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出台製作行業標準 夯實電影強國基石

發布時間:2022-04-18 15:4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經過產(chan) 業(ye) 化改革之後20年的發展,中國電影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製作經驗和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比如中國的後期製作公司已經能夠做出《流浪地球》這樣令世人驚豔的國產(chan) 重工業(ye) 大製作科幻片。但在發展過程中,受累於(yu) 缺乏全行業(ye) 認可的流程和標準,中國電影後期製作產(chan) 業(ye) 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包括:市場不大且存在無序競爭(zheng) ;科技含量較低,軟件和算法的研發力量比較薄弱,軟件原創較少,較多地依靠引進;上遊環節的投資人和導演對後期製作了解和重視不夠,部分地增大了後期製作環節的壓力;後期製作環節的標準化、流程化、協同化不夠,導致效率不高。在這些不足中,科技方麵的問題需要更長期的努力來解決(jue) ,市場方麵的問題需要通過市場博弈來解決(jue) ,上遊同行的支持需要後期製作人員去溝通、爭(zheng) 取,而製作環節的效率問題,則可以通過行業(ye) 自律和科學管理,通過在全行業(ye) 倡導標準化、流程化、協同化來解決(jue) 。

  正是出於(yu) 這種考慮,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電影數字製作委員會(hui)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hui) 、中國電影聲音製作者聯盟這3家行業(ye) 協會(hui) 決(jue) 定,聯合研發推出電影後期製作的行業(ye) 標準,希望吸收全行業(ye) 的意見,逐步完善這個(ge) 標準,推動其獲得廣泛認可並在全行業(ye) 實施,進而推動後期製作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效率提高。

  我國要成為(wei) 電影強國,需要持續不斷地推出國產(chan) 大片,更需要打造強大的電影工業(ye) 基礎。電影工業(ye) 基礎有六大構成要素,包括強大的投融資體(ti) 係、龐大的創作和經營人才庫、要素齊全的影視基地、可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規模化的影院設施、強大的多層次發行體(ti) 係以及高效率、高科技的製作產(chan) 業(ye) 等。在這些要素中,高效率、高科技的製作產(chan) 業(ye) 非常重要。考察研究國際大製作影片的創作過程可以發現,製作的比例越來越大,高科技棚拍越來越多於(yu) 實景拍攝,後期前置的工作越來越多。在後期製作領域,我們(men) 要虛心承認自己是追趕者,可以借鑒國外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本土化的再創新,促進本土製作行業(ye) 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製定本土化的中國電影後期製作標準,就是我們(men) 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為(wei) 中國電影工業(ye) 夯實基礎的任務。

  後期前置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慣例,而且製作技術服務正在被越來越多地運用於(yu) 電影拍攝的前、中、後期,被業(ye) 內(nei) 人士所慣用的術語“後期製作”會(hui) 逐步成為(wei) 一個(ge) 名不符實的術語。所以,“中國電影後期製作標準”應該被“中國電影數字製作標準”所取代。

  理想的電影製作產(chan) 業(ye) ,應該實現製作標準化、生產(chan) 流程化、合作協同化、藝術科技化。製作產(chan) 業(ye) 的這“四化”,製作標準化尤為(wei) 重要,因為(wei) 隻有實現製作標準化,才可以達到生產(chan) 流程化、合作協同化,才可以在標準框架內(nei) 提高國產(chan) 電影的科技含量。近年來,我國的相關(guan) 行業(ye) 專(zhuan) 家一直致力於(yu) 探索電影製作標準化、流程化、協同化,研發撰寫(xie) 本土化的行業(ye) 製作標準文件。期待這一行業(ye) 標準早日麵世,為(wei) 做強中國電影工業(ye) 和建設電影強國夯實基石。劉 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