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死不渝的愛情之旅——評昆劇《影梅庵憶語——董小宛》

發布時間:2022-04-13 14: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尚文超

  《影梅庵憶語——董小宛》是由羅懷臻、沈杏蓮編劇,曹其敬、徐春蘭(lan) 導演,北方昆曲劇院傾(qing) 力打造的昆曲劇目。劇名取自明末清初學者、詩人冒襄撰寫(xie) 的中篇小說《影梅庵憶語》。《影梅庵憶語》回憶了作者和董小宛在明末清初易代之際顛沛流離又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這些內(nei) 容經過劇作家的改編,被展現在了昆劇《影梅庵憶語——董小宛》中,並配以現代的舞台美術效果,呈現出古典美與(yu) 現代美相生相諧的詩境品格。

  劇中,董小宛,字青蓮,是家道中落淪落青樓的名妓。冒襄,字辟疆,是明末大才子。董小宛在青蓮居每天泡上一壺碧螺春,苦等戀人,等到第七百三十壺時,終於(yu) 得償(chang) 所願。而冒辟疆則在托人還錢送信後等待董小宛的回信,收不到回信便打算不再赴約,也為(wei) 後麵的故事埋下了伏筆。誤會(hui) 解除後,董小宛隨冒辟疆回家。因冒母出麵阻攔,董小宛被安排在冒家別院影梅庵居住,未及成婚便遭遇戰亂(luan) 。

  舉(ju) 家避禍出行時,一箱絕世善本的書(shu) 使全家人陷入兩(liang) 難境地——箱子占據了一個(ge) 人的位置,救古籍還是救人,命運拋給冒家人兩(liang) 難選擇。董小宛在危急時刻主動留下,書(shu) 籍得保。避難歸來冒辟疆身染重病,氣若遊絲(si) 時,靈魂出竅與(yu) 董小宛各自表白卻無法讓對方聽見。董小宛想自殺殉情,冒辟疆情急之下竟活轉過來。讓人想到古典昆曲劇目《牡丹亭》中杜麗(li) 娘為(wei) 愛而死、為(wei) 愛而生的情節。杜麗(li) 娘為(wei) 愛而死是對美好的渴望而不可得,董小宛為(wei) 愛赴死表現出對愛情的矢誌不渝。

  故事的最後一幕,為(wei) 照顧冒辟疆而心力交瘁、病體(ti) 虛弱的董小宛等待著冒家為(wei) 其籌備的正式婚禮,而出門尋藥被大雪阻了歸途的冒辟疆與(yu) 董小宛在舞台上演隔空對話互訴衷腸。觀眾(zhong) 感受到愛穿越了時間空間,那一刻他們(men) 相互擁有。最終,董小宛在生命最後完成了拜堂儀(yi) 式,老年冒辟疆回憶當年,吟誦一闕《卜算子》:“夢醒紅顏逝,猶信在咫尺。白發蕭蕭憶青絲(si) ,追憶凝成字。”

  許多古典戲曲劇目中,才子佳人以皇帝賜婚之類的大團圓作為(wei) 結局,為(wei) 的是教化人心。這部當代作品以悲劇結尾,配合劇中多處劇情,引發的是當代人的思考:愛是付出,是無怨無悔的追隨。

  戲曲欣賞的一大看點是看“角兒(er) ”。本劇的主演邵天帥、王琛是北方昆曲劇院的年輕演員,屬於(yu) 北昆“中生代”,多年經驗使他們(men) 的表演日趨完美,成功完成演繹。

  在舞台美術上,用現代設備打造出中國古典美的意境效果,如水墨畫般簡潔而富有內(nei) 在力量,淡淡一抹便是遠處的山,便是天邊雲(yun) ,為(wei) 敘事增加了感染力。從(cong) 董冒二人陰陽兩(liang) 隔對唱時的屏風剪影到風雪歸程與(yu) 洞房紅燭的同台時空交錯,以及一樹梅影的留白效果,無不體(ti) 現著這場古典與(yu) 現代相結合的舞台藝術的獨特魅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