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加劇全球動蕩

發布時間:2022-04-07 11: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特別關(guan) 注·俄烏(wu) 局勢學者談】

  作者:黃釗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二戰後美蘇的持續對抗之所以被定義(yi) 為(wei) “冷戰”,主要依據便是集團對抗與(yu) 意識形態對立這兩(liang) 項關(guan) 鍵特征。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做出大國競爭(zheng) 重回國際政治的戰略判斷以來,美國重新挑起集團對抗與(yu) 意識形態對立的戰略意圖日益明顯,冷戰思維正悄然在美國“複活”,而俄烏(wu) 衝(chong) 突作為(wei) 北約東(dong) 擴的產(chan) 物正是美國固守集團對抗思維的直接結果。

  俄烏(wu) 衝(chong) 突:美國重新“激活”北約的工具

  由於(yu) 特朗普主義(yi) “美國優(you) 先”與(yu) “單邊主義(yi) ”的行事風格,拜登執政前北約似乎正在麵臨(lin) 一次嚴(yan) 重的“存續危機”。與(yu) 前任不同,拜登高度重視美國同盟體(ti) 係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性,因此,重新“激活”瀕臨(lin) “腦死亡”的北約自然而然就成為(wei) 拜登政府對歐關(guan) 係的重點。

  根據國際關(guan) 係經典理論“威脅平衡說”的觀點,共有威脅是決(jue) 定一個(ge) 軍(jun) 事同盟存續、強化的關(guan) 鍵因素。北約作為(wei) 曾與(yu) 華約對抗的軍(jun) 事集團,在華約解散後本就失去了繼續存在的正當理由,是波黑戰爭(zheng) 與(yu) 科索沃戰爭(zheng) 使北約的存續之爭(zheng) 漸漸退出了曆史舞台。此後,盡管趁著俄羅斯衰落,美國用持續東(dong) 擴的方式成功使北約延續至今,但一個(ge) 體(ti) 量繼續萎縮的俄羅斯顯然無法使美國成功“說服”歐洲盟友將北約恢複至冷戰時期水平,無法實現其利用北約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壓製歐洲等盤算。因此,不斷刺激俄羅斯使其被迫做出反擊,再以重塑的“俄羅斯威脅”推動歐洲盟友更順從(cong) 美國這一想法,成為(wei) 拜登政府歐洲戰略的深層邏輯。

  正是在此背景下,俄烏(wu) 衝(chong) 突最終爆發。衝(chong) 突爆發後,俄羅斯多次強調北約的持續東(dong) 擴是致使局勢惡化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得到了包括中、印、巴、南等金磚國家在內(nei) 的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理解。在各方為(wei) 和平不斷努力、為(wei) 人道主義(yi) 捐款捐物的同時,美國卻夥(huo) 同北約盟友不斷向烏(wu) 克蘭(lan) 政府運送武器,戰爭(zheng) 的持續使俄烏(wu) 談判一直未有實質進展。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一針見血地指出,烏(wu) 克蘭(lan) 當局缺乏獨立性是俄烏(wu) 談判一直不能取得進展的根源。而美國選擇讓俄烏(wu) 衝(chong) 突暫時持續下去的理由也非常清晰,即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使美國嚐到了“甜頭”,而這種“甜頭”目前還不能夠讓美國滿足。

  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不到一周,德國即宣布了向烏(wu) 克蘭(lan) 運送武器、緊急撥款1000億(yi) 歐元重整軍(jun) 備以及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2%以上等一係列重磅政策,此舉(ju) 被視為(wei) 德國對外政策30多年來發生根本轉折的標誌。回想從(cong) 前特朗普因為(wei) 軍(jun) 費問題“鬧脾氣”要退出北約的往事,拜登似乎輕而易舉(ju) 就實現了目標,倘若再將德國已宣布暫停的“北溪-2號”計算在內(nei) ,美國可謂獲利頗豐(feng) 。著名美國戰略學者赫爾·布讓茲(zi) 等人更是毫不避諱地將俄烏(wu) 衝(chong) 突形容為(wei) 美國動員盟友的“天賜良機”。

  美國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的多重目的

  拜登在競選時曾多次批評特朗普背離了美國的“民主”價(jia) 值觀,並承諾當選後將立即采取措施恢複美國對“民主”的承諾。上任一年來,言及對外戰略拜登幾乎必談“民主”“威權”“專(zhuan) 製”,意識形態已經成為(wei) 美國推行大國戰略競爭(zheng) 的工具。作為(wei) 極富冷戰標識意義(yi) 的話題,拜登政府積極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的背後存在精明的算計。

