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相城區:從“心”出發 助力老年人科學防疫
“阿姨您好,這是我們(men) 的核酸檢測科普圖,你看這樣做又快又安全……”近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朱巷社區的誌願者們(men) 原創“大巷”這一老年友好社區形象,更加生動地向老人講解核酸檢測的規範要求,傳(chuan) 遞科學防疫的理念和方法,補齊老年群體(ti) 防疫短板,不僅(jin) 進一步築牢了社區防疫屏障,也大大提升了該社區的老年友好氛圍。
巧用科普圖、手機貼,讓老年人不再談“酸”色變
不少居民反映,家裏老人一聽說要做核酸,就有點害怕,產(chan) 生抵觸情緒。基於(yu) 此,朱巷社區的“大巷誌願團”就巧用圖示,向老人們(men) 耐心科普做核酸的注意事項。除科普圖示外,他們(men) 還設置了“核酸檢測、老人先行”“排隊隊、做酸酸 、不怕怕、防冠冠”“核酸檢測不可怕 放鬆防疫最可怕 ”等溫馨提示。劉阿姨笑著說:“有了這些圖示,我們(men) 老年人就知道該怎樣科學安全地進行檢測了,真的很貼心。”
為(wei) 了更好地宣傳(chuan) 和引導老年人參與(yu) 核酸檢測,大巷誌願團還以大象為(wei) 吉祥物,並配上正能量的語句——“應檢盡檢不落一人”“抗擊疫情全民行動”等,印製成精美的手機貼。在分發核酸檢測憑證的出口,發放給老人,讓他們(men) 粘貼在手機上。“每次做核酸,都能領到一張不同花色的貼紙,貼在手機上很好看,我的孫子也很喜歡。”曲阿姨開心地說。
走街串巷,隻為(wei) “兜牢”老人的口罩
由於(yu) 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存在輕視和僥(jiao) 幸心理,再加上老年人比較節儉(jian) ,大巷誌願團在巡查中發現,小區內(nei) 存在部分老年人不佩戴口罩、戴口罩時把鼻子露在外麵以及一個(ge) 口罩重複使用等情況,導致口罩的防疫效果大打折扣。
為(wei) 此,誌願者們(men) 一邊加大對小區內(nei) 老年人的防疫科普宣傳(chuan) ,一邊給沒有佩戴口罩和口罩受損嚴(yan) 重的老人們(men) 贈送口罩。“張老伯,口罩要正確佩戴,充分覆蓋口鼻等部位,不能隨意外露”“羅好婆,這個(ge) 口罩已經很舊了,沒有防護作用了,給您換個(ge) 新的”……這些關(guan) 切的話語和溫情的舉(ju) 動,感動了社區的老年人,也使未正確戴口罩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大巷電視台”線上播報,精準助力防疫
由於(yu) 朱巷社區老年群體(ti) 龐大,社區還專(zhuan) 門設置了電視台,采用蘇州話與(yu) 普通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防疫內(nei) 容播報,用接地氣的話語和老年群體(ti)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提醒他們(men) 做好個(ge) 人防護,不紮堆不聚集,精準助力防疫。
除此之外,電視台還設置了能夠豐(feng) 富老年群體(ti) 業(ye) 餘(yu) 生活、滿足他們(men) 精神需求的節目,包括“巷”健康出發、快樂(le) 巷、夜觀天巷、貪吃巷、活動“巷”當當、屋裏“巷”等,分別對應文化娛樂(le) 、天氣情況、美食介紹、活動預告、問題回應等五個(ge) 方麵,用可視化、親(qin) 民化的方式,拓寬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大提升了老年人自我健康的管理能力,使小區的適老化改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蘇雁 通訊員 李媛媛 方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