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頑主和他的新世界 作家石一楓獻出長篇《漂洋過海來送你》

發布時間:2022-04-19 10: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被視為(wei) “新京味兒(er) 小說”旗手的“70後”作家石一楓,首次將筆觸落到北京胡同裏的“原住民”,從(cong) 提籠架鳥到漂洋過海,新長篇《漂洋過海來送你》書(shu) 寫(xie) 了祖孫三代人的內(nei) 心世界和精神溝通,既有京味兒(er) 小說幽默大氣的底色,又寫(xie) 出了新一代青年的個(ge) 性。

  作為(wei) 魯迅文學獎得主,北京作家石一楓新作中的主人公那豆自小跟爺爺相依相伴,在胡同平房裏生活。爺爺的陡然去世,讓他心中無法釋懷,偏偏此時又意外在骨灰中發現了一塊似乎不屬於(yu) 爺爺的“異物”。這是什麽(me) 呢?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在這裏?他決(jue) 定一探究竟。誰知,這還僅(jin) 僅(jin) 是個(ge) 開端。當手機視頻裏傳(chuan) 來阿爾巴尼亞(ya) 的號子聲,當發小從(cong) 大洋彼岸傳(chuan) 來了新的線索,那豆決(jue) 定,背上行囊,為(wei) 了爺爺親(qin) 赴美洲大陸走一遭……

  通過探尋爺孫兩(liang) 代人的經曆,小說折射了長達半個(ge) 世紀的曆史變遷,從(cong) 爺爺輩的保家衛國、工廠轉型,到孫子輩的漂洋過海、世界互聯,截然不同但又彼此支撐的生活,撐開了小說的時空尺度,其中不變的是中國式的血濃於(yu) 水、生生不息。

  在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舉(ju) 辦的該書(shu) 首發式上,嘉賓們(men) 充分表達了對小說中祖孫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肯定與(yu) 喜愛。

  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中國當代文學真正寫(xie) 祖孫關(guan) 係的作品其實很少,《漂洋過海來送你》是相當長時間以來自己看過的這一關(guan) 係中最動人的一部:石一楓寫(xie) 出了祖孫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完整的生命,雙方世界觀與(yu) 價(jia) 值觀的溝通;一老一小兩(liang) 個(ge) 男人的關(guan) 係,有時候甚至像兄弟倆(lia) 。李敬澤尤其稱讚小說中對爺爺“那年枝”的塑造,這個(ge) 人物講理、要臉,兩(liang) 樣加一起就顯出了人物的“範兒(er) ”,這也是中國傳(chuan) 統的“範兒(er) ”。

  無論在現實中還是文學中,“北京”一向是石一楓的標簽,他做派很“北京”,語言更“北京”,其中有對老舍先生代表的傳(chuan) 統一脈的承續,也有不少人把他視為(wei) 繼王朔之後的“新京味兒(er) 小說”旗幟。《漂洋過海來送你》中的新一代北京青年,正在用不同於(yu) 前人的方式看待、接觸外部世界:在手機視頻裏,在陌生的大洋彼岸,在留學生們(men) 中間,異質的文化彼此碰撞,竟然毫不違和,反而“混搭”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提籠架鳥與(yu) 漂洋過海都可以看作現實的一個(ge) 側(ce) 麵,有時最本土、最傳(chuan) 統的元素反而會(hui) 轉化為(wei) 潮流和時尚,這也是“國潮”成為(wei) 近年流行的文化關(guan) 鍵詞的背景所在。

  李敬澤表示,相比於(yu) “北京性”與(yu) “在地性”,他更願意強調石一楓小說的“世界性”,因為(wei) 世界性在這個(ge) 時代已經深深刻進我們(men) 生活的肌理中,他讚賞石一楓的視野,寫(xie) 北京也就是寫(xie) 世界。

  對此,石一楓表示,在自己小時候,“國”的東(dong) 西是不“潮”的,流行風尚大多來自港台或歐美,而近些年,本土文化元素重新開始“潮”起來。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則把小說的“國潮範兒(er) ”看作一種接續,他認為(wei) 小說的核心就是“尋找”,那豆尋找爺爺這個(ge) 過程也是在尋找回憶、尋找文化,跟傳(chuan) 統價(jia) 值重新建立聯係,這才是真正的“國潮”。

  據悉,《漂洋過海來送你》的影視改編已在籌劃之中。(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