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寫出對土地與人的敬意(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發布時間:2022-04-01 15:18:00來源: 人民日報

  要到生活和人民中尋找豐(feng) 沛源泉,發現火熱篇章,也要到生活和人民中克服寫(xie) 作難題,錘煉作品的新意和深度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shu) 寫(xie) 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提出殷殷期望。堅守人民立場,需要投身人民創造曆史的壯闊奮鬥中,走為(wei) 人民書(shu) 寫(xie) 之路。寫(xie) 作長篇報告文學《西海固筆記》的經曆,讓我對這一點感觸尤深。

  西海固曾是一片長久被貧困籠罩的土地。這片土地見證了國家“三西”扶貧戰略的大幕拉開,見證了近四十年的幫扶曆程,見證了閩寧協作、脫貧攻堅等一係列國家重大舉(ju) 措取得顯著成效,直至2020年,西海固邁入小康社會(hui) ,從(cong) 此開啟新篇章。

  我在西海固生活了三十多年,深知這片土地上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迷茫與(yu) 痛苦,也深知他們(men) 的奮鬥與(yu) 追求、夢想與(yu) 希望。後來我雖然離開這片土地,但幾乎每年都會(hui) 多次赴西海固采訪、調研,對其脫貧政策、舉(ju) 措、曆程有深入了解,也積攢了許多真實鮮活的故事。這裏到處都是有故事的人,當地群眾(zhong) 、基層幹部、扶貧工作者、支教老師……可以說,每個(ge) 人身上都有一部扶貧史,這讓我產(chan) 生了寫(xie) 作的強烈使命感。

  然而,西海固脫貧攻堅不好寫(xie) 。為(wei) 什麽(me) ?一是因為(wei) 西海固脫貧為(wei) 社會(hui) 矚目,相關(guan) 報道已經鋪天蓋地,要寫(xie) ,必須出新!二是西海固脫貧是載入史冊(ce) 的大事件,題材上無疑具備“人民史詩”的氣魄,但通過文字如何寫(xie) 出這種“史詩”氣魄來?三是在寫(xie) 作意圖上,我尤其希望寫(xie) 出西海固人在精神上的脫貧。擺脫了貧困的束縛,西海固人的精氣神回來了,變得敞亮、開朗、自信、熱情。這一變化給我感觸最深,也是我最想著重表現的。

  攻克上述寫(xie) 作難題的方法不在別處,就在生活裏,在人民中間。幾個(ge) 月的前期采訪讓我更加堅定,要到生活和人民中尋找豐(feng) 沛源泉,發現火熱篇章,也要到生活和人民中克服寫(xie) 作難題,錘煉作品的新意和深度。“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我希望能以生活在最基層、身處脫貧攻堅最前線、受益最多的普通群眾(zhong) 為(wei) 主人翁,對他們(men) 進行原汁原味地記錄與(yu) 描述;我希望紮根於(yu) 深厚的西海固大地,捕捉最細微的社會(hui) 細胞,讓作品保持泥土的氣息與(yu) 厚重的詩意。

  通過這次采訪和寫(xie) 作,我首先收獲了大量細節。豐(feng) 富、真實、鮮活的細節,是一部作品打動人的關(guan) 鍵所在。細節是無法臆造和想象的,也不是走馬觀花就能得到的。一日三餐,四季流轉,細節就隱藏在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作家踩進生活的泥土,貼近現實的人物,在田間地頭和屋舍炕頭發現細節、感受細節、思考細節。

  此外,我還收獲了語言。人民是語言藝術大師,向人民學習(xi) 語言是作家藝術家的共識。人民的語言溢自心底,或形象生動,帶著生活氣息,或樸素自然,蘊含生活哲理。在西海固這片土地上,花兒(er) 、信天遊、隴東(dong) 小調的熏陶,讓當地人講話也像唱歌一樣,有許多讓人回味的精彩之處。一位長須飄拂的老漢開車拉著我們(men) ,激動地說:“以前吆腳呢,現在跑車哩,你說變化大不噻。哎呀,以前一條褲子幾人穿,一條被子幾人蓋,現在連太空被都蓋上了,你說變化大不噻。”采訪“四好農(nong) 村路”時,一位村民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還是‘四好路’。路通了,人富了,來人都是姑舅了。”駐村第一書(shu) 記老劉介紹:“你看說得好不,你隻要把事幹下,老百姓會(hui) 給你總結哩。”

  以西海固為(wei) 背景,我已經寫(xie) 了《上莊記》《錦繡記》《海原書(shu) 》《野麥垛的春好》等不少作品。《西海固筆記》是我付出最大耐心與(yu) 敬意的一部,也是我最溫情最慰藉鄉(xiang) 愁的一部。通過西海固脫貧這一曆史事件,我希望寫(xie) 出眾(zhong) 誌成城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寫(xie) 出我對土地與(yu) 人的敬意。

  如今,擺脫了數千年貧困的西海固人正以昂揚的精神風貌,為(wei) 更加美好的生活繼續奮鬥。昔日蕭關(guan) 道、鹽(茶)馬古道、絲(si) 綢之路上的西海固,如今於(yu) 千山萬(wan) 壑中變天塹為(wei) 通途,構築起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ti) 交通網絡。“路”的變化折射了時代的變化,西海固人已在路上,許多在曆史中傳(chuan) 揚的絲(si) 路故事有了新的注解,而這正是我在寫(xie) 的下一部作品。(季棟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