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成立的第一個(ge) 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近年來,內(nei) 蒙古圍繞第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整體(ti) 推進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平衡發展,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為(wei) 人權事業(ye)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的各項權利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
近75%的財政支出用於(yu) 民生領域,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4.5%以內(nei)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分別達到97%和84%……在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鮮明的民生底色正是對保障人權的最好注解。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要悟透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民生保障精準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興(xing) 安盟委書(shu) 記張曉兵表示。
譜寫(xie) 民族團結新畫卷
作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政府的誕生地,興(xing) 安盟是黨(dang) 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首創之地,並連續兩(liang) 次被國家民委命名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在這片紅色沃土上,41個(ge) 民族相鄰而居、親(qin) 如一家,141萬(wan) 各族兒(er) 女共同唱響時代樂(le) 章。
娜荷芽,在蒙語裏意為(wei) “幼芽、幼苗”。興(xing) 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第一小學把開設的60門特色課程命名為(wei) 娜荷芽課程,平等培養(yang) 各族學生,從(cong) 小激發孩子的無限成長潛能,各民族少年兒(er) 童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蒙古族學生王炳言用流利的普通話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學習(xi) 泥塑課程一年,此前,還學過籃球、足球。五年級的小姑娘包紅霞、包雨欣喜歡的則是蒙古象棋,已經學了一個(ge) 學期。
當下,興(xing) 安盟正在展現著各民族和睦相處、人權事業(ye) 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麵。初春的烏(wu) 蘭(lan) 毛都草原,薩日朗開得嬌豔而堅韌。走進草原上為(wei)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的就業(ye) 平台——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製作坊裏傳(chuan) 出歡聲笑語。各民族的“繡娘們(men) ”正在飛針走線,一朵朵火紅的薩日朗在繡布上活靈活現。
額爾敦其其格是合作社的專(zhuan) 職繡娘,繡一朵薩日朗花,她可以收入10元至15元。即使因為(wei) 特殊情況一個(ge) 月內(nei) 沒有完成任何繡品,合作社也會(hui) 給額爾敦其其格發放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一年6000元是保底,如果自己再接點訂單,一年少說也能增收1萬(wan) 多元。”額爾敦其其格滿意地說。
合作社成立後,漢族、滿族、錫伯族等多民族兄弟姐妹參與(yu) 其中,他們(men) 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幸福生活,更繡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民族團結新畫卷。目前,合作社帶動科右前旗周邊鄉(xiang) 鎮3000多名婦女靈活就業(ye) ,實現戶均增收2000餘(yu) 元。
充分保障人民生存、發展權利
美好生活意味著必須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盡管大部分問題的處理過程有波折,但作為(wei) 居民代表能夠為(wei) 大家多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十分開心,不僅(jin) 有榮譽感,也有收獲感。”談到居民議事會(hui) 的活動時,科爾沁右翼前旗興(xing) 科社區居民徐慶潤說。
近年來,興(xing) 科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通過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建立居民議事會(hui) 製度,鼓勵居民參與(yu) 社區裏的大小事。針對鄰裏矛盾,社區組建了調解辦公室,在社區內(nei) 尋找熱心居民當調解員。“社區幫助居民解決(jue) 各種矛盾和問題,也讓居民在參與(yu) 社區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實現了參與(yu) 權,興(xing) 科社區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興(xing) 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袁世瑛說。
“興(xing) 安盟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曆經5年脫貧攻堅戰,6個(ge) 旗縣市全部實現脫貧摘帽,602個(ge) 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全盟10.5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興(xing) 安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周文說。
走進科右中旗新佳木蘇木巴彥忙哈嘎查脫貧戶包六斤家,他和妻子正在給牛添草、喂料、加水,2021年,他家養(yang) 殖的母牛相繼下犢,喜悅的心情溢於(yu) 言表。“現在的好日子,離不開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談及未來計劃,包六斤充滿信心地說,“2022年,我要繼續擴大養(yang) 殖規模,學習(xi) 先進的養(yang) 殖技術,發展壯大肉牛產(chan) 業(ye) ,讓日子越過越旺。”在科右中旗,像包六斤這樣依靠“產(chan) 業(ye) 牛”,走好“牛”路子、做好“牛”文章、奔向“牛”日子的農(nong) 牧民不勝枚舉(ju) ,大家的生活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聚焦人權保障,製定‘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發展思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推動群眾(zhong) 生活得到切實改善,充分保障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科右中旗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旗長王海英說。
讓群眾(zhong) 享有更高質量文化生活
物質水平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興(xing) 安盟不斷加強對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保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wei) 豐(feng) 富、更高質量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興(xing) 安盟下大力氣傳(chuan) 承和弘揚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對全盟50多處紅色遺址遺跡進行保護,申請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7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57項;深度挖掘創作體(ti) 現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文藝作品,《讚歌》《金色搖籃》等一大批文藝精品充分展現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
不僅(jin) 如此,興(xing) 安盟持續加強農(nong) 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化建設,進一步落實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總分館製,推動旗縣市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和基層文化站(室)提檔升級。目前,盟旗兩(liang) 級文化館、圖書(shu) 館已全部建成,全盟56個(ge) 蘇木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建成達標,847個(ge) 嘎查村均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同時,推動盟旗兩(liang) 級文化場館各項服務向基層延伸,通過開展群眾(zhong) 藝術培訓和全民閱讀活動,豐(feng) 富基層文化生活。
人權問題上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興(xing) 安盟用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人權保障的幸福感,正從(cong) 脫貧戶的心聲、“穩就業(ye) ”的歌聲、群眾(zhong) 的笑聲裏洋溢出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7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