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券應適當靠前發力
作者:吉富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當前,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yan) 峻,受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此,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用好政府債(zhai) 券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補短板增後勁和經濟穩定增長,並做出詳細工作部署。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支呈現緊平衡狀態,部分地方收支矛盾較為(wei) 突出。在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形勢下,政府保持適度舉(ju) 債(zhai) 規模,有助於(yu) 擴大有效投資,能有效帶動消費、擴大內(nei) 需和促進就業(ye) 。2022年新增政府債(zhai) 券額度達到7萬(wan) 億(yi) 元,其中,3.65萬(wan) 億(yi) 元的專(zhuan) 項債(zhai) 成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發力點。為(wei) 應對新挑戰,政府債(zhai) 券應適當靠前發力,尤其要發揮好專(zhuan) 項債(zhai) 的積極作用,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加力提效。
盡快下達剩餘(yu) 專(zhuan) 項債(zhai) 額度,適度加快債(zhai) 券發行進度。今年債(zhai) 券發行節奏顯著提速,去年底已提前下達1.46萬(wan) 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額度,2月底發行規模已超過60%。當前應抓緊下達剩餘(yu) 專(zhuan) 項債(zhai) 額度,向償(chang) 債(zhai) 能力強、項目多、儲(chu) 備足的地區傾(qing) 斜。專(zhuan) 項債(zhai) 不“撒胡椒麵”,遵循舉(ju) 債(zhai) 與(yu) 償(chang) 債(zhai) 能力相匹配原則,注重融資與(yu) 收益平衡,同時,重點支持實施條件充分的地區,以實現早發行、早見效。在發行進度上,要求去年提前下達的額度今年5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下達的額度9月底前發行完畢,這有利於(yu) 地方合理安排發行計劃,為(wei) 形成實物工作量打足時間“提前量”。
優(you) 化投向、加快支出進度,更好發揮專(zhuan) 項債(zhai) 效能。當前,專(zhuan) 項債(zhai) 券投向堅持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原則,重點支持經濟社會(hui) 效益明顯、帶動效應強的項目。優(you) 先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地方規劃的重點項目,在用於(yu) 交通、能源、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的同時,圍繞地方高質量發展來加強項目謀劃,支持新基建、“雙碳”戰略等增後勁、上水平項目。考慮到部分地方項目儲(chu) 備質量不高、數量不足問題,可擴大使用範圍,支持有一定收益、群眾(zhong) 期盼的公共服務項目。在此過程中,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做細做實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發揮專(zhuan) 項債(zhai) 的引導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本投入。從(cong) 近幾年的情況看,專(zhuan) 項債(zhai) 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遠低於(yu) 25%的政策上限,與(yu) 其他融資模式結合還存在一些障礙。因此,專(zhuan) 項債(zhai) “四兩(liang) 撥千斤”的杠杆空間較大,核心是要用改革舉(ju) 措、市場辦法推進。這需要進一步加強項目策劃、挖掘收益來源,用好用足專(zhuan) 項債(zhai) 作為(wei) 重大項目資本金的政策,以此撬動更大投資。同時,允許項目單位根據項目剩餘(yu) 專(zhuan) 項收入,向金融機構申請市場化融資,合理放大杠杆。此外,切實降低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門檻,緩解其融資約束。在清晰界定各類資產(chan) 和權責前提下,鼓勵專(zhuan) 項債(zhai) 與(yu) 民間投資有機結合,形成資金合力。
加強資金管理、防止沉澱閑置,確保資金合規高效使用。目前,地方財政收支緊平衡,要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尤其要嚴(yan) 禁違規興(xing) 建樓堂館所、形象工程、麵子工程等。要防止債(zhai) 券資金滯留國庫,也要避免資金撥付後沉澱在項目單位,加快資金使用進度和效率。如項目實施條件變化導致債(zhai) 券資金無法及時有效使用,應盡快履行用途調整程序。各級監管部門可依托信息平台和大數據係統,加強債(zhai) 券全過程、穿透式監控,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和效益性。
統籌把握國債(zhai) 、地方債(zhai) 發行,防範潛在風險。大規模、高頻度的債(zhai) 券發行會(hui) 對國庫資金、金融市場產(chan) 生一定影響,應合理確定發行計劃、規模和期限,防範有關(guan) 風險。一方麵,將債(zhai) 券發行、到期兌(dui) 付銜接起來,統籌安排國庫資金調配工作,及時做好庫款墊付和資金回補工作。保持合理國庫資金規模,優(you) 先保障“三保”支出,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和惠民生所需財力。另一方麵,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保障債(zhai) 券有序發行,促進投資主體(ti) 多元化,鼓勵境外中長期資金購買(mai) 國債(zhai) ,支持項目建設融資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