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新院長徐天進:“忐忑”赴任 還需補課
中新網杭州4月14日電 題:良渚博物院新院長徐天進:“忐忑”赴任 還需補課
作者 童笑雨
蓄著白胡子,戴著圓框眼鏡,接過聘書(shu) 的那一刻,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天進多了一個(ge) 身份: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長。致詞時,他全程脫稿,言語中滿是謙卑。
“其實我很忐忑。做好這份工作,我還要大量補課。”對於(yu) 良渚博物院的未來,徐天進一言以蔽之:向民眾(zhong) 輸送健康的、他們(men) 愛吃的精神食糧。“這樣才對得起良渚這塊‘金招牌’。”
4月14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在浙江杭州舉(ju) 行院長聘任儀(yi) 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受邀擔任院長,這也是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長。
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chuan) 良渚文化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考古遺址博物館。
徐天進坦言,從(cong) 接到良渚拋出的“橄欖枝”到如今赴任,惶恐、“忐忑”之感仍未消除。他提到,自己雖曾主持過多個(ge) 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但主攻方向是夏商周。
“良渚是史前文明,從(cong) 研究領域上來看是錯位的。”徐天進笑稱,從(cong) 小到大自己的職務都沒有帶過“長”字,成為(wei) 院長,如何帶好這個(ge) 團隊,也是一項挑戰。
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yu) 良渚的特殊性。“它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定位高。以後做出來的東(dong) 西,至少要能夠給浙江、給中國一個(ge) 交代。”徐天進說,這個(ge) 擔子,很沉。
在良渚遺址管理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王姝看來,徐天進是外聘院長的最佳人選。
據悉,除了考古學家這一身份,徐天進還是一名策展人,曾與(yu) 眾(zhong) 多當代各門類藝術家合作,舉(ju) 辦多種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展。還曾主持“安吉古城考古博物館基本陳列”的策展及遺址公園的整體(ti) 運營規劃。
“當下倡導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良渚更需要在博物館策展、社會(hui) 教育和文創開發等多方麵發力。”王姝說。
徐天進認為(wei) ,自己還需要補課,大量學習(xi) 。“良渚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聖地,‘聖’在哪裏,它和後來的文明有什麽(me) 關(guan) 係?這是我和良渚博物院的同事們(men) 需要研究、探索的地方。”
他理想中的博物館,是文化和曆史共存的地方。他想把良渚博物院打造成一個(ge) 滿足教育、研究的場所,讓文化遺產(chan) 與(yu) 社會(hui) 共享。
“其中的重要手段,就是文創的開發。”徐天進提到,希望能推動文化遺產(chan) 全方位地介入當代人的生活。“博物院本身並不大,但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一點一點做好。”
徐天進說,現在自己就想把每一個(ge) 點,想得周全點。“博物館的作用,是給社會(hui) 輸送精神食糧。這個(ge) 食糧一定要健康,讓大家愛吃。能做到這個(ge) ,就比較理想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