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打通綠色金融服務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通道

發布時間:2022-04-20 11:09: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李文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men) 做,而是我們(men) 自己必須要做。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為(wei) 此,需要健全法律法規,完善財稅、價(jia) 格、投資、金融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開發,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wei) 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w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等。打通綠色金融助推實現“雙碳”目標、服務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通道。重點應從(cong) 以下幾方麵進一步完善政策、改進措施。

  強化係統觀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係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金融機構要把綠色發展標準融入辦貸各環節,引導和推動分支機構樹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緊跟國家綠色金融相關(guan) 政策製度,深入開展學習(xi) 研究,準確掌握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政策內(nei) 涵,切實提升綠色金融發展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增強大局意識,遵循銀行規律,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把握好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和壓降“高碳”項目融資的力度與(yu) 節奏,避免“一窩蜂”式的盲目大幹快上和“一刀切”式的抽貸、斷貸,量力而行,平穩有序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明確支持重點。聚焦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節能環保、清潔生產(chan) 、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綠色產(chan) 業(ye) ,推進綠色金融業(ye) 務增量擴麵。針對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實際,金融機構應堅持“有保有壓、分類管理”原則,進一步加大對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運輸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金融支持力度,嚴(yan) 格控製“兩(liang) 高一剩”及環境敏感行業(ye) 金融授信額度,引導資源投向電力、鋼鐵等傳(chuan) 統“高碳”行業(ye) 節能減排、減碳改造項目建設,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加大對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金融支持,支持煤炭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利用,推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ti) 係建設。支持有機肥料、綠色農(nong) 機、生態林業(ye) 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排固碳項目,促進農(nong) 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推進縣城和農(nong) 村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構建有效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金融服務體(ti) 係,積極支持節能環保、清潔生產(chan) 等領域科技攻關(guan) 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大對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生物轉化等零碳負碳技術金融支持,積極為(wei) 大容量儲(chu) 能技術研發推廣提供金融支持,促進綠色低碳技術進步及應用。

  堅持創新驅動。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指引,不斷深化金融產(chan) 品服務等“綠色創新”,切實增強綠色金融發展的內(nei) 驅力和推動力。立足破解融資難題,進一步創新綠色信貸產(chan) 品模式,積極探索使用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綠色權益擔保方式,切實解決(jue) 綠色項目還款來源或抵押資源不足的問題。加大現代數字化、金融科技運用,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科技手段,簡化業(ye) 務辦理流程,提升綠色金融決(jue) 策水平。加強銀行與(yu) 地方政府、保險機構之間的協作,通過銀團貸款、銀政合作、銀保合作等方式加大綠色金融供給,提高綠色金融覆蓋麵。推廣融資擔保“銀政保”模式,設立綠色產(chan) 業(ye) 擔保基金,為(wei) 綠色項目提供增信服務。立足國家創新試點政策要求,先行先試,全力支持國家級綠色改革發展試驗區(試點區)綠色信貸發展。依托各級高新區、產(chan) 業(ye) 園等平台,積極開展“綠色+創新+高端製造”等綠色金融創新試點。探索以綠色金融和相關(guan) 經濟指標為(wei) 基礎,編製綠色金融指數,全麵客觀評估區域綠色金融發展質量和水平。

  健全激勵約束。加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激勵,進一步發揮監管政策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chan) 配置、強化環境風險管理,提升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運用好碳減排、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拓寬綠色信貸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渠道,引導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信貸支持,提升貨幣政策在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方麵的正向激勵作用和定向調控功能。綜合運用財政獎勵、貼息、費用補貼、風險補償(chang) 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產(chan) 業(ye) 和綠色項目集聚,促進綠色金融體(ti) 係、產(chan) 品和服務快速發展。進一步健全綠色金融監管辦法,加強綠色金融評價(jia) 結果運用,完善監管指標體(ti) 係,探索適合於(yu) 綠色金融產(chan) 品的風險計量方法,實施有別於(yu) 傳(chuan) 統形式的差異化監管。適度提高對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不良率的容忍度,將綠色信貸盡職免責要求落地落實。

  實施精細管理。增強風險合規意識,不斷提高綠色金融管理能力。進一步強化綠色金融業(ye) 務內(nei) 部考核引導,通過優(you) 化資源配置、安排專(zhuan) 項激勵費用、績效考核傾(qing) 斜、內(nei) 部轉移定價(jia) 優(you) 惠、利潤損失補償(chang) 等方式對綠色金融予以獎勵。完善綠色項目評價(jia) 體(ti) 係,在客戶授信政策等方麵實行差別化管理。按照國家和地方綠色標準,嚴(yan) 格投貸前風控管理,防範項目“洗綠”“漂綠”“染綠”風險。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升員工綠色金融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加強綠色金融知識信息交流共享。健全環境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體(ti) 係,有效覆蓋極端天氣引發的“實體(ti) 風險”和傳(chuan) 統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轉型風險”。立足金融機構體(ti) 量龐大、營業(ye) 網點眾(zhong) 多實際,發揮好自身低碳運營對實現“雙碳”目標、助力全社會(hui) 低碳綠色發展的示範作用,製定完善自身運營全麵碳中和時間表,明確節能降耗具體(ti) 措施,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日常運營管理。(李文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