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注“兒童食品”,就意味著“更健康”?
現場探訪
父母購買(mai) 時常被包裝吸引,未研究配料
32歲的江蔚有個(ge) 6歲的女兒(er) ,全家在女兒(er) 飲食上下了很多功夫,家裏的食品大多帶“兒(er) 童”字樣。當被問到是否對兒(er) 童食品有研究時,江蔚坦言並沒有,“看到兒(er) 童兩(liang) 個(ge) 字,就感覺買(mai) 了安心。”
像江蔚這樣的家長並不少,看到“兒(er) 童”字樣或者圖像,就會(hui) 加入購物車。40歲的張帆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購物車,裏麵已經放了兒(er) 童牛排、兒(er) 童餛飩、兒(er) 童意麵。“孩子看到包裝上的卡通人物,就要買(mai) 。”張帆對兒(er) 童食品的“更健康”持保留態度,“包裝會(hui) 迷惑孩子,但由於(yu) 兒(er) 童食品沒有明確的標準,家長也無法辨別。”
記者在一家超市的冷凍食品區看到60多歲的張女士正帶著孫子挑選兒(er) 童水餃。“兒(er) 童水餃包裝更能吸引小朋友,一看就是適合孩子吃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買(mai) 過幾次,“除了更小點、形狀好玩些,吃起來感覺和普通水餃差不多。”
造型卡通,但一些“兒(er) 童食品”配料成分更多
記者在超市裏看到,卡通包裝+造型水餃成了“兒(er) 童水餃”的標配。一款兒(er) 童水餃做成了“小雲(yun) 朵形狀”,價(jia) 格為(wei) 29.9元,總重量270g,一共有36個(ge) 餃子,平均每個(ge) 餃子隻有7.5g。該水餃的配料為(wei) 小麥粉、黑虎蝦仁、豬肉、飲用水、甜玉米、胡蘿卜汁、海苔、核桃油糯米粉等,與(yu) 普通水餃的配料並無明顯不同。
在另一個(ge) 冰櫃裏,記者看到各種卡通動物造型的兒(er) 童奶黃包和水果造型的饅頭。與(yu) 普通饅頭不同,這些兒(er) 童饅頭顏色鮮豔,配料包括小麥麵粉、蔬菜泥、白砂糖、純牛奶、黃奶油、雞蛋、飲用水、澱粉、酵母、食用豬油、墨魚汁。普通饅頭的配料與(yu) 其相比,則簡單多了,一般為(wei) 小麥粉、水、酵母。
通過配料表對比,記者發現,不少兒(er) 童牛奶為(wei) 了迎合兒(er) 童的口感,添加了更多的添加劑如食用香精。
市場監管
並無兒(er) 童食品標準,家長選購要看配料表
加了“兒(er) 童”字樣的食品是否真的更安全?由於(yu) 缺乏相對應的標準,隻能按普通食品的標準進行管理,“很多時候,“兒(er) 童食品”的營養(yang) 成分與(yu) 普通成人食品並沒有太大區別,為(wei) 了迎合兒(er) 童口味需求,這些食品反而含有更多糖、香精等優(you) 化口感的食品添加劑,不僅(jin) 不能提供營養(yang) 給孩子,還可能會(hui) 給孩子的身體(ti) 造成危害。”南京雨花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並無細分化的兒(er) 童食品標準,針對嬰兒(er) 奶粉的標準也專(zhuan) 指36個(ge) 月兒(er) 童。
家長們(men) 選購兒(er) 童食品時要查看配料表,不能盲目追求廣告宣傳(chuan) 效果。一般來說,配料越排在前,含量越高,並且配料表越短越好,盡量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少鹽少糖少油食品,或者選擇高蛋白、低脂肪、低鈉的食品。(記者 薑婧儀(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