 大師“相遇”。紀錄片中出現的一些作品正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增添了一份現實與(yu) 曆史的勾連。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表示:“這些作品閃耀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體(ti) 現了民族品格和時代內(nei) 涵,展現出曆久彌新、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魅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