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蘇轍真的是蘇東坡的大冤種弟弟嗎?

發布時間:2022-04-13 14:2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為(wei) 了哥哥一路做到宰相,為(wei) 哥哥還巨額房貸……

  蘇轍真的是蘇東(dong) 坡的大冤種弟弟嗎?

  最近,很多網絡文章在談蘇東(dong) 坡和弟弟蘇轍的關(guan) 係。有的猛誇蘇轍是“大宋第一暖男”;有的說蘇轍不惜用官位給蘇東(dong) 坡贖罪,為(wei) 了拯救哥哥才一路做到宰相,還拿出巨款為(wei) 哥哥還房貸,處處以兄長為(wei) 先,頗有“兄控”情結……

  在真實曆史中,蘇轍對蘇軾確實很好,但要說他是為(wei) 了哥哥還房貸,為(wei) 了哥哥而當宰相,那就太扯了。

  侍奉父親(qin) ,讓哥哥先去做官

  我們(men) 先簡單聊聊蘇軾和蘇轍的前半生。

  唐宋八大家,蘇家占了仨:蘇洵、蘇軾、蘇轍。其中蘇洵是老爸,蘇軾是大哥,蘇轍是小弟,關(guan) 於(yu) 這一點,人所共知。事實上,蘇洵總共生了仨兒(er) 子,大兒(er) 子名叫蘇景先,在蘇軾3歲(虛歲,下同)那年不幸夭折了。照這個(ge) 排行,蘇軾是老二,蘇轍應該算老三。

  蘇軾和蘇轍同父,但未必同母,因為(wei) 老爸蘇洵娶有一妻二妾,妻子姓程,兩(liang) 個(ge) 小妾分別姓楊和姓任。程氏生了蘇軾,史有明載,但蘇轍是誰生的呢?可能是程氏生的,也可能是楊氏或者任氏生的。

  傳(chuan) 說蘇軾還有個(ge) 妹妹,人稱“蘇小妹”,嫁給了蘇軾的得意門生秦少遊。實際上蘇軾沒有妹妹,隻有一個(ge) 姐姐,在眉山大家族中排行第八,人稱“蘇八娘”。蘇八娘嫁到眉山官宦之家,20歲左右被虐待至死,所以當蘇軾哥倆(lia) 做官以後,很長時間都不跟姐姐的婆家來往。

  蘇軾和蘇轍在同一年結婚,那年蘇軾19歲,蘇轍才16歲。婚後第二年,哥倆(lia) 就跟隨父親(qin) 蘇洵進京考進士。蘇軾和蘇轍同時考中,但蘇洵卻落榜了。考中進士後,哥倆(lia) 又參加國家公務員選拔考試(時稱“銓試”),都沒能通過。直到公元1061年,哥倆(lia) 再次進京,終於(yu) 在最高級別的選官考試(時稱“製舉(ju) ”)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當時蘇軾26歲,蘇轍23歲。

  公元1062年,蘇軾正式進入官場,被派往陝西做官,而蘇轍則謝絕了朝廷的派遣,留在京城開封侍奉蘇洵。蘇軾在陝西鳳翔府(今寶雞市)當了三年“簽判”(全稱“簽書(shu) 判官廳公事”),蘇轍則在開封侍奉了三年老爸。也就是說,為(wei) 了向父親(qin) 盡孝,同時也為(wei) 了讓哥哥安心工作,蘇轍放棄了早早做官的機會(hui) 。用儒家倫(lun) 理講,他做到了“孝”和“悌”,堪稱道德標杆。

  公元1065年,蘇軾從(cong) 陝西回到開封,改做京官。眼見哥哥回京,父親(qin) 有人侍奉了,蘇轍才前往河北大名府擔任“推官”,那是他在官場的第一份工作。

  但蘇轍到大名府剛一年,父親(qin) 就去世了,蘇轍和蘇軾扶柩還鄉(xiang) ,丁憂守製,直到1069年才再次進京。進京後,蘇軾在開封府做“推官”,蘇轍被派往陳州(今河南周口)做“教授”。此後十年裏,蘇軾仕途都很順利,從(cong) 推官升通判,從(cong) 通判升知州,在各地崗位上不斷升遷。蘇轍呢?一直當副職,不過官銜也在升遷。

