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化石能源如何實現零碳

發布時間:2022-04-07 11:2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我國要想在碳中和時代下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全球競爭(zheng) 力,必須在零碳技術上加大投入。要重視CCUS技術創新和推廣,加強頂層設計,出台和完善財稅金融政策與(yu) 市場化機製,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CCUS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作為(wei) 一種大規模溫室氣體(ti) 減排技術,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CCUS)日益成為(wei) 各國淨零排放道路上的重要選項。最新數據顯示,僅(jin) 2021年世界各國就宣布約100個(ge) 新CCUS項目,如果這些項目順利推進,到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將翻兩(liang) 番,達到每年1.6億(yi) 噸。然而這一數字與(yu) 龐大的碳排放總量相比仍無濟於(yu) 事,在緊迫的減碳目標下,CCUS將成為(wei) 各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點。

  所謂碳中和,並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指二氧化碳達到人為(wei) 碳排放和碳去除的平衡,即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為(wei) 達到這一目的,主要有兩(liang) 大實現路徑:一方麵,可通過提升清潔能源占比、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降低實際碳排放量;另一方麵,可針對一些較難降低碳排放的領域,提升碳去除水平。過去,我們(men) 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降低碳排放”上。長遠看,要實現整體(ti) 深度脫碳,必須更加重視碳去除技術。

  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cong) 工業(ye) 排放源中分離後,運輸到特定地點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工業(ye) 過程。在眾(zhong) 多溫室氣體(ti) 減排技術中,CCUS是目前唯一能夠大幅減少火電與(yu) 工業(ye) 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也是低碳氫的重要生產(chan) 途徑。理論上說,有了CCUS技術,化石能源也能成為(wei) “零碳”能源。按照國際能源署(IEA)的預計,到2070年,全世界實現碳中和,僅(jin) 二氧化碳捕集與(yu) 封存的減排貢獻度能占全球總減排量的19%。

  近年來,CCUS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ye) 的重視,開始快速發展。2019年,二十國集團(G20)能源與(yu) 環境部長級會(hui) 議首次將CCUS技術納入議題。英國石油公司計劃到2030年捕集並封存二氧化碳1000萬(wan) 噸,建設英國第一個(ge) 零碳工業(ye) 區;道達爾承諾將總科研經費的10%投入到CCUS技術研發;殼牌公司策劃的鹿特丹項目,預計2030年實現封存二氧化碳1000萬(wan) 噸。去年以來,我國也先後啟動首個(ge)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範工程,並建成首個(ge) 百萬(wan) 噸級CCUS項目。

  CCUS對能源結構以煤為(wei) 主的中國具有特殊意義(yi) 。煤的二氧化碳排放係數要高於(yu) 石油和天然氣,為(wei) 降低碳排放,西方國家普遍走出了一條從(cong) 煤炭向石油、天然氣轉型的道路。作為(wei) 能源消費大國,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高,大規模提升油氣消費占比不利於(yu)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轉型將從(cong) 煤炭時代直接跨越到可再生能源時代。由於(yu) 短期新能源大規模並網仍存技術瓶頸,我國不可能完全拋棄自身的煤炭資源優(you) 勢。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日益增大。“雙碳”目標下,需要為(wei) 龐大的煤基能源產(chan) 業(ye) 以及鋼鐵、水泥等難以完全電氣化的行業(ye) 尋找綠色出路。在支撐經濟合理增長、應對氣候變化與(yu) 保障能源安全的多重目標下,CCUS技術是基於(yu) 基本國情、基本能情實現我國大規模深度減排的必然選擇,是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戰略儲(chu) 備技術。

  目前,我國在CCUS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麵還處於(yu) 初級階段,成本過高,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雖然現階段CCUS技術暫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然而,這仍是一項需要重點發展的技術,在難以進行電能替代的領域將有廣泛應用場景。從(cong) 2020年開始,全球主要國家和企業(ye) 已經加大技術投入,隨著技術突破和規模效應的產(chan) 生,未來CCUS成本或將降低到商業(ye) 化水平。

  我國要想在碳中和時代下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全球競爭(zheng) 力,必須在零碳技術上加大投入。對於(yu) CCUS這種關(guan) 鍵性的零碳技術,在其經濟性較差時,可以不大規模發展,但要超前進行技術儲(chu) 備和應用示範。要從(cong) 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CCUS技術創新和推廣。要加強頂層設計,出台和完善財稅金融政策與(yu) 市場化機製,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CCUS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構建化石能源與(yu) 可再生能源協同互補的多元能源供給體(ti) 係提供重要支撐,這樣才能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