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運 “蓉”光煥發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dong)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hui) ”)將於(yu) 6月26日開幕。目前,成都已做好準備迎接大運會(hui) :49個(ge) 大運場館和大運村全部完工通過驗收,13個(ge) 配套交通項目建成通車;競賽組織進入全麵衝(chong) 刺階段,大運火炬“蓉火”和獎牌“蓉光”發布,大運火種完成交接;18個(ge) 競賽大項、269個(ge) 小項將迎來運動員的精彩角逐……
成都大運會(hui) 設置比賽和訓練場館49處,分布於(yu) 15個(ge) 區(市)和在蓉高校,目前已全部完工。49個(ge) 場館中,13個(ge) 為(wei) 新建場館,其餘(yu) 36個(ge) 為(wei) 舊館改建提升,精選22個(ge) 場館推進智慧化場館建設,體(ti) 現“綠色+科技”辦賽理念。
綠色大運,成為(wei) 海綿城市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仲春時節,幾場春雨讓“一秒入夏”的成都回到了春天。位於(yu) 成都市東(dong) 北部的新都香城體(ti) 育中心外,經曆一夜的小雨灑落,清晨,這裏的地麵仍舊是幹爽整潔。
原來,這座大運會(hui) 期間舉(ju) 辦籃球比賽的場館,正是展現綠色大運、智慧大運特點,以及海綿城市發展理念的一個(ge) 縮影。在該體(ti) 育中心外,圍繞場館一周的灰瀝青混凝土地麵看似平平無奇,卻內(nei) 有乾坤——打開瓶蓋,將水緩緩倒在地上,神奇的一幕出現了:流水在接觸到地麵的一瞬間便消失無蹤。幹爽的地麵,就好像從(cong) 來沒有水浸入過。
據介紹,這是因為(wei) 場館周圍都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術的結構地麵,這種“黑科技”可以讓地麵高效滲水、透水,持續保持路麵幹爽。最重要的是,它還有將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留存的雨水經過香體(ti) 中心雨水回收係統的處理,又可以轉換為(wei) 場館的綠化養(yang) 護用水。在香體(ti) 中心,利用這種雨水回收係統全年節水3000噸以上,耗水量降低20%,能基本滿足綠化養(yang) 護用水。
值得一提的是,新都香體(ti) 中心也是成都市新建大運場館中最早應用透水混凝土地麵的場館。
成都之北,大運會(hui) 閉幕式舉(ju) 辦場地鳳凰山露天音樂(le) 公園綠意盎然。據了解,公園整體(ti) 景觀設計融入天府文化、鳳凰文化、古蜀音樂(le) 文化,同時兼具國際化風格;采用海綿城市設計,實施屋麵綠化技術和景觀水生態平衡技術,巧妙利用坡地高差首創生態隔聲係統設計,實現了公園低成本運營維護。
作為(wei) 大運會(hui) 服務保障的重要功能載體(ti) ,設在成都大學的大運村,以“建改結合”的方式進行籌建,既滿足賽時運行要求,又考慮賽後學校教學和周邊社區的使用,實現節儉(jian) 辦賽和可持續利用。“目前大運村所有項目建設已全部完工,村內(nei) 配套設施順利推進。”成都大運會(hui) 執委會(hui) 大運村部負責人介紹,大運村劃分為(wei) 運行區、國際區、居住區和交通區,運動員注冊(ce) 、飲食、文化交流、健身在大運村內(nei) 都能一站完成。
按照“綠色、節儉(jian) 、必須”的原則,成都大運會(hui) 共設置比賽和訓練場館49處,分布於(yu) 成都市15個(ge) 區(市),包括東(dong) 安湖體(ti) 育公園、鳳凰山體(ti) 育公園、香體(ti) 中心等13處新建場館,以及四川省體(ti) 育館、城北體(ti) 育館等36處改造提升場館。目前,一大批場館經過改擴建,麵貌煥然一新。“目前,成都大運會(hui) 的49個(ge) 新(改)建場館已全部完工,場館的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水準,大運村運行體(ti) 係和功能支撐已經成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科技助力,全方位賦能智慧大運
成都大運會(hui) 所涉及的49個(ge) 比賽和訓練場館,分布於(yu) 成都市15個(ge) 區(市)。這些大運場館,都應用了不少建設新技術和運營管理“黑科技”。除新都香體(ti) 中心的透水混凝土地麵外,鳳凰山體(ti) 育公園綜合體(ti) 育館的地麵,也配備了製冰/熱回收係統,可實現專(zhuan) 業(ye) 冰球/籃球場地快速轉換。
此外,鳳凰山體(ti) 育公園足球場采用的專(zhuan) 業(ye) 錨固草坪,不僅(jin) 四季常青,還包含了自動灌溉設備和通風設備。
除了場館硬件設施以外,在軟件方麵,成都大運會(hui) 還構建了智慧高效的賽時運行體(ti) 係。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成都打造了智慧大運體(ti) 係,充分應用5G、8K、物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起賽事信息係統、場館智慧管理體(ti) 係、大運村服務體(ti) 係,將智慧應用運用到場館管理、觀賽體(ti) 驗、媒體(ti) 傳(chuan) 播等場景中。
