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應對高技術製造業麵臨的挑戰

發布時間:2022-04-13 15:4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鄭騰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

  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體(ti)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為(wei) 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chan) 業(ye) ,是衡量一個(ge) 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和綜合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標誌。高技術製造業(ye) 具有高創新性、高滲透性和高帶動性,已成為(wei) 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領域,是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一環,對培育我國國際競爭(zheng) 與(yu) 合作新優(you) 勢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整體(ti) 上保持穩中向好。今年1月至2月,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4.4%,比去年12月提高2.3個(ge) 百分點,高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6.9個(ge) 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原材料價(jia) 格持續保持高位,一些非經濟因素影響了經濟領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正常發展,高技術製造業(ye) 自身也麵臨(lin)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發展後勁不足等現實挑戰,這些都阻滯了高技術製造業(ye) 更好發展的步伐。

  一方麵,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技術壁壘和供應鏈阻滯對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形成雙重壓力。就高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特點而言,不完全競爭(zheng) 、動態規模經濟和技術外部性等都較易引起貿易摩擦。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出台政策法規將我國企業(ye) 和科研人員限製在部分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之外,關(guan) 鍵領域知識技術的外循環受阻,產(chan) 業(ye) 發展也存在遊離於(yu) 全球核心創新網絡之外的風險。由於(yu) 高技術企業(ye) 長期融入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國際化程度普遍較高,全球供應鏈創新鏈加速調整和重構將對高技術企業(ye) 高端產(chan) 品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衝(chong) 擊。

  另一方麵,受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雙碳”目標約束的影響,高技術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持續攀升。一段時間以來,基礎原材料價(jia) 格高企,偏上遊的采礦和原材料等行業(ye) PPI持續處於(yu) 高位。需要注意的是,產(chan) 業(ye) 鏈利潤改善主要集中在上遊企業(ye) ,占比較大的中下遊企業(ye) 的利潤空間因此受到明顯擠壓。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ye) ,在上遊漲價(jia) 快、下遊提價(jia) 難的“兩(liang) 麵擠壓”下,麵臨(lin) 增產(chan) 不增收、利潤不斷下滑等問題,有些行業(ye) 的投資意願和投資能力也因此受到製約。同時,我國向“雙碳”目標持續進發,這就要求企業(ye) 調整生產(chan) 標準、工藝流程以及能源消費狀況,短期內(nei) 也將推高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成本。

  就高技術製造業(ye) 本身而言,還存在產(chan) 業(ye) 原創技術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不暢、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些短板弱項也不容忽視。

  在新發展階段,加快發展高技術製造業(ye) 是鞏固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推動製造業(ye) 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確保產(chan) 業(ye) 安全的戰略選擇,對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對此,需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和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等優(you) 勢,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平為(wei) 核心,強化國內(nei) 循環的主導作用,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wei) 高技術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著力強化國內(nei) 大循環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優(you) 化國際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抉擇。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傳(chuan) 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我們(men) 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nei) ,更多依靠國內(nei) 市場實現經濟發展。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導,關(guan) 鍵是要發揮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優(you) 勢,形成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動力、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依靠市場規模牽引外部需求的良性循環。要加大力度推動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在國內(nei) 具備一定產(chan) 業(ye) 基礎和創新能力的行業(ye) 發展。一方麵,降低對國際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盡力拓展進口來源地;另一方麵,引導企業(ye) 和政府部門更多采購國內(nei) 產(chan) 品,用好國內(nei) 市場對國內(nei) 產(chan) 品發展和技術迭代的推動作用。同時,鼓勵視聽技術、電信等低依賴性高技術產(chan) 業(ye) 積極參與(yu) 國際產(chan) 業(ye) 鏈分工,持續保持較強創新能力,培育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還要深度融入全球高技術產(chan) 業(ye) 鏈,培育和發展區域價(jia) 值鏈,進一步用國際先進技術、領先需求和高端市場牽引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更好發展。

  二是加大保供穩價(jia) 和幫扶力度,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結合高技術製造業(ye) 不同行業(ye) 的特點,有效推進保供穩價(jia) ,加大對相關(guan) 企業(ye) 的支持力度,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可根據市場供需形勢,持續釋放重要產(chan) 品保供穩價(jia) 的強烈信號,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ti) 對重要產(chan) 品的供應和價(jia) 格預期;加快形成大宗原料國際定價(jia) 權,利用國內(nei) 巨大市場需求形成買(mai) 方優(you) 勢,加強對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監測;充分發揮國家儲(chu) 備的市場調節作用,進一步做好重點產(chan) 品儲(chu) 備投放工作。與(yu) 此同時,還要結合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guan) 和推廣應用。在資金、人才、財稅等方麵,加大對采用低碳技術和工藝流程的企業(ye) 的幫扶力度。

  三是加強技術攻關(guan) 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特別是在高技術製造業(ye) 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直接決(jue) 定著產(chan) 業(ye) 發展未來。對此,要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科技攻關(guan) ,探索建立關(guan) 鍵共性技術發現機製,對已掌握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斷進行橫向擴張和垂直整合,加強行業(ye) 間協同合作,推進產(chan) 品研製研發和生產(chan) 工藝改造,有效利用研發創新資源;要著手建立本土高技術產(chan) 業(ye) 供應鏈、打造國產(chan) 化設備鏈,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手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要將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製落細落實,建立和完善“先確權、後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和增值。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