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族“雙音”傳承人雷清梅:讓佘族文化傳承呈現不一樣的色彩
中新網寧德4月2日電 (呂巧琴 吳允傑)“茶葉種在深山,清明穀雨芽發青,清明穀雨茶當旺,采茶阿妹滿山逛……”當中新網記者見到雷清梅時,她正在直播間演唱佘歌,歌聲清亮婉轉,又飽含原生態。
“穿佘服、唱佘歌,展現原生態的佘族風情。”雷清梅說,每次直播,她都會(hui) 為(wei) 網友清唱幾首佘族原生態山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佘歌。
福建寧德市,是中國最大的佘族聚居區,迄今保留著濃鬱的佘族風情。“雙音”是佘族山歌中唯一存留的二聲部山歌歌種,已有430多年的曆史,是佘族民間音樂(le) 最高級、最複雜的表現形式,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
1998年出生於(yu) 寧德市的雷清梅,是佘族“雙音”歌手和佘族原生態舞蹈演員。多年來,她一直活躍於(yu) 網絡,通過直播和發小視頻等方式,弘揚佘族傳(chuan) 統文化。
“第一次接觸‘雙音’時,感覺極具特色,非常好聽。”初中的一次音樂(le) 課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雷美鳳的一曲《盤古歌》,深深吸引雷清梅。
課後,雷清梅開始不斷揣摩課堂上學到的佘歌,有時還壯著膽子請教雷美鳳。雷美鳳感受到她對佘歌的喜愛,便收她為(wei) 弟子。
“作為(wei) 佘族人,語言竟成了我最大的障礙。”雷清梅笑著說,由於(yu) 從(cong) 小家裏沒有說佘語的習(xi) 慣,對佘語幾乎完全不通,隻能將歌詞用拚音標注,不斷熟練朗讀。
一年多的時間裏,學習(xi) 佘歌幾乎成為(wei) 雷清梅生活的全部,每天起床洗漱後,她便前往佘族音樂(le) 活動中心練歌,練完歌就回家休息。隨著詞匯量的積累,雷清梅慢慢開始掌握“雙音”的技巧,一唱便是12年。
雷清梅說,因為(wei) 熱愛所以一路堅持,許多和她一起學習(xi) 佘歌的夥(huo) 伴,由於(yu) 沒有展示的機會(hui) ,看不到學習(xi) 佘歌的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放棄。
千百年來,佘族人民通過口頭語言傳(chuan) 播和手頭技藝教習(xi) ,來傳(chuan) 承和積累佘族文化。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豐(feng) 富多彩的佘族文化麵臨(lin) 著逐漸消失和失去生命力的困境。
在雷清梅看來,佘歌的傳(chuan) 承,最缺乏的是展示平台。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和弘揚佘族“雙音”,雷清梅穿上佘服,在各網絡平台唱起佘歌,並將原生態佘族“雙音”與(yu) 現代音樂(le) 相融合,創作更加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的《佘山茶歌》《佘鄉(xiang) 歌謠》,並漸漸在網絡走紅;創辦佘歌佘舞公益學堂,帶動孩子們(men) 弘揚民族優(you) 秀文化。
雷清梅說,作為(wei) 年輕一輩,我們(men) 應該大膽通過自己的方式,讓佘族文化傳(chuan) 承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
2022年央視春晚上,雷美鳳、雷清梅以一曲《采茶歌》亮相原生態情景表演《土地的歌》節目,讓全國人民了解到“雙音”這個(ge) 古老而珍貴的歌種。
“未來會(hui) 努力學習(xi) ,繼續創新佘歌,繼續弘揚好民族文化。”雷清梅說,希望像自己的老師一樣,擔起傳(chuan) 承弘揚佘歌及其他佘族文化的擔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