目前,這套智慧場館運行管理平台已覆蓋包括大運場館在內(nei) 的22個(ge) 成都體(ti) 育場館,全天候在線監測、分析預測各場館設備狀態和能耗環境。大大降低了場館運行成本,提升了場館運營管理水平。
這套由成都市體(ti) 育局申報的智慧場館運行管理平台項目,去年成為(wei) 國家智能社會(hui) 治理實驗基地公示名單中的8個(ge) 體(ti) 育類特色基地公示項目之一。
再過兩(liang) 個(ge) 多月,當大運會(hui) 開幕之際,“大運元宇宙體(ti) 驗平台”即可讓世界來賓在手機端、機器人端等設備體(ti) 驗成都美景美食和購物,給國內(nei) 外年輕人帶來交流互動新體(ti) 驗;大運村和“誌願者之家”等場所,通過4K高清屏幕為(wei) 參賽人員提供可視化、智能化、趣味性健身訓練;遍布東(dong) 安湖體(ti) 育公園和川投網球中心的智慧路燈“小白楊”,通過整合照明、交通視頻監控、WiFi、LED信息顯示屏等物聯網智慧設備,實現賽事與(yu) 智慧城市管理交融發展。“掌上大運”終端和智慧翻譯係統,可提供賽事提醒、賽事觀看以及導航、智能翻譯等便捷高效服務。
2月27日,以賽事命名的“大運號”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了AI衛星互聯網首次融入世界綜合性運動會(hui) ,為(wei) 大運會(hui) 提供衛星數據通信、融媒體(ti) 資源、碳中和監測以及“大運星球”互動功能等方麵服務。
“成都大運會(hui) 將是展示成都科技創新力量的一次盛會(hui) ,不僅(jin) 為(wei) 新技術提供運用價(jia) 值,還創造更多本土科創企業(ye) 與(yu) 世界綜合性運動會(hui) 精準接軌的機遇。”成都大運會(hui) 執委會(hui) 開發活動部專(zhuan) 職副部長苗峪源表示。
嚴(yan) 格防控,為(wei) 大運會(hui) 提供完備的防疫保障
為(wei) 實現安全辦賽,成都市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疫情防控方麵,成都大運會(hui) 將借鑒北京冬奧會(hui) 經驗,建立工作專(zhuan) 班,18個(ge) 競賽項目將實行“一賽一策”防疫細則,實施嚴(yan) 格的閉環管理。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標準運營賽事?同樣成為(wei) 成都大運會(hui) 籌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為(wei) 此,成都已經編製了《成都大運會(hui)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涵蓋入境、大運村、場館、住宿點等10個(ge) 方麵內(nei) 容和遠端防控、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個(ge) 人防護等48條措施,形成賽事防控政策體(ti) 係。
日前,成都大運會(hui) 組委會(hui) 相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舉(ju) 辦了“科技賦能大運專(zhuan) 場對接會(hui) ”。來自智能智慧、疫情防控等領域的20項硬核科技亮相,這些有望服務大運會(hui) 的“黑科技”,將助力成都呈現一場更精彩、更安全的大運會(hui) 。
對接會(hui) 上,成都大運會(hui) 執委會(hui) 共在2大方麵、14大類別與(yu) 相關(guan) 科研單位進行了對接,其中既有智能智慧類,包括環境清潔、消殺服務、測溫防護、頒獎儀(yi) 式、體(ti) 育展示、娛樂(le) 空間、安防係統、接待谘詢、導覽係統和醫療保健十大智能智慧應用場景;也包括防疫防護類,涉及防護、消殺、消毒、測溫四大類用品。
通過對接會(hui) ,一大批“黑科技”產(chan) 品將出現在成都大運會(hui) 上:由當地科技企業(ye) 研發的新冠一體(ti) 化核酸檢測盒將投入使用,“它就像一個(ge) 打火機一樣大小,檢測後30分鍾之內(nei) 就能夠出結果,非常便捷。”該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新冠一體(ti) 化核酸檢測盒整合樣本製備、擴增及檢測三個(ge) 步驟於(yu) 一個(ge) 打火機大小的檢測盒中,減少樣本預混和加樣操作中可能出現的人為(wei) 失誤,相當於(yu) 為(wei) 每個(ge) 樣品提供一套全新的PCR實驗室,將可能的交叉汙染和病原體(ti) 傳(chuan) 播風險都控製在密封的檢測盒內(nei) 。
在大運會(hui) 上,“抗新冠病毒納米噴霧”也將正式投入使用,該產(chan) 品用植物基替代石油基化學品,通過在噴灑物表麵殘留一層納米塗層,讓納米噴霧材料與(yu) 細菌表麵的膜蛋白結合,形成網絡狀結構,包裹在細菌表麵,瞬時滅殺細菌,能持續48小時有效殺滅,抑菌率大於(yu) 99%。
據了解,為(wei) 了辦好大運會(hui) ,在科技防疫、場館建設、科學訓練、賽事直播等多個(ge) 方麵,成都湧現出一大批豐(feng) 富多樣的科技產(chan) 品。此次,圍繞“保運行、保比賽、保轉播”工作要求,按照“綠色、節儉(jian) 、必須”的篩選原則,共篩選出20個(ge) 項目。特別是在賽事防疫、檢測消毒、智能訓練、新一代通信等方麵,展示的一係列先進實用技術,將為(wei) 大運會(hui) 辦賽、參賽、觀賽貢獻科技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