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潮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2-03-22 14:01:00來源: 光明日報

  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集東(dong) 方美學與(yu) 現代時尚為(wei) 一體(ti) 的國潮正成為(wei) 連接中國和世界新的文化橋梁。根據有關(guan) 數據,國潮在過去十年的關(guan) 注度不斷上漲,並且海外市場正在不斷升溫。從(cong) 2018年“李寧”在紐約時裝周完成以“悟道”為(wei) 主題的時尚走秀開始,中國元素的服飾設計、電視電影、動漫遊戲等國潮產(chan) 品逐漸走出國門,得到越來越多海外青年人的認可。TikTok等互聯網平台的全球普及也正在加速這種趨勢。以遊戲為(wei) 例,中國音像與(yu) 數字出版協會(hui) 發布的《2020中國遊戲產(chan) 業(ye)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15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3%,過去10年間增長約100倍。由此可見,國潮已經從(cong) 單純的中國產(chan) 品和品牌象征,發展為(wei) 以青年力量為(wei) 支撐的中國美學時尚風潮,從(cong) 而構成中國民族文化對外傳(chuan) 播的重要符號。

  國潮可以說是順應青年群體(ti) 的審美品位和個(ge) 性特征,對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再創作和再表達。比如故宮、三星堆等博物館基於(yu) 中國經典文物元素設計開發文創產(chan) 品,河南電視台用視聽語言重新複原唐朝風貌,央視春晚通過高科技將傳(chuan) 統山水意境融入現代舞台等。因此,國潮在深層代表了一種民族文化的再生產(chan) ,表現為(wei) 時間維度促進文化傳(chuan) 承和空間維度擴大傳(chuan) 播影響力的雙重過程。當傳(chuan) 統文化以國貨為(wei) 載體(ti) 實現符號轉譯和意義(yi) 再造,就逐漸形成新的、被廣泛認同的融合性社會(hui) 思潮,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原本的商品屬性獲得建製性的文化影響力。

  這種新的文化現象依托青年群體(ti) 發展壯大。根據以往的實踐經驗,以韓流、動漫、美劇等為(wei) 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受眾(zhong) 市場,而中國的流行文化卻很難突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壘。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國潮立足青年群體(ti) 尤其是Z世代的審美取向和文化旨趣,不僅(jin) 為(wei) 未來的國際傳(chuan) 播創造了新的中國特色的符號中介,同時切中全世界青年人共同的“潮”“酷”等個(ge) 性化訴求,為(wei) 超越國家層麵的文化再生產(chan) 開辟出潛在空間,比如中國本土的設計師和時尚品牌已經引起海外市場的廣泛關(guan) 注。同時國潮在操作層麵也通過激活青年群體(ti) 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為(wei) 青年主導的國際傳(chuan) 播模式探索了可行的路徑。

  首先,國潮激發作為(wei) 傳(chuan) 播主體(ti) 的青年群體(ti) 的民族文化自信。青年人是國潮的核心用戶群,更是未來國際傳(chuan) 播的重要主體(ti) 。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也是與(yu) 互聯網發展同步成長的一代,身處不同文化環境中的青年群體(ti) 共享數字信息技術,因此更加有能力也有動力進行積極的對外傳(chuan) 播和文化交流。例如,李子柒以1410萬(wan) 的訂閱量刷新了YouTube“中文頻道最多訂閱量”吉尼斯世界紀錄。

  其次,國潮有助於(yu) 在海外青年群體(ti) 中提高中華文化的感召力。讓海外青年人真正認可中國的文化價(jia) 值理念,有助於(yu) 建構持久的國家品牌形象。國潮在這方麵的獨特優(you) 勢在於(yu) 產(chan) 品的流動性和文化的持續性。也就是說,國潮作為(wei) 一種文化觀念、社會(hui) 思潮和審美取向,雖然附著於(yu) 一定的商品,卻不依賴於(yu) 特定的商品。因而,即使國潮的產(chan) 品種類相對有限和小眾(zhong) ,品牌的更新換代也難以預期,但它們(men) 所傳(chuan) 遞的民族文化價(jia) 值並不會(hui) 隨之削弱。反而在產(chan) 業(ye) 延續的過程中不斷推動民族文化的正向積累,促進更多的海外青年了解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文化,從(cong) 而提高中華文化的海外感召力。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北京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在冬奧期間火爆出圈,受到各國運動員的追捧,很好地傳(chuan) 遞了中國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國潮目前的發展仍然處於(yu) 初級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國潮推動中國民族文化走出去,未來還需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進一步努力:

  第一,國潮IP應該從(cong) 小眾(zhong) 向大眾(zhong) 發展,不僅(jin) 要傳(chuan) 播破圈,更要生產(chan) 擴圈,開發更多優(you) 質的國貨產(chan) 品和文化符號,保持民族文化長遠的生命力。2020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動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明確提出要“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創IP”,內(nei) 容範圍包括“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le) 、網絡表演、網絡視頻、數字藝術、創意設計”等多種產(chan) 業(ye) 形態,從(cong) 國家政策層麵將國潮推向規模化和大眾(zhong) 化。

  第二,脫離於(yu) 商品也根植於(yu) 商品,一方麵建立健全市場保障和監督機製,防止國貨產(chan) 品出現質量問題;另一方麵充分鼓勵青年群體(ti) 進行文化創意活動,讓國潮熱真正從(cong) 消費熱變成文化熱。這種趨勢此前主要表現在漢服、國風音樂(le) 、動畫、電影等文化領域,如何調動政府、學校、媒體(ti) 和互聯網平台的力量實現組織化的青年文化自生產(chan) ,成為(wei) 未來國潮進一步發展的一個(ge) 方向。

  第三,深度挖掘中國文化的深層價(jia) 值,從(cong) 表層符號的拚貼挪用走向創意表達,避免優(you) 質文化資源的無效損耗。例如完美世界的遊戲產(chan) 品《非常英雄》,用西方的藝術手法融入古琴、竹笛等中國音樂(le) 元素,將傳(chuan) 統四大名著的《西遊記》故事打造為(wei) 現代的玄幻冒險產(chan) 品,實現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複原和再造。該作品深受海外受眾(zhong) 認可,獲得了第47屆安妮獎最佳遊戲角色動畫獎。

  第四,內(nei) 容為(wei) 王、科技賦能,在生產(chan) 高質量國潮文化內(nei) 容的基礎上,充分發揮AR、VR等新技術以及TikTok等互聯網平台的傳(chuan) 播優(you) 勢,實現科技與(yu) 藝術的融合、內(nei) 容與(yu) 平台的融合。具體(ti) 操作可以參照新華社新媒中心出品的H5作品《國潮大拜年》。該作品將先進科技成果和民俗年畫相結合,春節期間海外社交媒體(ti) 平台的總瀏覽量超過230萬(wan) ,在海外青年中掀起一股中國風熱潮。

  國潮崛起,承載中國文化內(nei) 涵的國潮產(chan) 品定然可趁此契機乘風破浪,借著消費潮流架起中外文化對話溝通的橋梁,擔起中國文化新渠道傳(chuan) 播的重任。

  (作者:劉黎明,係中山大學傳(chuan) 播與(yu) 設計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