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預備警官以詩言誌:“一身能擘兩雕弧”是我追隨的少年模樣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鄭州4月7日電 題:預備警官以詩言誌:“一身能擘兩(liang) 雕弧”是我追隨的少年模樣
作者:宋雲(yun) 慧
烽火四起,戰鼓喧天,一位少年策馬而來,如入無人之境,從(cong) 容地調配好弓箭,左右開弓,射向層層包圍的敵人騎兵,彼時保家衛國的少年技藝超群,意氣風發。薑震說,當他站在警校的訓練場上,眼前總能浮現出王維在《少年行四首》中描寫(xie) 的英雄少年模樣。
在不久前《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賽場上,一對身穿警服的“上陣父子兵”給觀眾(zhong) 留下深刻印象。在父親(qin) 薑方程的見證下,薑震過關(guan) 斬將,一舉(ju) 奪魁。網友豔羨:“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少年,好樣的!”一名警校學生,卻有著詩意人生,近日,記者約訪薑震,聽他講述“一身能擘兩(liang) 雕弧”的夢想和追求。
“詩詞是我心靈的棲息地”
今年21歲的薑震來自山東(dong) 膠州,是鐵道警察學院(坐落於(yu) 河南省鄭州市)治安學係的大三學生,在父親(qin) 的影響下,他4歲就開始背一些簡單的古詩詞。“當時年紀小,也不懂得詩詞表達的意思。”但詩詞句式統一、押韻卻極大地激發了他的興(xing) 趣。
五年級時閱讀《三國演義(yi) 》,裏麵俯拾即是的詩詞或駢文成為(wei) 薑震鑽研的對象。讀完不過癮,他又去閱讀《三國誌》,從(cong) 此開啟了他在曆史和詩詞中邂逅古人的“奇遇”。
天邊絢爛的晚霞不正是陸遊筆下“縱轡江皋送夕暉”中的“夕暉”?在敦煌玉門關(guan) 親(qin) 自感受了“平沙莽莽黃入天”,方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li) 與(yu) 戍邊將士的不易……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薑震逐漸能夠領略到詩詞中所蘊含的心境。
懷揣著對詩詞的熱愛,今年,薑震與(yu) 父親(qin) 以家庭團選手的身份參加《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一路過關(guan) 斬將,獲得全國冠軍(jun) 。
在薑震看來,詩詞能夠讓平凡的生活錦上添花。“失意時獲取前進的動力,得意時裝點此刻的心情,遇到美景亦可與(yu) 古人言歡。”這樣的力量在薑震踏進警校後愈發明顯,詩詞成為(wei) 他心靈的棲息地。
“詩詞讓我從(cong) 警之心更堅定”
2019年,薑震考入了父親(qin) 曾就讀過的學校——鐵道警察學院,選擇跟隨父親(qin) 的腳步成為(wei) 一名人民警察。
薑震的父親(qin) 是青島鐵路公安處的基層民警,因工作原因常年不能與(yu) 家人團聚,這讓薑震從(cong) 小便懂得警察這份職業(ye) 的辛苦,亦知其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警校的學習(xi) 並不輕鬆,不僅(jin) 要進行各種體(ti) 能、警務技能訓練,還要研讀與(yu) 公安工作相關(guan) 的各種法律法規,增強法律素養(yang) 。嚴(yan) 格的管理、高強度且緊張的學習(xi) 和訓練使得薑震偶爾生出撐不下去的念頭。
“撐不住的時候就會(hui) 在心裏背《少年行四首》。”薑震說,他心目中的人民警察如詩詞中的少年一般,麵對危險迎難而上,為(wei) 百姓排憂解難,護一方平安,“將自己代入其中,便堅定了從(cong) 警的初心。”他明白,要做“一身能擘兩(liang) 雕弧”的英雄,就要承受當下的訓練。
閑暇時間,薑震喜歡泡在圖書(shu) 館裏翻閱書(shu) 架上頗有年代感的古詩集,或是和同學玩飛花令,切磋一下詩技,再或者參觀各個(ge) 博物館,感受文物中流淌出來的文化氣息。心情在詩詞中得到調整,意誌在詩詞中愈發堅定,薑震就又重新投入訓練當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薑震的詩意人生離不開父親(qin) 的啟蒙。父親(qin) 是他的詩詞啟蒙之人,也是他的職業(ye) 領路人。在《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上奪冠後,舞台上,他和身旁同樣來自警校的亞(ya) 軍(jun) 滕凱楓相對敬禮,隨後又與(yu) 坐在百人團中的父親(qin) 互相敬禮致意,令觀眾(zhong) 感慨。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薑震說,他希望接過父親(qin) 的“鋼槍”和囑托,和千千萬(wan) 萬(wan) 人民警察一起護佑百姓平安。為(wei) 此,他會(hui) 繼續堅定地在從(cong) 警之路上走下去。
而對於(yu) 早已融入生命的詩詞,薑震表示,中華文化是座寶庫,詩詞便是其中的瑰寶之一。“喜愛傳(chuan) 統文化並願意將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的當代年輕人並不在少數,我隻是他們(men) 中的一個(ge) 。”
瑰寶因傳(chuan) 承曆久彌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同薑震一樣,在詩詞的寶庫中找尋著屬於(yu) 自己的詩意人生。“這正說明了更多當代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態度是敬重的,大家樂(le) 意在傳(chuan) 統文化的領域探索、遨遊,並為(wei) 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薑震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