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中國節·詩畫節氣】穀雨:感知春的心靈在跳動

發布時間:2022-04-20 10:01:00來源: 光明網

  【網絡中國節·詩畫節氣】

  穀雨:感知春的心靈在跳動

  作者:侯楠楠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ge) 節氣。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wei) 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為(wei) 戴勝降於(yu) 桑。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布穀鳥像鬧鈴一樣提醒人們(men) 抓緊勞作,桑樹上出現戴勝鳥的身影。

  氣候的律動首先被一顆小綠芽感知到。“穀雨穀雨,采茶對雨”。明前茶太過嬌嫩,量少而價(jia) 高,穀雨茶才是春茶中真正的主角,正所謂“清明見芽,穀雨見茶”。茶,是一係列自然因素所塑造的隨機性作品,有著一種過程與(yu) 結果的微妙呼應。品一杯穀雨茶,似能將這一年的陽光、溫度、雨水、風一飲而下。

  《敦煌二十四節氣》原畫出自《不可思議的敦煌·與(yu) 萬(wan) 物共生長》創作展——最佳創作團隊獎「豆莢創意」小朋友們(men) 的集體(ti) 創作。動畫製作:滿晨

  宋代是我國茶文化發展的一個(ge) 巔峰,網紅鼻祖宋徽宗不僅(jin) 愛書(shu) 畫,也愛喝茶,還寫(xie) 了本書(shu) 叫《大觀茶論》。在以宋朝為(wei) 背景的影視劇中,我們(men) 時常看到文人雅士及貴族開party時點茶活動的場景。點茶,就是將茶研磨成粉末,製成膏狀,然後用開水衝(chong) 入,會(hui) 形成細膩的白沫,即“湯花”。

  湯花如中國傳(chuan) 統寫(xie) 意水墨畫般變化多姿,於(yu) 是,比拚點茶技藝的“鬥茶”興(xing) 起,這種活動不僅(jin) 比手藝,還要比審美,宋徽宗、範仲淹等等,都是當時知名的點茶選手。陸遊寫(xie)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早上起來,寫(xie) 寫(xie) 字,練習(xi) 一下點茶,下次社交我就是妥妥的C位。

  茶不僅(jin) 僅(jin) 是風雅的代名詞,也廣泛應用於(yu) 市井與(yu) 日常。王安石在《議茶法》中說:“茶之為(wei) 民用,等於(yu) 米鹽,不可一日以無”,由此昭示了茶葉的流通,使“柴米油鹽醬醋茶”並列為(wei) 最基本的民生用品。

  飲茶,既是生活美學,更是一種生活哲學。林語堂這樣形容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角色:在家中喝,上茶館也喝;開會(hui) 時喝,大家講理也喝;早飯前喝,晚飯後也要喝,有了這“清茶一壺”,似乎到哪裏都可以隨遇而安了。一種天人合一、圓融自洽的人生況味與(yu) 中國式味覺審美,便凝聚在這方寸之間。

  除卻飲茶,穀雨節氣更重要的意義(yi) 仍舊是指導農(nong) 耕。穀雨源自“雨生百穀”之說,反映著穀雨的農(nong) 業(ye) 氣候意義(yi)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終結了霜凍天氣,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加快。溫暖、濕潤的氣候,正有利於(yu) 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yu) 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從(cong) 中可以看出,穀雨節氣圍繞著 “雨”這個(ge) 中心,是莊稼被潤澤之意。“穀雨前,好種棉”、“清明麻,穀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過了穀雨種花生”等諺語,是不同地區以穀雨節氣指導農(nong) 耕的規律總結。山東(dong) 沿海地區還有過“穀雨節”的習(xi) 俗,並有“穀雨到,鮁魚跳”的說法。漁民會(hui) 在這一天舉(ju) 行盛大的祭祀海神儀(yi) 式,祈求一年的平安與(yu) 收成。

  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中,惜春是一個(ge) 十分重要的主題,麵對美好但易逝的事物,人往往心情複雜。穀雨之後,牡丹花應信而來。白居易寫(xie) 詩說,“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惟有兩(liang) 支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他擔心牡丹花第二天就被風雨吹落,夜裏也要拿著燈看花,不能延長時間就去延長體(ti) 驗,有“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那麽(me) 點意思。寫(xie) 花其實是為(wei) 了將春光具象化,惜花便是惜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找春天,白居易是專(zhuan) 業(ye) 的。蘇東(dong) 坡後來寫(xie) “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完全與(yu) 白居易達成跨時空共情。

  《文心雕龍》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穀雨為(wei) 春季收尾,但大可不必唱一曲悵惘的哀歌,歎息“無計留春住”。春是生長著的,它的一部分已經結束,另一部分將隨我們(men) 進入下個(ge) 季節的新陳代謝。在某個(ge) 情景中,或許是繁花落盡後的一片綠蔭,或許是穀雨茶中的私藏春意,都是春的心靈在跳動。就帶著這份春的禮物與(yu) 橫亙(gen) 著的時光,期待與(yu) 它的再次相逢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