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手賬】春耕時節,我們在行動③:治理亂挖亂栽,設立“村級田長”
【春耕時節,我們(men) 在行動③】
“嘀、嘀……”閆紅岩跨上電動自行車,一擰電門,穿過早晨薄薄的霧氣出發了。他要圍著北趙家村全村的田地“巡邏”一圈。
初春時節,沉睡一冬的麥苗伸著懶腰挺立起來了,像是在歡迎他的“檢閱”。
看著綠油油的麥苗,閆紅岩打心眼裏高興(xing) ,眼睛卻不敢溜號。因為(wei) 他不僅(jin) 是山東(dong) 省濱州市無棣縣信陽鎮北趙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還是一名“村級田長”。
“到田間地頭‘打轉’,是‘田長’每周必不可少的任務。”閆紅岩說,“田長”的主要職責就是查看村內(nei) 地塊種植情況,發現、勸阻那些亂(luan) 占、破壞耕地和基本農(nong) 田的違法行為(wei) 。
村裏耕地共有1100來畝(mu) ,全都集中在村東(dong) 邊。
閆紅岩騎車的速度並不快。有遮擋的地方,他就停下電動車查看一番。
隔老遠,隱隱約約看前麵有人在地裏忙活。“走,咱們(men) 過去看看!”閆紅岩說。
到了跟前。原來是村裏一位搞養(yang) 殖的農(nong) 戶正在取土。
閆紅岩趕緊過去製止:“這土可不能動!”
“俺就是為(wei) 了給牲畜墊墊糞便,用土也不多。”農(nong) 戶辯解道。
閆紅岩說:“可不行。你挖一片、俺挖一片,這地頭還咋種?再說這也違法,咱村的村規民約是咋定的?可是不能瞎搞!”
在他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這位村民心服口服,很快將耕地恢複了原貌。
“不光有從(cong) 地裏取土的,還有種樹的。”閆紅岩告訴記者,有村民覺得種糧不值錢,在基本農(nong) 田種上樹,就出去打工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men) 就給戶主打電話,要他把地恢複原樣。永久基本農(nong) 田不能種樹,得種植糧食作物,這個(ge) 紅線可不能碰。”
一個(ge) 多小時工夫,閆紅岩圍著村裏田地轉完一圈,把電動車在村委會(hui) 院裏支好,回到辦公室開始填寫(xie) 巡查記錄。
“當這個(ge) ‘田長’是前年底的事了。”閆紅岩說。2020年11月,無棣縣在全省率先落實“田長製”工作,構建起了縣鄉(xiang) 村三級“田長製”管理體(ti) 係,以解決(jue) 困擾全縣的土地資源管理難題。
在村委會(hui) 公示欄上,寫(xie) 有三級田長姓名、電話、職責的標識牌格外顯眼。“你看上麵還有舉(ju) 報電話和監督電話呢,可是不能大意。”閆紅岩滿臉嚴(yan) 肅:“咱當了‘田長’,就要擔起這個(ge) 責任。”
如今,閆紅岩還有了“新幫手”。“去年,縣財政投資,在重點耕地集中區搞了幾十個(ge) ‘天眼’,都是高清攝像頭,360度無死角。發現情況,會(hui) 把信息及時推送給我們(men) 。”
“能感覺到,對保護耕地,大家可是越來越上心了。”閆紅岩說。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配音:白冰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圖片由無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