  烏(wu) 台詩案,替哥哥向皇帝求情

  但是到了1079年,蘇軾在浙江湖州當知州的時候,出大事了,著名的“烏(wu) 台詩案”來了。

  關(guan) 於(yu) 烏(wu) 台詩案的前因後果,各種論述車載鬥量,這裏無需囉嗦,我們(men) 隻看看蘇轍在此案中的表現。

  案發之時,遠在湖州的蘇軾毫不知情,而正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簽判的蘇轍因為(wei) 離開封很近,收到了好友王詵王駙馬的書(shu) 信,趕緊派仆人騎快馬飛奔湖州。遺憾的是,那個(ge) 仆人半道上耽擱,讓抓捕蘇軾的欽差趕到了頭裏。當然,就算仆人能提前趕到湖州,也不能扭轉案情,但至少可以讓蘇軾有個(ge) 思想準備。

  1079年八月十八,蘇軾被押解到開封,當天深夜下了大獄。蘇轍先托京城友人打探案情,然後向皇帝宋神宗上書(shu) 求情。這篇文章叫《為(wei) 兄軾下獄上書(shu) 》,全文有幾百字,我們(men) 隻摘錄其中最關(guan) 鍵的幾句: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wei) 命,今者竊聞其得罪,逮捕赴獄,舉(ju) 家驚號。”微臣早年喪(sang) 父,與(yu) 兄長蘇軾相依為(wei) 命,如今得知他被捕入獄,全家驚恐,痛哭失聲。

  “軾居家在官,無大過惡,惟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我哥蘇軾本性並不壞,僅(jin) 僅(jin) 是天性耿直,愛發議論,被人抓住了把柄。

  “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wei) 幸。”微臣願意將所有官職還給朝廷,隻求陛下開恩,不敢奢望您免去他的罪過,但願您能饒他一死。

  蘇轍與(yu) 蘇軾的兄弟感情向來深厚,所以這篇文章發於(yu) 肺腑,絕無水分。

  宋人筆記《萍洲可談》記載,蘇軾被捕,驚慌失措,妻兒(er) 在後麵大哭跟隨,走到湖州西門時,蘇軾朝天高喊:“子由,以妻子累爾!”意思是希望遠方的蘇轍能聽見,自己生死未卜,隻能將老婆孩子托付給他了。

  另一部宋人筆記《避暑錄話》記載,蘇軾入獄,未知生死,讓大兒(er) 子蘇邁探聽案情,如果聽到宣判死刑的噩耗,就送一條魚到獄中。哪知一個(ge) 月以後,蘇邁離京借錢,請親(qin) 戚送牢飯,親(qin) 戚誤送醃魚。蘇軾見魚大驚,寫(xie) 絕命詩寄給蘇轍:“聖主如天萬(wan) 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chang) 債(zhai) ,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shang) 神。與(yu) 君世世為(wei) 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詩意很明確,先說將家屬托付給蘇轍,又說但願來生還能跟蘇轍做兄弟。

  常有學者以“宋朝不殺士大夫”為(wei) 理由,懷疑以上兩(liang) 段記載的真實性。其實宋朝皇帝從(cong) 來沒有“不殺士大夫”這條祖訓,不信可以翻翻《宋史》:宋神宗曾將文官李逢淩遲,宋哲宗曾將王安石的外孫吳侔淩遲,宋欽宗派人殺死了蔡京的兒(er) 子蔡攸,宋高宗砍了太學生陳東(dong) 的頭,又將“篡位”的大臣張邦昌賜死。到南宋中葉,更有宰相韓侂胄、大臣蘇師旦、狀元華嶽等人被殺……所以在烏(wu) 台詩案裏,隻要皇帝真的動怒,蘇東(dong) 坡絕對難逃一死。

  蘇東(dong) 坡怕死嗎?當然。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喜生畏死是人之天性,就連蘇東(dong) 坡也不例外。但在小命難保之時,蘇東(dong) 坡第一個(ge) 想到的總是蘇轍。

  不過還必須說明的是,當時寧可罷官也要為(wei) 蘇軾求情的人還有很多,我們(men) 可以列出一個(ge) 長長的名單,其中包括駙馬王詵、蘇轍的上司張方平、蘇軾的同鄉(xiang) 範鎮、蘇軾的同學章惇、蘇軾的學生黃庭堅、黃庭堅的舅舅李常、黃庭堅的嶽父孫覺、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這些人都是官員,有的還是高官。後來蘇東(dong) 坡出獄,流放黃州,這些求情者也都受到牽連,有的被罷官,有的被降級,有的被罰款。

