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屬性與世界意義: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雙重視角

發布時間:2022-04-01 15: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

  作者:鬱建興(xing)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hui) 治理研究院院長),黃飆(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

  實現現代化,作為(wei) 人類文明發展與(yu) 進步的顯著標誌,是世界近代以來各國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世界現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既遵循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立足國情具有鮮明自身特色。國家屬性和世界意義(yi) ,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nei) 涵、方向與(yu) 貢獻的兩(liang) 個(ge) 視角。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中國國家屬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正是在追求實現這些目標使命的曆史進程中,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國家屬性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其特點主要體(ti) 現在五個(ge) 方麵。

  第一,以堅持黨(dang) 的領導為(wei) 根本。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各個(ge) 階段和國家治理各個(ge) 環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組織體(ti) 係嚴(yan) 密的強大優(you) 勢,有效調動包括國家、市場、社會(hui) 和人民群眾(zhong) 在內(nei) 的各類主體(ti) 和各類要素資源。在黨(dang) 的領導下,各類組織有效開展分工協作,最大限度減少目標衝(chong) 突,保證有限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遠至完成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開展全麵的大規模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推進改革開放、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近至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重大戰略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領導都是根本。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一個(ge) 具有高度自覺和組織動員能力的政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同時,黨(dang) 在實踐中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堅定不移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第二,以現代化普遍規律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屬性為(wei) 遵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世界現代化潮流中,結合本國發展道路、資源稟賦和曆史方位探索形成的。與(yu) 諸多國家現代化路徑類似,中國式現代化體(ti) 現為(wei) 經濟上的工業(ye) 化、社會(hui) 生活上的城市化、文化上的多樣性以及人民生活福祉的提升,同時,其內(nei) 涵又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屬性和中國國情緊密相連。例如,在政治領域,將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作為(wei)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最根本任務,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經濟領域,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商品經濟、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等兼具經濟現代化一般元素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特殊性的發展綱領,堅持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在文化領域,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在社會(hui) 領域,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經濟建設成就轉化為(wei) 人民福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wei) 重點加強社會(hui) 建設。在生態領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第三,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為(wei) 願景。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並主張通過發展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基本實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把“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確定為(wei)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把促進共同富裕與(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高度統一,強調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一願景與(yu)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目標使命高度一致。

  第四,以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路徑。改革開放以來,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國積極引入現代國家治理的組織和製度元素,推進中央與(yu) 地方關(guan) 係改革,向地方放權,向社會(hui) 讓利,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奠定重要製度基礎。進入新世紀,為(wei) 解決(jue) 以政府為(wei) 單一主體(ti) 開展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問題,將部分公共服務生產(chan) 和供給職能交由市場主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承擔,同時在政府內(nei) 部建立以目標責任製為(wei) 主要形式的績效評估工具,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近年來,我們(men) 積極擁抱數字時代,推進係統性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探索形成了諸如“最多跑一次”“城市大腦”“一網統管”等全球領先的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創新。疫情期間,政府部門運用數字技術開發了健康碼、行程碼、五色圖等“精密智控”工具,在較短時間內(nei) 實現疫情有效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生活重啟,體(ti) 現了中國不斷躍升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第五,以多重目標下的調適與(yu) 平衡為(wei) 邏輯。作為(wei)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充滿風險與(yu) 挑戰,任何一種目標的設定都可能影響到相當於(yu) 一個(ge) 獨立國家人口體(ti) 量的群體(ti) 。為(wei) 彌合諸如安全、穩定、發展等多重目標可能帶來的衝(chong) 突,我們(men) 黨(dang) 在實踐中探索出一係列平衡不同群體(ti) 、不同時間目標需求的機製做法,有效提升了超大體(ti) 量國家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縱向維度,積極探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以政策試點方式尋求普遍性政策目標的解決(jue) 方案,以鼓勵地方創新的方式激發治理活力,同時,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在匯集社情民意和治理智慧上的作用,將更多地方治理經驗吸納至國家治理體(ti) 係之中,更好實現國家治理的適應性調整。在時間維度,運用黨(dang) 管幹部優(you) 勢,確保領導幹部有限任期下主要治理目標的相對穩定和屬地治理目標的相對靈活,同時,通過編製五年規劃確立較為(wei) 穩定的中長期目標,並給予地方設定短期目標的相對自主權,確保短期目標與(yu) 中長期目標相統一。這種在多重目標下調適平衡的行為(wei) 邏輯,是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yi)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黨(dang) 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jin) 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路徑和方案,而且有著全球性意義(yi) ,蘊含普遍性經驗和智慧。

  一方麵,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wei) 一個(ge)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作為(wei) 一個(ge) 近代以來長期積貧積弱、新中國成立初期尚處於(yu) 現代化進程末流的後發國家,中國實現現代化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yi) 。具體(ti) 而言,中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yang) 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解決(jue) 了14億(yi) 多人的吃飯問題;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向21世紀,動搖了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yi) 體(ti) 係和殖民統治體(ti) 係;用短短70多年時間,高效推動經濟發展並保持社會(hui) 長期穩定,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經曆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發展才取得的水平,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並有效抵禦全球性經濟危機,成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等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組織實施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並取得全麵勝利,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推動超十億(yi) 級人口走向現代化。而迄今為(wei) 止,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ge) 、總人口不超過10億(yi) 。而且,我國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對內(nei) 將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提上議事日程,致力於(yu)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對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搭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台,推進全球發展倡議等全球公共產(chan) 品落地。作為(wei) 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現代化,作為(wei) 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現代化,作為(wei) 以提升全體(ti) 人民福祉為(wei) 宗旨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全球發展事業(ye) 作出了曆史性貢獻和示範,顯著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體(ti) 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多樣性。

  另一方麵,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提供重要參考與(yu) 借鑒。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性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承擔了大國的使命責任,更為(wei) 後發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經驗,特別是在西方現代化“神話”日漸消退的今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引領人類文明前進方向。例如,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普遍性與(yu) 特殊性的關(guan) 係,既遵循現代化普遍規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又立足中國發展階段和國情實際,傳(chuan) 承中國曆史文化傳(chuan) 統,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極高的顯示度向世界展示了獨立自主兼容並蓄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再如,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領導力量與(yu) 主體(ti) 力量之間的關(guan) 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具有卓越領導、組織、協調、執行能力,並且將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根本出發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為(wei) 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撐,這就從(cong) 根本上摒棄了西方那種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兩(liang) 極分化的現代化的弊病。

  更具意義(yi) 的是,相較於(yu) 小規模、小範圍、較短曆史和單一文化語境下的實踐經驗,一種能夠在體(ti) 量巨大、紛繁複雜且具有五千年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的大國行之有效的現代化路徑,具有更強的多文化、多語境和複雜環境的適應性,具有更全麵的多維度和多階段理論、製度與(yu) 政策選擇,對於(yu) 晚近匯入現代化曆史進程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在亦步亦趨追隨西方中心主義(yi) 現代化進程中陷入困境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當然,中國式現代化正在進行之中,它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經驗內(nei) 涵與(yu) 普遍意義(yi) 。麵向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必將且歌且行,譜寫(xie) 人類文明發展新篇章,為(wei) 世界現代化潮流貢獻更多智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