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芳華”深耕越劇傳承 “藝”起抗疫

發布時間:2022-04-20 11:00: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福州4月19日電(記者劉可耕)“牡丹競放笑春風,喜滿華堂壽燭紅。白首齊眉慶偕老,五女爭(zheng) 來拜壽翁……”19日,福建芳華越劇院“第七代”“第八代”青年演員合演匯報劇目《五女拜壽》排練專(zhuan) 場在福建芳華越劇院尹語小劇場舉(ju) 行。

  當天,福建芳華越劇院在做好劇院排練場所、演員自身疫情防控前提下,組織由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尹派非遺傳(chuan) 承人陳麗(li) 宇,一級演員、全國戲曲領軍(jun) 人才、張派非遺傳(chuan) 承人、福建芳華越劇院院長鄭全等劇院藝委會(hui) 部分高級職稱人員,現場對參加排練的年輕演員逐一進行針對性指導,以提升她們(men) 的表演水準。

  據悉,去年11月4日,“芳華”迎來了由福建芳華越劇院和嵊州越劇藝術學校聯合培養(yang) 的“第八代”、10位年輕的芳華人,她們(men) 在此開啟新的藝術生活。隨後,這批“第八代”演員開始為(wei) 自己的畢業(ye) 匯報演出《五女拜壽》等練唱練樂(le) 。

  自福建省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劇院一方麵根據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的部署要求,給演出活動按下了暫停鍵,“藝”起抗疫,推出“雲(yun) 賞芳華”係列線上展演,豐(feng) 富疫情防控期間民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

  同時,全體(ti) 演職員在嚴(yan) 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停演不停練”,進行了緊張有序的傳(chuan) 承教學。在院方的統籌規劃下,圍繞著第八代的畢業(ye) 匯報劇目《五女拜壽》和參加央視《一鳴驚人》的節目《何文秀·桑園訪妻》《惜別離》,以及尹派經典傳(chuan) 承劇目《玉蜻蜓》等,由劇院藝委會(hui) 成員進行“傳(chuan) 幫帶”教學指導工作,探索戲曲人才傳(chuan) 承培養(yang) 路徑,進而提升年輕演員藝術水平。在傳(chuan) 承技藝的同時,老師們(men) 還尤其注重“藝德”的傳(chuan) 承,要求青年演員要有感恩之心,感恩黨(dang) 、感恩偉(wei) 大的時代,努力接續傳(chuan) 承“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的“芳華”院訓和尹桂芳先生創造的尹派越劇藝術。

  排練間隙,鄭全受訪表示,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越劇·尹派”和福建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尹派越劇傳(chuan) 承基地,福建芳華越劇院始終將人才視為(wei) 傳(chuan) 承發展的根本支撐,在人才培養(yang) 上不遺餘(yu) 力。

  據介紹,今後,劇院還將圍繞新編越劇《唐琬》、革命曆史題材劇目《江姐》、尹派移植改編劇目《團圓之後》和尹派經典傳(chuan) 承劇目《何文秀》等進行組織“傳(chuan) 幫帶”教學指導工作,力爭(zheng) 形成常態化機製,為(wei) 新時代傳(chuan) 統戲曲藝術繁榮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福建芳華越劇院前身為(wei)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1946年由人民藝術家尹桂芳在上海創建。1959年,芳華越劇團從(cong) 上海遷至福建,2019年10月更為(wei) 現名。劇院先後排演過《沙漠王子》《盤妻索妻》《紅樓夢》《何文秀》《玉蜻蜓》等數百個(ge) 劇目。數十年來,“芳華”獲得眾(zhong) 多獎項。2008年“越劇(尹派)”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擴展項目名錄。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