  其一,占據新一輪大國競爭(zheng) 的道德製高點。自2017年年底美國做出大國競爭(zheng) 重回國際政治的重大戰略判斷以來,大國競爭(zheng) 已成為(wei) 美國對外戰略的基本指針,而汙名化對手則是美國推行大國競爭(zheng) 的慣用策略。冷戰期間美國曾千方百計地妖魔化蘇聯,甚至20世紀美日經濟競爭(zheng) 激烈時,美國也曾一定程度上汙名化盟友日本。美國現在想方設法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汙名化也正是上述邏輯的延續,其目的是通過汙名化對手使美國提前占據道德高地並為(wei) 順利推行大國競爭(zheng) 戰略尋找道德依據。

  其二,彌合國內(nei) 分裂。自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美國社會(hui) 日益分裂,精英與(yu) 大眾(zhong) 、民主黨(dang) 與(yu) 共和黨(dang) 、民主黨(dang) 左翼與(yu) 溫和派、共和黨(dang) 右翼與(yu) 溫和派互不信任,相互攻訐。尤其是2021年1月6日“國會(hui) 山淪陷”事件後,就連對美國民主製度堅信不疑的拜登,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民主正在衰退。當國內(nei) 政策無法有效彌合分歧,拜登政府自然將矛頭調轉。正如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教授弗裏德伯格對拜登政府這一邏輯的解釋,“地緣政治的抽象概念與(yu) 經濟統計數據可能很重要,但從(cong) 曆史上看,鼓動美國人民的是一種認識,即說服他們(men) 美國的民主價(jia) 值觀原則正在受到威脅,如此才能塑造他們(men) 的意識形態激情。”

  其三,為(wei) “說服”盟友參與(yu) 大國競爭(zheng) 提供理由。與(yu) 挑動地區熱點相同,汙名化對手、刻意突出中俄等國與(yu) 美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也有利於(yu) 推行美國重構全球同盟體(ti) 係進行大國競爭(zheng) 的戰略目的。因此,美國正不遺餘(yu) 力地通過重新挑起意識形態與(yu) 政治製度的對立來“喚起”盟友的恐懼,以便“說服”他們(men) 與(yu) 美國更快地“站在一起”。

   冷戰思維終將不得人心

  美國挑動意識形態對立與(yu) 地區熱點,以重新激活並重構同盟體(ti) 係的冷戰思維正在加劇全球的分裂與(yu) 不安。俄烏(wu) 衝(chong) 突已經使飽受疫情衝(chong) 擊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更是引起全球各國的普遍擔憂。以意識形態劃線的險惡用心有可能將國際關(guan) 係重新推至衝(chong) 突頻發、經濟聯係割裂、人文交流中斷的黑暗,更有可能將世界帶回到核大戰陰霾籠罩的時代。

  對美國政府一味追求意識形態與(yu) 集團對抗的冷戰政策,尤其是對拜登政府所謂的“民主價(jia) 值觀”戰略,美國國內(nei) 的有識之士紛紛提出批評。美國學者格萊澤認為(wei) ,美國將自己和盟友塑造為(wei) 民主的化身可能會(hui) 讓他們(men) 占據道德製高點,但以這種方式處理國際關(guan) 係是幼稚而危險的。拜登政府決(jue) 定以意識形態為(wei) 基礎製定其外交政策,注定會(hui) 讓美國人民走上一條失去繁榮且不安的道路。卡托研究所國防和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卡彭特略帶諷刺地指出,現在獲得美國民主認證的標準早已不是民主,而是在對外政策上對美國是否服從(cong)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特約編輯保羅·皮勒針對拜登民主戰略的虛偽(wei) 性則直接批評,民主標準應該適用於(yu) 每個(ge) 人,而不僅(jin) 僅(jin) 是強者用來教訓弱者的工具。

  除美國國內(nei) 有識之士的批評外,國際社會(hui) 也早已洞悉了美國所謂“民主價(jia) 值觀”戰略的虛偽(wei) 性。正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le) 玉成所精確指出的,現在個(ge) 別國家打著“民主”旗號歪曲民主要義(yi) 、亂(luan) 設民主標準、把民主當成服務一己私利的政治工具,這種做法已成為(wei) 世界分裂與(yu) 不安的最大威脅。美國蓄意製造意識形態對立對抗,開曆史倒車以維持自身絕對霸主地位的做法正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21世紀的“冷戰陰謀家”注定不得人心,失道寡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