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鳥語人》:詮釋新時代生態美學

發布時間:2022-04-20 10:0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阿利

  由陝西廣電影視文化公司出品,李勇、唐堯執導,獲得第九屆印度諾伊達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生態題材電影《鳥語人》近日登陸央視六套電影頻道。影片以一隻朱鹮從(cong) 被救助到放飛的過程為(wei) 敘事線索,牽連起一段保護朱鹮的父女接力故事,詮釋了新時代生態美學的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

  秦嶺對陝西來說,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yi) 。千百年來,以秦嶺為(wei) 表現對象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進入新時代,秦嶺的自然保護實踐也成為(wei) 陝西文藝創作的重要源泉。影片《鳥語人》將鏡頭聚焦秦嶺朱鹮的生態保護,以視聽藝術表達對生態問題的思考,一方麵展現了朱鹮與(yu) 人類的親(qin) 密關(guan) 係,另一方麵傳(chuan) 達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必要性。

  故事主線圍繞朱鹮“十九”從(cong) 被救助到放飛的過程展開敘述,展現了張致遠等動物保護科學家真情付出、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電影片尾還將劉蔭增、路寶忠、陳有平等科學家保護朱鹮的真實事跡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表達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

  影片致力於(yu) 表現生態環境與(yu) 現代人感情的雙重新生,提升了電影的哲理內(nei) 涵。女兒(er) 張晗在目睹朱鹮“十九”被救的全過程後,理解了父親(qin) 張致遠對救護朱鹮的執著,最終選擇接替父親(qin) ,將保護朱鹮的事業(ye) 傳(chuan) 承下去,暗合了秦嶺生態保護的長久發展。

  中國傳(chuan) 統美學思想中,意象是一個(ge) 重要範疇,是審美活動的重要載體(ti) 。電影《鳥語人》將朱鹮與(yu) 人類的關(guan) 係作為(wei) 表現對象,將朱鹮、鬆樹等自然景物重塑為(wei) 審美對象,普通的動物與(yu) 植物變成一個(ge) 饒有意味的審美符號,營構出特有的生態美學意象。在民間,朱鹮由於(yu) 性格溫順,體(ti) 態秀美典雅,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影片中,朱鹮首先被塑造為(wei) 良好生態環境的象征,靈動的朱鹮飛翔在秦嶺,為(wei) 三秦大地帶來福音。結尾處,朱鹮“十九”的孩子在眾(zhong) 人的保護下順利孵化。朱鹮的新生也成為(wei) 張致遠父女之間情感新生的映襯,一段親(qin) 情故事在美麗(li) 的洋縣延續。

  影片主創者還以精雕細琢的態度捕捉朱鹮的魅力與(yu) 靈動以及秦嶺山區富有詩意的生態畫卷,展示了朱鹮保護者為(wei) 嗬護朱鹮、保護生態所付出的努力,讓觀眾(zhong) 在對自然美歎為(wei) 觀止的享受中,產(chan) 生對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例如,遼闊空曠的遠景鏡頭與(yu) 活潑靈動的空鏡頭俯瞰秦嶺山區的美麗(li) 風光,提升了電影畫麵的詩性氣質。同時,影片中不同的色彩變化與(yu) 人物心境相互統一,使故事的層次更加豐(feng) 富。

  電影《鳥語人》飽含對詩情自然的留戀與(yu) 擁抱,將秦嶺朱鹮保護的生動實績與(yu) 人物情感彌合的敘事線索相互融合,從(cong) 更為(wei) 廣闊的角度呼籲人類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保護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

  (作者係陝西省電影家協會(hui) 主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