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和證監會聯合發文: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製有效性
3月18日,財政部、證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加強對上市公司實施企業(ye) 內(nei) 部控製規範的管理、指導和監督,規範會(hui) 計師事務所內(nei) 部控製審計行為(wei) ,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和會(hui) 計信息質量,強化資本市場領域財會(hui) 監督力度。
近年來,財政部會(hui) 同證監會(hui) 等相關(guan) 部門,不斷健全企業(ye) 內(nei) 部控製規範體(ti) 係,逐步建立了上市公司實施、注冊(ce) 會(hui) 計師審計、政府監管推動的內(nei) 部控製實施機製,著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內(nei) 部控製水平,上市公司實施企業(ye) 內(nei) 部控製規範總體(ti) 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對內(nei) 部控製重視程度不夠、內(nei) 部控製缺陷標準不恰當、內(nei) 部控製評價(jia) 和審計未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等問題。
財政部表示,內(nei) 部控製特別是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是加強財會(hui) 監督、遏製財務造假、提高上市公司會(hui) 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基礎。有關(guan) 地方和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內(nei) 部控製在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控製關(guan) 口前移、提升披露透明度、保護投資者權益等重要作用。
財政部強調,針對當前多發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相關(guan) 內(nei) 部控製缺陷,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主要目標是評估和應對為(wei) 迎合市場預期或特定監管要求、謀取以財務業(ye) 績為(wei) 基礎的私人報酬最大化、騙取外部資金、侵占資產(chan) 、違規擔保、內(nei) 幕交易、操縱市場等動機,對財務報告信息作出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風險,特別是防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層和實際控製人等“關(guan) 鍵少數”的舞弊風險。
《通知》明確了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的7個(ge) 重點領域,包括資金資產(chan) 活動相關(guan) 舞弊和錯報的風險與(yu) 控製、收入相關(guan) 舞弊和錯報的風險與(yu) 控製、成本費用相關(guan) 舞弊和錯報的風險與(yu) 控製、投資活動相關(guan) 舞弊和錯報的風險與(yu) 控製、關(guan) 聯交易相關(guan) 舞弊和錯報的風險與(yu) 控製、重要風險業(ye) 務和重大風險事件相關(guan) 的風險與(yu) 控製、財務報告編製相關(guan) 的風險與(yu) 控製。
財政部表示,上市公司作為(wei) 第一責任人,要確保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實施。上市公司應當根據企業(ye) 內(nei) 部控製規範和《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內(nei) 部控製製度,科學、客觀認定內(nei) 部控製缺陷,重點對上述7個(ge) 領域的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進行評價(jia) ,出具年度內(nei) 部控製評價(jia) 報告。會(hui) 計師事務所在開展財務報表審計時,如擬信賴上市公司控製運行的有效性,應當設計和實施控製測試,重點對上述7個(ge) 領域的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進行評價(jia) ,獲取與(yu) 審計相關(guan) 的內(nei) 部控製在整個(ge) 擬信賴期間運行有效的審計證據,並保持職業(ye) 懷疑,高度關(guan) 注由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和管理層淩駕於(yu) 控製之上的風險。
“政府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強化對上市公司和會(hui) 計師事務所監管。”財政部表示,財政部、證監會(hui) 等監管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上市公司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評估和會(hui) 計師事務所執業(ye) 質量檢查,重點關(guan) 注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情況、內(nei) 部控製信息披露情況和內(nei) 部控製重大缺陷整改情況,加大對財務造假和審計舞弊案例的處罰力度,不斷增強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nei) 部控製有效性,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包興(xing) 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