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禹文化從浙江紹興走向東亞 中日韓禹王遺跡圖正式發布

發布時間:2022-04-20 10: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xing) 4月20日電 題:大禹文化從(cong) 浙江紹興(xing) 走向東(dong) 亞(ya) 中日韓禹王遺跡圖正式發布

  作者 王題題 俞鵬炯

  4月19日,《中國禹跡圖》(2022版)和《日本禹王遺跡分布圖》《韓國禹王遺跡分布圖》在浙江紹興(xing) 發布。

  大禹是中華民族治水英雄,被後人尊為(wei) “立國之祖”。為(wei) 進一步傳(chuan) 承大禹文化、弘揚大禹精神,千百年來,中國學者不斷探尋和保護中華大地上的禹跡。如北宋時期,曾有《禹跡圖》問世。

  紹興(xing) 是大禹陵所在地,一直致力於(yu) 大禹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2018年起,紹興(xing) 先後發布了《紹興(xing) 禹跡圖》《浙江禹跡圖》。

  2021年,紹興(xing)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牽頭將紹興(xing) 市域內(nei) 的64個(ge) 禹跡點進行了標識落地,編製了《禹跡圖編製導則》,同時啟動了《中國禹跡圖》和《東(dong) 亞(ya) 禹跡圖》編製工作。

  據悉,此次發布的編製圖內(nei) 容包括《中國禹跡圖》(2022版)和《日本禹王遺跡分布圖》《韓國禹王遺跡分布圖》以及《日本韓國禹跡考釋》。

  其中,《中國禹跡圖》(2022版)已完成製圖。該圖以全國、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為(wei) 重點,選擇和禹相關(guan) 的山川、寺廟、文化遺產(chan) 遺存遺跡,共收集近千處,其中選擇有代表性的350處作為(wei) 2022版進行發布。

  據中國水利學會(hui) 水利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紹興(xing) 市鑒湖研究會(hui) 會(hui) 長邱誌榮介紹,《中國禹跡圖》編製是一項探索性工作,不是簡單羅列,而是新的曆史時期文化探索研究成果的係統綜合和展示,為(wei) 文史、水利等學術研究提供導引,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大禹文化提供依托借鑒。

  除《中國禹跡圖》(2022版)外,當天發布的《日本禹王遺跡分布圖》《韓國禹王遺跡分布圖》以及《日本韓國禹跡考釋》等編製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例如,經日本治水神·禹王研究會(hui) 審核通過的《日本禹王遺跡分布圖》,共收錄日本禹王遺跡153處,包括禹王神像、禹王畫、禹王廟、文命宮、祈禱壇等;《韓國禹王遺跡分布圖》編製工作獲得韓國丹陽禹氏宗親(qin) 會(hui) 贈送的珍貴資料《禹氏寶鑒》和《丹陽禹氏的故事》,通過實地走訪搜集到相關(guan) 禹跡37處等。

  據了解,此次《中國禹跡圖》(2022版)和《日本禹王遺跡分布圖》《韓國禹王遺跡分布圖》編製工作階段性成果的發布,是繼《紹興(xing) 禹跡圖》《浙江禹跡圖》《紹興(xing) 禹跡標識導讀》出版後,紹興(xing) 在大禹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上的又一次創新實踐。

  在紹興(xing)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何俊傑看來,“講好大禹故事,傳(chuan) 承大禹精神是深挖紹興(xing) 文旅資源,打造中華文明標識,實現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的重要抓手。”

  因此,他希望,“中日韓禹跡圖不僅(jin) 要標準化,還要數字化,通過一張圖向多張圖的文化轉化,成為(wei) 文化創新的典範,文旅融合成功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紹興(xing)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在線上開啟了“禹跡尋蹤”有獎打卡活動,4月17日至4月30日期間,遊客前往紹興(xing) 禹跡點位進行打卡拍照,可兌(dui) 換諸多獎品。(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