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那乙村黃光尤,7000株;公愛村黃的田,3150株;祥蘭(lan) 村催永勤,5350株……”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xiang) 油茶苗免費發放現場,鄉(xiang) 林業(ye) 站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對照花名冊(ce) 發放油茶苗,前來領取的群眾(zhong) 絡繹不絕。
多年來,巴馬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油茶、青柚等綠色產(chan) 業(ye) ,著力打造以休閑農(nong) 業(ye) 、文化旅遊、健康養(yang) 生為(wei) 主的生態型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全縣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小油茶唱響增收大戲
4月陽光明媚,站在巴馬縣所略鄉(xiang) 萬(wan) 畝(mu) 油茶低改示範基地瞭望台放眼望去,沿山起伏、鬱鬱蔥蔥的油茶林盡收眼底,猶如一張正在浮動的巨型綠地毯。
時下正是春耕時節,巴馬縣的村民們(men) 趁著晴好天氣,三五成群地在山坡上忙著移栽油茶苗。“我家已經種有20多畝(mu) ,一年通過賣油茶有5萬(wan) 元的收入,今年又擴大了種植規模。”那社鄉(xiang) 那勤村六圩屯村民羅福新在村部排隊領取政府免費發放的油茶苗,依靠種植油茶擺脫貧困的他對未來充滿憧憬。
為(wei) 鼓勵群眾(zhong) 種植油茶,巴馬縣今年計劃向群眾(zhong) 免費提供油茶苗200萬(wan) 餘(yu) 株,預計新增油茶種植麵積2萬(wan) 餘(yu) 畝(mu) 。同時大力推進“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積極打造縣、鄉(xiang) 、村三級種植示範基地,讓油茶成為(wei) 既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又能產(chan) 生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的綠色產(chan) 業(ye) 。
在巴馬鎮新民社區易地搬遷粵桂扶貧產(chan) 業(ye) 千畝(mu) 油茶高產(chan) 示範基地裏,工人們(men) 正在給油茶樹除草、施肥、培土,一片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這片油茶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項目總投入400多萬(wan) 元,種植麵積2300餘(yu) 畝(mu) 。巴馬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黃崢說,基地油茶3年後掛果,預計年總產(chan) 值400萬(wan) 元以上,合作社占總收益的10%,作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90%的收益歸社區1343戶脫貧戶所有,有效解決(jue)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的產(chan) 業(ye) 、就業(ye) 難題。
截至目前,巴馬縣油茶種植麵積達38.1萬(wan) 畝(mu) ,產(chan) 值約6億(yi) 元。油茶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穩定產(chan) 業(ye) 。
青柚成種植產(chan) 業(ye) 新寵
從(cong) 3月初開始,在燕洞鎮岩廷村的巴馬亞(ya) 熱帶高端水果育苗產(chan) 業(ye) 核心示範基地裏,每天都能看到工人們(men) 穿梭忙碌的身影。他們(men) 忙著挖苗打包、搬運裝車。看著一車車即將移植的青柚,基地負責人黃江平開心地說:“今年基地培育的青柚苗有100萬(wan) 餘(yu) 株,長勢良好,移植的成功率估計達95%以上。今年的青柚苗已經陸續拉往幾個(ge) 鄉(xiang) 鎮的示範基地種植。”
在推進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巴馬縣堅持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與(yu) 加大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2019年以來,全縣通過流轉土地,充分整合資源,分別在百林鄉(xiang) 、燕洞鎮、巴馬鎮等地規模化發展青柚種植基地。
在那桃鄉(xiang) 立德村青柚種植基地,黨(dang) 員幹部、駐村工作隊與(yu) 群眾(zhong) 一起忙著搬苗、定標、種植、淋水。立德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淩吉榮說,立德村青柚種植基地共流轉225畝(mu) ,有效激發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3年後預計每年每畝(mu) 收入7680元。
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做優(you) ,巴馬縣持續加強政府引導,通過優(you) 惠政策扶持、基地示範引領、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和強化管理保障等措施,全力發展青柚產(chan) 業(ye) 。目前,全縣種植青柚2200多畝(mu) ,其中有800畝(mu) 已經開始掛果,預計今年產(chan) 量約80萬(wan) 斤,產(chan) 值約500萬(wan) 元,2022年預計完成種植麵積5000畝(mu) 以上。
文旅康養(yang) 動能最強勁
生態資源是巴馬縣的最大財富、最大優(you) 勢、最大品牌。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巴馬縣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和養(yang) 生資源,充分發揮“旅遊+”優(you) 勢,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巴馬壽源田園綜合體(ti) 示範點是一處“田園養(yang) 生”勝地,這裏步步是景,處處含韻:有秀美的青山,有色如綠玉的盤陽河,有四時如畫的田園,有錯落有致的村舍……這裏已是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點,每逢節假日,遊客紛至遝來。
巴馬賜福湖國際長壽養(yang) 生度假小鎮、平林村敢煙屯仁壽文化源景區、盤陽河景區等也備受國內(nei) 外遊客青睞。去年,巴馬縣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768.4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9.29%,實現社會(hui) 旅遊總消費80.87億(yi) 元,同比增長21.4%。
“依托良好的生態條件,我們(men) 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現代化高效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建設集循環農(nong) 業(ye) 、美麗(li) 田園、農(nong) 事景觀、休閑觀光、體(ti) 驗采摘、民宿民舍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旅遊項目,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巴馬縣委書(shu) 記黃炳峰說。(龐革平 蘇瑞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