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讀者遨遊閱讀之河
作者:費斌妍
博爾赫斯說:“在人類使用的各種工具中,最令人驚歎的無疑是書(shu) 籍。其他工具都是人體(ti) 的延伸。顯微鏡、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電話是嗓音的延伸;我們(men) 又有犁和劍,它們(men) 是手臂的延伸。但書(shu) 籍是另一回事:書(shu) 籍是記憶和想象的延伸。”
而這也正是當代作家彭程在其散文集《閱讀的季節》中所傳(chuan) 遞的觀點,他認為(wei) 閱讀可以讓我們(men) 超越一己的生命隻能囿於(yu) 某個(ge) 時空中的局限,通過想象和代入性的體(ti) 驗,而擁有不止一次人生。
《閱讀的季節》是一本關(guan) 於(yu) 讀書(shu) 、藏書(shu) 、評書(shu) 、寫(xie) 書(shu) 等抒發閱讀寫(xie) 作經驗的文化散文集,文筆優(you) 美,視野開闊,哲思敏銳,體(ti) 驗豐(feng) 富,情感深厚。全書(shu) 分為(wei) 四輯:溯源、匯聚、宛轉、湧流。作者以雍容紆徐的語調緩緩講述自己與(yu) 名家經典的故事和在閱讀中自我生命的體(ti) 驗。四輯交匯融合,整本書(shu) 猶如精神發育的“河流”——從(cong) 源頭的小溪演化出下遊的壯觀,引領讀者一起遨遊閱讀之河。
在第一輯“溯源”中,作者帶我們(men) 聆聽了古今中外名家經典的源頭的聲音——清涼渾厚,親(qin) 切可人;在旁征博引中揭示了文化的強大製約力——母語文化的力量;在比照聯係中發現了作家之間的影響和借鑒、繼承和創新的多種表現形式;在反複吟誦的主題中去感受一種直抵事物核心、洞察存在底蘊的本領。在最後的篇章《為(wei) 什麽(me) 不讀經典》中,作者對追逐快速效率的都市人發出了閱讀經典的呼籲,因為(wei) 經典關(guan) 注的是具有根本和普遍意義(yi) 的生存狀態,也隻有經典作品的作者才能憑借天才般的洞察力,精準地揭示人性的熱情和無奈、豐(feng) 富和局限。
日本的山本玄絳禪師在龍澤寺講經說:“一切諸經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在第二輯“匯聚”中,作者分享了藏書(shu) 之趣,讀者和書(shu) 籍之間的聯係,大聲呼喊:“愛書(shu) 人是幸福人!”他用鏡子與(yu) 容貌的比喻講述了讀者會(hui) 因書(shu) 的精神、氣息、趣味和美學進入他的視野和胸次,成為(wei) 心靈的滋養(yang) 。閱讀不單單能開闊眼界,擴充經驗,增進智慧,享受情趣,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夠讓人保持生長。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zheng) 霸”,這是《左傳(chuan) 》故事展開的舞台;“人生幾日耳!長林豐(feng) 草,何所不適,而自苦若是?”這是袁中郎一顆率真心靈的自由傾(qing) 訴……在第三輯“宛轉”中,我們(men) 也仿佛置身在作者書(shu) 評中的原著美好世界裏,徜徉在原著裏的人、事、景中久久無法抽離,散文詩般的敘述語言讓人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原著的風貌。
“寫(xie) 作意味著生命的擴大。”這是作者在第四輯“湧流”中所作的關(guan) 於(yu) 寫(xie) 作曆程的分享。任何時代總有書(shu) 寫(xie) 者,寫(xie) 作成為(wei) 了人對抗命運、拒斥虛無的一種悲壯的手段。盡管寫(xie) 作的過程充滿了挑戰和艱難,但有追求的作家,總會(hui) 不斷地超越自我。作者從(cong) 語言的鍛造、寫(xie) 作的內(nei) 容、跨文化的文學交流等角度坦誠真摯地分享了自己的閱讀與(yu) 創作體(ti) 驗,博大豐(feng) 厚,酣暢淋漓。
作者在跋中說,《閱讀的季節》所談都與(yu) 書(shu) 籍有關(guan) 。期待這一本又一本的好書(shu) 能夠抵達大家的心靈深處,和每一個(ge) 生命個(ge) 體(ti) 融合、滋長,成為(wei) 我們(men) 自身最長久而熨帖的生命底色。相信在閱讀該書(shu) 的過程中,你還會(hui) 收獲作者分享的閱讀方法,比如我們(men) 需要重讀一本書(shu) ;關(guan) 注同一個(ge) 作家反複出現的主題;學習(xi) 閱讀不同文體(ti) 的書(shu) 的閱讀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適合自己的書(shu) ,“因為(wei) 有效的閱讀總離不開真切而深刻的生命體(ti) 驗”;把電影當書(shu) 看等等。當然,光是憑借閱讀的輸入是遠遠不夠的,不如像作者一樣拿起筆將閱讀中的所思所想寫(xie) 下來吧。
文學或許是一種延遲的滿足,閱讀吧,誠如加西亞(ya) ·馬爾克斯在《霍亂(luan) 時期的愛情》中所言:“讓時間流逝吧,我們(men) 會(hui) 看到它究竟帶來了什麽(me) 。”(費斌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