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味的“飯”,越吃越香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福建龍岩古田鎮餐飲協會(hui) 會(hui) 長 廖永忠
我每天要跟紅米、南瓜“打交道”,用它們(men) 烹飪一道“紅軍(jun) 飯”。
蒸紅米、熬南瓜湯,對於(yu) 我們(men) 當地人來說是平平常常的事,沒承想,正是它改變了我的生活,帶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我想了想,這頓飯並不平常,它還有一個(ge) 味——文化味。
我的坐標:福建龍岩古田會(hui) 議舊址旁邊100米的農(nong) 家樂(le) 。27年前,我開餐館,隻為(wei) 了生計。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來參觀古田會(hui) 議舊址的人也多起來了,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琢磨來琢磨去,生意怎麽(me) 就上不去?遍地開花的農(nong) 家樂(le) ,如何才能一枝獨秀?
2014年,全軍(jun) 政治工作會(hui) 議在古田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古田同部隊基層幹部和英模代表共進午餐,以“紅米飯、南瓜湯”為(wei) 代表的紅軍(jun) 飯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紅軍(jun) 飯”能體(ti) 現我黨(dang) 我軍(jun) 艱苦奮鬥的精神。大家吃的是“紅軍(jun) 飯”,回味的是革命精神。隨後,我的餐館推出了紅軍(jun) 飯套餐。
紅軍(jun) 飯套餐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紅火。不少遊客來這裏就直接點名要吃“紅米飯、南瓜湯”,最直觀的體(ti) 現,就是我的年收入從(cong) 最早的1萬(wan) 元左右增加到200多萬(wan) 元。
“嚐嚐紅軍(jun) 飯、走走紅軍(jun) 路”,慕名來古田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古田餐飲業(ye) 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景區農(nong) 家樂(le) 從(cong) 十多家發展到現在,大大小小已有上百家。四年前,古田鎮餐飲協會(hui) 成立,由我擔任會(hui) 長,協會(hui) 帶動了上千名餐飲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致富路。時至今日,我還時刻提醒大家:有文化味的飯,才會(hui) 越吃越香。
(光明日報記者高建進、馬躍華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