  比哥哥成熟,但也比哥哥迂腐

  比較哥倆(lia) 的性格,蘇東(dong) 坡更加直率,更加幽默,更喜歡開別人玩笑,所以樹敵較多。蘇轍呢?少年老成,城府較深,所以在後半生升官更快。

  宋哲宗在位時,奶奶高太後垂簾聽政,蘇軾兄弟都得到重用。蘇軾從(cong) 杭州知州升禮部侍郎,又從(cong) 禮部侍郎升禮部尚書(shu) 。蘇轍從(cong) 戶部侍郎升禦史中丞,又從(cong) 禦史中丞升尚書(shu) 右丞。宋朝搞的是群相製度,朝堂上一群宰相,其中“尚書(shu) 右丞”隻比“尚書(shu) 左丞”低半級,相當於(yu) 副宰相。到這時候,蘇轍的官位已經比蘇軾高了。

  蘇轍為(wei) 什麽(me) 能做更大的官呢?因為(wei) 那時候實際上的國家領導人並非宋哲宗,而是高太後。高太後非常謹慎,所以更喜歡生性謹慎的蘇轍。

  但蘇轍有時候又太謹慎了,謹慎到了簡直欠揍的地步。舉(ju) 一個(ge) 最典型的例子:公元1091年六月,西夏十萬(wan) 大軍(jun) 入侵陝西,屠戮軍(jun) 民萬(wan) 餘(yu) 人。高太後召集群臣商討對策,另外幾個(ge) 宰相都主張出兵反擊,蘇轍卻極力反對。

  蘇轍說:“凡欲用兵,先論理之曲直。我若不直,則兵決(jue) 不當用。”出兵先看占不占理,如果我方不占理,堅決(jue) 不能出兵。蘇轍又說:“夏人引兵十萬(wan) ,直壓熙河境上,不於(yu) 他處作過,專(zhuan) 於(yu) 所爭(zheng) 處殺人,此意可見。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西夏幹什麽(me) 出兵十萬(wan) 來打我們(men) 呢?因為(wei) 我們(men) 對不起西夏。蘇轍還說:“邊臣貪功生事,不足以示威,徒足以敗壞疆議,理須戒敕。”邊疆守將跟西夏交戰,屬於(yu) 貪功生事,於(yu) 我大宋不利,朝廷應該申斥守將。

  其實西夏一直在攻打北宋邊疆,王安石變法時期成功反擊,奪回失地,還修築了許多堡壘。司馬光一執政,不僅(jin) 將那些土地拱手送給西夏,還拆除了絕大部分堡壘。作為(wei) 司馬光的追隨者,蘇轍繼續堅持綏靖政策,處處對西夏退讓。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西夏可以不遵守約定,我們(men) 大宋不能不遵守,因為(wei) 一打仗就沒好果子吃,“兵起之後,兵連禍結,三五年不得休,將奈何?”(蘇轍《潁濱遺老傳(chuan) 》)假如我們(men) 穿越到宋朝,給蘇轍解釋“和平是打出來的,不是求出來的”這個(ge) 道理,他不但聽不進去,還會(hui) 罵我們(men) “貪功生事”。

  等到高太後薨逝,宋哲宗親(qin) 政,蘇轍的相權很快就被剝奪,為(wei) 啥?不僅(jin) 是因為(wei) 宋哲宗想要改換朝臣班底,也是因為(wei) 少年皇帝年輕氣盛,早就對蘇轍的綏靖外交反感透頂了。

  弟弟為(wei) 啥沒錢買(mai) 房?因為(wei) 厚嫁了五個(ge) 閨女

  假如拋開軍(jun) 國大事不談的話,蘇轍倒顯得親(qin) 切可愛,像個(ge) 真正的暖男。

  蘇轍有幾首詩提到買(mai) 房的事,其中一首五言詩的開頭是:“我老無定居,投老旋求宅。”另一首五言詩的開頭是:“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wei) 言。”還有一首七言詩:“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luan) 朝夕。”詩意都差不多,都是說自己到晚年還沒有房子。

