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安徽省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沾滿兩腿泥 送戲進萬村

發布時間:2022-04-20 11: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ye) 庭

  “樹上的鳥兒(er) 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台上演員們(men) 在表演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台下村民們(men) 不由自主跟著哼唱。選段唱完,演員離場,村民卻意猶未盡——“咋結束了,整部戲還沒唱完呢。”這些年,安徽省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持續開展“送戲進萬(wan) 村”活動,不僅(jin) 走遍了當塗全縣所有村子,而且足跡還留在長三角地區很多村子。“每到一個(ge) 地方,農(nong) 民朋友都覺得一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演出不過癮,巴不得我們(men) 一次演上三天三夜。”公司總經理王榮芬說,“這讓我們(men) 看到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文化藝術的強烈需求,也堅定了我們(men) 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的決(jue) 心。”

  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當塗縣黃梅戲劇團,始建於(yu) 1958年,長年紮根基層提供文化服務,年均演出250餘(yu) 場,觀眾(zhong) 達15萬(wan) 人次。近日,該公司被中央宣傳(chuan) 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授予“第九屆全國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ti) ”稱號。

  人才是文藝院團最大的財富。王榮芬坦言,作為(wei) 縣級劇團,他們(men) 麵臨(lin) 的最大困難就是人才缺乏。2010年改製後,劇團隻有23個(ge) 人,為(wei) 充實力量,又返聘和外聘了18人。這支平均年齡40多歲的隊伍,堅守紮根基層、服務群眾(zhong) 的初心,先後創排了50餘(yu) 個(ge) 優(you) 秀劇(節)目,不斷豐(feng) 富演出內(nei) 容和演出形式。

  2017年,通過向上級部門爭(zheng) 取資金,該公司創作出扶貧題材當代黃梅戲《燕子歸時》,作品情節緊湊精彩,故事鮮活有趣,情感真摯溫暖,唱腔悠揚淳樸。《燕子歸時》不僅(jin) 獲得安徽省“五個(ge) 一工程”獎,還實現了當塗縣在“五個(ge) 一工程”獎上零的突破,並且登上了國家級舞台。

  王榮芬說,基層劇團一定要紮根鄉(xiang) 土,多寫(xie) 多演反映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的戲。公司根據“當塗好人”畢金根的事跡創作的《桃花謠》,既受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喜愛,又登上了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hui) 演的舞台。五六年來,《桃花謠》已成為(wei) “送戲進萬(wan) 村”的保留劇目,演出近千場,觀眾(zhong) 達50多萬(wan) 人次。

  王榮芬介紹,除了每年參加安徽省“送戲進萬(wan) 村”活動,開展“戲曲進校園”“文化四下鄉(xiang) ”“進軍(jun) 營慰問”等文化惠民演出也成為(wei) 公司的常態化工作。同時,演出節目不斷推陳出新,除了黃梅戲,還推出歌舞、小品、快板等不同節目,並采取“你點單,我配送”文化菜單服務模式,把演出送到群眾(zhong) 家門口。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