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飲水工程成“擺設”?給缺水山區辦好事為啥不先問問農民

發布時間:2022-04-01 15:3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斯遠

  3月31日,“半月談”微信公眾(zhong) 號發文稱,貴州自1997年以來累計投入超226億(yi) 元用於(yu) 農(nong) 村飲水工程建設,其中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專(zhuan) 項資金超70億(yi) 元,山區群眾(zhong) 逐步告別“望天水”“房蓋水”。不過,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貴州部分農(nong) 村地區飲水設施村民自備一套,當地政府建設一套,長期“雙管齊下”,政府建設的供水設施設備長期閑置浪費。

  雲(yun) 貴山區缺水,當地農(nong) 民長期苦於(yu) 飲水難。本該是德政工程的農(nong) 村飲水項目在一些地方卻成了“擺設”,農(nong) 民依然使用自備水,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當地興(xing) 建新飲水工程時,有沒有考慮新舊銜接的問題?飲水工程完工後,為(wei) 何沒有後續監管確保農(nong) 民肯用、敢用、用得起?而所有這些問題,歸並為(wei) 一個(ge) 問題就是,當地既然為(wei) 缺水山區辦好事,為(wei) 什麽(me) 不事先聽聽當地農(nong) 民的意見?

  山區農(nong) 民缺水弄自備水源,是不得已的自救之舉(ju) 。也因此,當地政府花費巨資啟動農(nong) 村飲水工程,應該是順民意、得民心的善治之舉(ju) 。但如何把好事辦好真正辦到老百姓的心坎裏,如何將單向施與(yu) 的行政行為(wei) 變為(wei) 雙向互動的民心工程,並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情。

  一者,事先的功課要做足,要找到老百姓的真實需求在哪裏,並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那種隻是把錢花掉,隻求完工通過驗收的做法,並不是為(wei) 民紓困的正確方式。以貴州山區農(nong) 民飲水難而言,當地政府應該深入調研,摸清底數,做到有的放矢,並根據農(nong) 民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對於(yu) 那些之前已經有了自備水源的地方,或許可以采用民眾(zhong) 自發與(yu) 政府幫扶的辦法把好事辦好。而本著對村民健康負責的態度,對於(yu) 農(nong) 民質疑飲水工程水質不好的問題,應及時深入調查,查出問題就要嚴(yan) 肅處理。

  再者,作為(wei) 一項投入巨大的民生工程,絕不是完工了就算完事,而是要實現全過程監管。這個(ge) 監管的過程,就是一個(ge) 與(yu) 民眾(zhong) 實現良性互動的過程,怎樣用水、怎樣節水、怎樣保證水源地清潔等等,都應該納入一個(ge) 監管體(ti) 係,這是當地政府的責任。比如農(nong) 民不肯用飲水工程的水,那麽(me) 地方就要問問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標本兼治。聽任昂貴的飲水工程設施閑置,無疑是懶政怠政。

  政府行政也是一個(ge) 正向疊加的過程,來自於(yu) 一件件具體(ti) 的事情。辦好一件件好事,老百姓才會(hui) 買(mai) 賬。反之,不僅(jin) 浪費資源和金錢,不能紓解民困,還會(hui) 消耗老百姓的信任。

  類似的資源錯配,之前在農(nong) 廁改造中就出現過。據新華社2019年12月2日報道,記者跟隨國務院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現場檢查發現,一些村鎮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或者因為(wei) 質量問題,或者因為(wei) 沒有考慮衝(chong) 水問題,不好用、不能用,廁所長期閑置,成了“擺設”。農(nong) 廁、農(nong) 村飲水等,都不是小事情,而是農(nong) 民熱切關(guan) 注的事情。很多人都說農(nong) 村的事不好辦,其實不然,好不好辦取決(jue) 於(yu) 農(nong) 民認不認可,農(nong) 民認不認可取決(jue) 於(yu) 政府行政是不是認真傾(qing) 聽農(nong) 民意見。好好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惟有真正一頭紮進農(nong) 村,一心為(wei) 了農(nong) 民,就沒有什麽(me) 辦不好的事。(斯遠)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