  其實蘇轍早年在開封是有房子的,那是父親(qin) 蘇洵買(mai) 的,位於(yu) 開封內(nei) 城西門宜秋門(俗稱“老鄭門”)附近,取名“宜秋園”,又叫“南園”。蘇洵一輩子沒考中進士,晚年靠歐陽修舉(ju) 薦才當上九品小官,俸祿極低,根本付不起房款,向同鄉(xiang) 大臣範鎮借了很多錢。這筆債(zhai) 由誰來還呢?主要由蘇東(dong) 坡償(chang) 還。蘇東(dong) 坡做官早,前半生的官位也比蘇轍高,有能力替父親(qin) 還債(zhai) 。

  烏(wu) 台詩案之後,蘇軾和蘇轍先後被貶,不在京師居住,於(yu) 是托人賣掉了宜秋園。此後蘇軾在黃州建造“雪堂”,蘇轍在筠州建造“東(dong) 軒”,都屬於(yu) 自建房。後來哲宗即位,二人回京,蘇軾在常州宜興(xing) 買(mai) 下一座農(nong) 莊,蘇轍仍舊沒有買(mai) 房,但卻在開封城郊買(mai) 了幾百畝(mu) 農(nong) 田,租給佃戶耕種。

  蘇轍買(mai) 房是在70歲那年,地點是在潁州(今河南禹州),房子是一座破舊的大院子,將近百間,最後被蘇轍擴建到百餘(yu) 間。那是蘇轍第一次買(mai) 房,也是最後一次。蘇轍官至宰相,俸祿極其優(you) 厚,為(wei) 何到70歲才買(mai) 房?倒不是他不想買(mai) ,而是因為(wei) 他開銷太大了。

  千萬(wan) 不要相信那些信口雌黃的網文,說蘇轍將全部積蓄都拿來幫哥哥。從(cong) 哥倆(lia) 現存的信劄來看,蘇軾在經濟上幫助蘇轍的次數倒更多一些,因為(wei) 蘇轍的女兒(er) 很多。蘇轍總共生了七個(ge) 女兒(er) ,其中兩(liang) 個(ge) 夭折。為(wei) 了讓五個(ge) 女兒(er) 出嫁得風光一些,蘇轍幾乎花光了畢生積蓄。據蘇轍的孫子蘇籀在《欒城遺言》一書(shu) 中記載,僅(jin) 僅(jin) 是第五個(ge) 女兒(er) 出嫁,蘇轍就賣掉了開封城郊的幾百畝(mu) 地,換來9400貫銅錢,全部做了嫁妝。按照購買(mai) 力,這9400貫銅錢相當於(yu) 現在人民幣750萬(wan) 元!

  為(wei) 了嫁閨女,竟然賣地賣房甚至還要借債(zhai) ,現代人聽了可能會(hui) 感到稀奇,其實在宋朝一點兒(er) 也不稀奇。宋朝家訓經典《袁氏世範》寫(xie) 道:“當早為(wei) 儲(chu) 蓄衣衾、妝奩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費力。若置而不問,但稱臨(lin) 時,此有何術?不過臨(lin) 時鬻田廬。”生了女兒(er) 就要早早地準備嫁妝,假如等到出嫁時才去準備,怎麽(me) 來得及呢?恐怕隻能賣房子賣地了。

  宋朝盛行厚嫁之風,南宋初年跟隨宋高宗南渡的大臣李光生了個(ge) 女兒(er) ,朋友寫(xie) 信祝賀,李光回信道:“家有五女,賊盜不過其門。”你們(men) 就別祝賀了,我發愁還來不及呢!沒聽俗話說嗎?誰家要是生了五個(ge) 女兒(er) ,連小偷都不屑於(yu) 光顧他們(men) 家。而蘇轍剛好有五個(ge) 女兒(er) 存活,所以蘇軾在寫(xie) 給同學章惇的一封信裏感歎:“子由有五女,負債(zhai) 如山積。”我弟弟蘇轍不幸生下五個(ge) 女兒(er) ,欠下一屁股巨債(zhai) 。

  那麽(me) 好,答案來了:蘇轍做那麽(me) 大官,為(wei) 啥買(mai) 房那麽(me) 晚?是因為(wei) 幫哥哥還債(zhai) 嗎?錯,是因為(wei) 嫁女兒(er) 把錢花光了。

  文並供圖/李開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