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看見曆史的細節

發布時間:2022-03-24 10:26:00來源: 人民日報

  常天民是土生土長的米脂人,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2007年,他如願進入了文化係統工作。2019年,接任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館長。

  “在這裏當館長,就不能不弄清自己的‘一畝(mu) 三分地兒(er) ’。”常天民說。

  為(wei) 了深入挖掘楊家溝的紅色資源,常天民到各地調研,對黨(dang) 中央、毛澤東(dong) 轉戰陝北時期所經過的每個(ge) 村莊都認認真真走了一遍。“中共中央在陝北1年零5天,轉戰1000多公裏,途經12個(ge) 縣,38個(ge) 村莊。我開車從(cong) 延安市區出發,途經延川、清澗、子洲、綏德,最後回到楊家溝。”常天民說。

  之後,常天民又去楊家溝周邊的一些村莊,反反複複走了好幾遍,對照文獻資料,一次又一次探訪高齡老人,從(cong) 他們(men) 的記憶深處挖掘盡可能多的曆史細節,最終形成了1.5萬(wan) 字的《米脂縣楊家溝紅色資源挖掘的報告》。

  楊家溝革命舊址於(yu) 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楊家溝革命舊址共有可移動文物575件。

  “保護好革命文物,是舊址管理者的第一職責。”常天民說。楊家溝革命舊址近年來采取一係列措施,對革命舊址進行日常保護管理,分階段對全部革命舊址進行文物保護修繕,特別是強化日常維護和溫濕度監測,對紙質文物進行密封裝袋保護,對展櫃內(nei) 的展出文物進行日常維護,有力保證了革命文物的安全。

  為(wei) 了將楊家溝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jia) 值要義(yi) 更好地傳(chuan) 播出去,米脂縣2021年5月舉(ju) 辦了“偉(wei) 大的戰略轉移——從(cong) 楊家溝到西柏坡”主題巡展。作為(wei) 隊長,常天民帶著20餘(yu) 人的小分隊先後在山西省興(xing) 縣蔡家崖晉綏革命紀念館、河北省阜平縣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進行主題巡展,向參展人員介紹中共中央在楊家溝期間戰鬥和生活的曆史。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還有一支“現場教學小分隊”。目前有8名隊員,除了常天民外,還有已經退休的兩(liang) 名館長、地方的黨(dang) 史專(zhuan) 家以及紀念館的骨幹力量。他們(men) 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進企業(ye) 、進社區、進軍(jun) 營活動,創作了《十二月會(hui) 議定乾坤》等快板說書(shu) ,推出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微黨(dang) 課”,2019年以來,現場教學2000餘(yu) 場次,集中培訓黨(dang) 員10萬(wan) 餘(yu) 人次。

  張丹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