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鬥爭精神推動網絡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
【黨(dang) 百年奮鬥曆史經驗係列談之八: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
作者:曹文澤(中國浦東(dong) 幹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
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鮮明政治品格,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政治優(you) 勢。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在全麵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時,明確提出要“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當前,互聯網正成為(wei) 意識形態鬥爭(zheng) 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我們(men) 要積極發揚鬥爭(zheng) 精神,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主動權,不斷推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守正創新。
居安思危,增強鬥爭(zheng) 意識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輿論場日漸成為(wei) 民意聚集和意識形態爭(zheng) 奪激烈的重要場域。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明確方向立場,增強鬥爭(zheng) 意識。
明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能否保持清醒頭腦、站穩政治立場、直麵風險挑戰、明確鬥爭(zheng) 方向,直接關(guan) 係著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實際效果。針對利用網絡幹涉他國內(nei) 政、攻擊他國政治製度、煽動社會(hui) 動亂(luan) 、顛覆他國政權等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的網絡滲透活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戰線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對網絡空間中出現的危害黨(dang) 的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等方麵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危害人民根本利益,危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各種錯誤言論,要始終保持戰鬥姿態,不猶豫、不觀望,敢於(yu) 亮劍,敢於(yu) 發聲,做到堅決(jue) 抵製,鬥爭(zheng) 到底。
知憂患,提高風險洞察力。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zheng) 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具有高度的隱蔽性、滲透性和迷惑性。當前,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鬥爭(zheng) 呈現高隱蔽、強關(guan) 聯、易擴散等特征,極大地增加了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範的複雜程度和化解難度。為(wei) 此,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始終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切實提高風險洞察力,對風險點、表現形式、發展趨勢作出科學預判,從(cong) 而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風險。
因時而進,發揚鬥爭(zheng) 精神
新的征程上,要在網絡空間迎接新的鬥爭(zheng) 挑戰,把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開展好,必須充分發揚鬥爭(zheng) 精神,接續傳(chuan) 承,因時而進。
做好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是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政治優(you) 勢。以鬥爭(zheng) 精神推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必須正確認識當前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變與(yu) 不變。盡管不同階段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具有不同的鬥爭(zheng) 目標和任務,方式方法等也存在差異,但各時期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具有內(nei) 在延續性。同時,線上宣傳(chuan) 與(yu) 線下宣傳(chuan) 也是高度融合的,彼此的經驗、規律與(yu) 方法等不僅(jin) 可以相互借鑒,而且能夠相互支撐。進行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戰線新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必須發揚曆史主動精神,以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為(wei) 契機,係統總結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戰線以及黨(dang) 的其他工作戰線在不同階段積累的寶貴鬥爭(zheng) 經驗,遵循曆史規律,把鬥爭(zheng) 精神和有價(jia) 值的經驗做法傳(chuan) 承好、借鑒好、發揚好。
“從(cong) 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出發,總結運用黨(dang) 在不同曆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feng) 富經驗,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基於(yu) 世情、國情、黨(dang) 情和我們(men) 黨(dang) 所處曆史方位新變化、新特點作出的重大判斷和戰略部署。互聯網作為(wei) 技術革命和信息化時代的產(chan) 物,本身就帶有鮮明時代性。網絡宣傳(chuan) 思想戰線要發揮出互聯網最大優(you) 勢,必須樹立強烈的時代意識,敢於(yu) 擔當、主動作為(wei) 、積極鬥爭(zheng) 。具體(ti) 而言,就是發揚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鬥爭(zheng) 精神,以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深刻認識網絡時代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給人們(men) 日常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推動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與(yu) 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關(guan) 注新業(ye) 態發展,準確把握廣大網民的思想動態、心理變化和行為(wei) 特征,深刻洞察網絡空間各類思想輿論交流交鋒交融背後潛在的、可能引發的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衝(chong) 擊,充分做好在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第一線打贏具有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準備。
築牢防線,提高鬥爭(zheng) 本領
推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守正創新,不僅(jin) 要具有鬥爭(zheng) 意識,發揚鬥爭(zheng) 精神,還需要在實際鬥爭(zheng) 中受曆練、長經驗、學方法、增才幹,切實提高鬥爭(zheng) 本領。推動新時代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注重能力提升、做好策略選擇,講求鬥爭(zheng) 藝術,築牢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著力提高網絡技術運用本領。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guan) ,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guan) 。麵對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正確應對之道就是積極麵對、主動掌握、高效利用。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加速演進,推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必須牢牢抓住互聯網核心技術這個(ge) “最大命門”。要主動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科學認識網絡傳(chuan) 播規律,準確把握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和變化節奏,搶抓傳(chuan) 統媒體(ti) 與(yu) 新興(xing) 媒體(ti) 深度融合的戰略機遇,通過大力推進融媒體(ti) 平台和傳(chuan) 播體(ti) 係建設,以技術應用驅動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理念、內(nei) 容、載體(ti) 、形式、方法等創新,進而將5G、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e) 態帶來的衝(chong) 擊轉化為(wei) 有力的工作支撐,用科技為(wei) 新時代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賦能”,使互聯網這個(ge) “最大變量”真正成為(wei) 促進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守正創新的“最大增量”。
著力提高網絡輿論引導本領。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個(ge) 與(yu) 現實空間既相互聯係又相互區別的網絡虛擬空間不僅(jin) 被構建形成,而且日益成為(wei) 人們(men) 獲取信息與(yu) 表達意見的重要場所。與(yu) 之相適應,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意識形態主導權爭(zheng) 奪日趨激烈。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者要承擔起自己的使命任務,就必須不斷提高網絡輿論引導本領。樹立用戶思維,做到“心中有人”。要尊重網民知情權,及時回應網民關(guan) 切,講清事實真相,澄清模糊認識,了解網民所思所願,努力做好情緒疏導和價(jia) 值引導。堅持內(nei) 容為(wei) 王,創新話語表達。善於(yu) 運用網民喜聞樂(le) 見的“網言網語”,用鮮活生動的“小故事”講好“大道理”,切實增強網絡輿論引導的親(qin) 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改進方式方法,不斷提升靈活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的水平,在移動網絡平台進行多樣態、分眾(zhong) 化、差異化傳(chuan) 播,始終確保網絡空間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著力提高網絡風險防範本領。網絡空間情況瞬息萬(wan) 變、信息魚龍混雜,能否在這個(ge) 戰場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guan) 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網絡宣傳(chuan) 思想工作不僅(jin) 要做好日常宣傳(chuan) 教育,也要防患於(yu) 未然,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一方麵,要“耳聰目明”,提高風險預判能力。保持警惕性,持續關(guan) 注廣大網民的行為(wei) 變化和思想波動、網絡輿論和網絡思潮的發展動向,細致甄別和及時捕捉可能會(hui) 對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產(chan) 生衝(chong) 擊的潛在風險苗頭,並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發生後的影響等提前作出預判、形成預案,爭(zheng) 取將潛在的各類風險消滅在萌芽階段。另一方麵,要“眼疾手快”,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對已出現的網絡風險要高度重視,及時對發生原因、性質類型、樣態特點等進行分析研判,做到分類處置、精準施策,最大限度地縮短風險持續時間、縮小風險影響範圍,將風險的“殺傷(shang) 力”降到最低。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4日 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