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千公裏外”送來的蛋糕還能吃嗎 外賣平台“影子店鋪”調查

發布時間:2022-04-21 14:27:00來源: 法治日報

  在外賣平台上看到一家售賣麻辣小龍蝦的餐廳,距離自己工作的地方不足一公裏。下班正好順路的天津薊州居民吳女士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趕過去,可到達平台上標注的地址後,卻怎麽(me) 也找不到這家餐廳。

  吳女士打電話過去谘詢,對方稱:“沒有堂食,隻能點外賣。”吳女士說自己上門買(mai) ,對方卻直接掛斷了電話。後來聽同事說,她遇到了“影子店鋪”——商家為(wei) 了便於(yu) 接單甚至跨城接單,在外賣平台上展示虛假的地址,接單後再轉單給收貨地址附近的商戶,從(cong) 中賺取差價(jia) 。也就是說,“影子店鋪”是一個(ge) 不存在的店鋪。

  不少人和吳女士一樣有過類似的經曆。《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目前外賣平台上存在一批“影子店鋪”,有的商家對店鋪地址和經營資質造假誤導消費者下單,有的商家則以“分店”為(wei) 借口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店鋪地址弄虛作假

  線下關(guan) 停線上派送

  和吳女士一樣,山西太原居民張女士近日在外賣平台上也遇到了“影子店鋪”。她下單一份外賣食品,結果收到的食物卻散發著一股異味。張女士撥通店家在平台上預留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於(yu) 是便按照店鋪地址去尋人,可找了一圈、周邊打聽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家餐館。

  張女士堅持不懈地打店家電話,對方終於(yu) 接了,可一聽到來由,便稱“我早就不幹了,不怕投訴”。

  “既然早就不幹了,我收到的餐食又是從(cong) 哪裏做出來的呢?”張女士準備反問時,對方已經掛了電話。

  後來附近一位外賣員向張女士道出了事情原委:該店鋪的名字和地址都是虛假的,消費者點的外賣實際上是另一家小作坊生產(chan) 的,質量和衛生條件都令人擔憂。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福建廈門一家名為(wei) “熊貓不走”的蛋糕店,該店憑借特別的送貨環節在外賣平台上很火爆。然而,執法人員對“熊貓不走”廈門店進行檢查時發現,該門店玻璃上貼滿了招租廣告,室內(nei) 布滿灰塵,人去樓空,是一家實際經營狀態與(yu) 外賣平台公示信息不符的“影子店鋪”。

  該門店負責人解釋稱,該店鋪是倉(cang) 庫,並不進行配送,客戶下單由總倉(cang) 統一配送。當得知執法人員已經在其店鋪門口後,負責人又改口說,店鋪員工正在休假,暫停營業(ye) 。

  “入網餐飲者不得委托其他人生產(chan) 加工食品,既然線下門店關(guan) 停,線上外賣平台中的營業(ye) 狀態也需同步更改,不得網店接單。”執法人員說。

  化身分店欺騙買(mai) 家

  實際經營依靠轉單

  除了線下門店關(guan) 停、線上繼續接單等情況外,記者調查發現,還有些商家以“分店”為(wei) 由,接單後轉單賺取差價(jia) 。

  記者在某知名外賣平台以“蛋糕”“生日蛋糕”等關(guan) 鍵詞進行檢索,定位為(wei) 江蘇蘇州,周圍的蛋糕店很快出現在搜索結果中,但一家名為(wei) “××園蛋糕”的網店十分紮眼,這家店竟然位於(yu) 200多公裏外的浙江寧波。

  記者撥通商家電話谘詢,對方解釋稱,××園蛋糕是全國連鎖,記者搜索出來的是總店位置,下單後,總店會(hui) 轉單給位於(yu) 蘇州的分店,由分店製作蛋糕再進行派送。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位於(yu) 寧波餘(yu) 姚市的蛋糕店號稱××園總店,其營業(ye) 執照中卻寫(xie) 著“餘(yu) 姚陳林波蛋糕店”,食品生產(chan) 經營登記證中也標注該店為(wei) “小餐飲店(普通餐飲)”。

  隨後,記者聯係了商家所說的分店,但對方稱“不知道還有‘總店’”。

  遼寧錦州居民王女士遇到的“影子店鋪”更誇張。為(wei) 了給自己慶生,王女士通過外賣平台挑選了一家離家近的“頗為(wei) 高檔”的蛋糕店,下單了一款生日蛋糕。結果,派送單上顯示這家蛋糕店距離收貨地址2000多公裏。

  王女士致電商家詢問情況,對方解釋稱,2000多公裏外的店鋪是總店地址,蛋糕實際是從(cong) 她家附近的分店進行派送。看到商家信息界麵上寫(xie) 著“歡迎光臨(lin) 總店”等字樣,王女士打消了疑慮。可她最後收到的卻是離她家不遠的一家蛋糕店製作的廉價(jia) 蛋糕,這家店並不“高檔”,而且原來訂的“動物奶油”也被替換成了“植物奶油”。

  隨後,王女士查看平台上店家預留的地址信息發現,那實際上是一家床上用品店的地址。

  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店鋪主要是通過轉單賺取差價(jia) 。

  記者在某貼吧中看到,有人發帖稱可以做蛋糕店、鮮花店的轉單服務。記者撥通對方電話後,被告知“貨源穩定,全國可轉”。

  “沒有線下店鋪是否可以轉單?”記者詢問。對方稱,隻需要提供一個(ge) 地址和營業(ye) 執照即可,是不是蛋糕店的執照都沒關(guan) 係,而且不需要加盟。

  當問及如何轉單時,對方回複:“這些操作是公司內(nei) 部程序,不能透露。你隻要做好你的‘影子店鋪’就可以了,至於(yu) 名頭和貨源都不用操心,全國都有穩定貨源,你接到單後,按照客戶需求,把做好的蛋糕送去就行,外賣平台上顯示的是你門店的蛋糕。”

  資質審核存在漏洞

  應當加大監管力度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鄭寧指出,我國多部法律法規明確了餐飲服務提供者需要具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虛擬店鋪不具備實體(ti) 門店、未使用有效證件或未公示證件、盜用證件,涉嫌違法。

  “目前外賣平台對入駐商家的資質審核仍存在一些漏洞,導致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漏洞違規開設‘影子店鋪’。”亞(ya) 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分析,若平台未盡到審查義(yi) 務,導致出現“影子店鋪”,應承擔連帶責任,涉事商家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當下“影子店鋪”活躍,如何加強監管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多位受訪專(zhuan) 家建議,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對違法行為(wei) 嚴(yan) 厲懲處。

  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wei) ,由於(yu) 現行法律法規缺少對“影子店鋪”的強製性規定,導致法律在落實中困難重重,建議建立騎手舉(ju) 報的獎勵機製,鼓勵騎手揭發“影子店鋪”。

  從(cong) 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朱巍建議,消費者在外賣平台下單時一定要仔細辨別商家位置信息,對商家位置存疑時一定要查證,隻有正規合法的實體(ti) 店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消費者如果遇到‘影子店鋪’,維權時聯係不到食品經營主體(ti) ,可向網絡食品生產(chan) 者、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求賠償(chang) ,或者撥打12315、12331投訴。”鄭寧提醒道。(記者韓丹東(dong) 實習(xi) 生 王意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